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当前我国文化馆公共服务的理念与实践———以深圳群众艺术馆为例(四)

作者:刘兴范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13 人已围观

◎刘兴范:深圳市文化馆馆长

四、发展文化馆
 
尽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在公益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方面差距明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
 
1.继续做好免费开放服务。进一步提升免费开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把公益性艺术培训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将主馆打造成为深圳市的文化乐园。为此,要形成科学的培训大纲,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建立培训专家库和学员跟踪服务机制,深化公益文化培训内涵。
 
2.努力打造群众文化服务综合体。加大改革力度,在原有的活动、培训、品牌培育三大中心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群艺馆服务职能,将群众艺术馆建设成为全市文艺创作排演中心、大型文化活动策划中心和全市文艺资源整合配置中心,形成一个集活动策划与举办、培训辅导、品牌培育、创作排演、资源调配于一体的文化服务综合体,成为深圳群众文化的“龙头”和领军力量。将梅林基地建设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性的重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孵化基地、全国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培训基地、产品推广基地。
 
3.提高群众文艺创作及推广水平。在群艺馆的框架内,建立起新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以开放的胸襟接纳全国的文艺创作精英在此创作、排演,努力生产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较高艺术水准、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艺术精品,进一步突出深圳市群众艺术馆在深圳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4.建立场地伙伴关系。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和专业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服务个性,我们拟在宣传文化基金的资助下,在馆内实行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策略,以招标形式引进“驻场艺团”“驻场作家”,创作、排演一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并负责场馆的主要节目的创作、编排和表演。这可以提升场馆服务的专业性,便于形成场馆的服务特色,还有助于观众培育。
 
5.推进场馆服务“性格化”。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类标准和考评制度逐步建立和实行,文化馆、群艺馆服务的大趋势是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其负面就是服务雷同化和对本土文化的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馆“性格化”服务是值得鼓励的探索方向。市群艺馆将在完成服务市民的规定动作前提下,创设一批个性化、本土化的文化服务,特别是在民间民俗文化的整理、研究、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方面,在城市流行艺术、先锋艺术的推动方面,在民间文艺社团的培育和指导方面,不断发现新亮点,开拓业务新领域。
 
6.推动成立城市群众文化服务联盟。要发挥市级馆的“龙头”作用,联合各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成立一个以业务共建、资源共享、协调行动、优势互补为特征的群众文化服务联盟,成立协调机构,初步形成业务培训一体化、重大项目分工协作、馆际资源调配的合作机制。彻底改变一个城市内文化馆与群艺馆各自为政、不相往来的“孤岛效应”,推动城市文化馆走向联合。
 
文化馆、群艺馆创新发展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永远到达不了尽善尽美的高度。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异性、多样性决定我们永远都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和水平。我们没有必要气馁,我们只要明白是群众的需求决定我们的存在,群众的需求推动我们前进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我们就有勇气去追求群众文化的新高度,领略群众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本文来源于《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之《深圳市公共文化研究论文选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