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文化馆在城乡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社会职能
作者:麦树南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13 人已围观
◎麦树南:深圳市宝安区文化艺术馆馆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论述中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如何做到城乡统筹,切实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文化馆建设,加强公共公益服务功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这是群文工作者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就有关如何加强城乡文化馆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有的社会职能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一)在构建城乡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必须认真加强基层文化馆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特别强调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中心)建设。
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长期以来,为配合党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繁荣业余文艺创作,辅导基层文化站,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的文化馆(含群艺馆)已有3214个,从业人员达十多万人。从整体上来说,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这支颇具规模的群众文化专业队,是繁荣我国城乡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回顾本人现所在馆的简单历史,无论是深圳建市前或设立经济特区后的宝安县,还是撤县建区以来的宝安,在全区十多个镇(现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无不留下文化馆人辛勤耕耘的足迹。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两代文化馆人和各基层文化站的共同努力,至今社会文化“四基”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我区先后被授予“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建设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不能说没有文化馆人的一份辛勤汗水和功劳。
因此,我们在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必须认真按照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各级文化馆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扶持经济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的文化馆建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诸多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文化工作网络,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的目标。
(二)文化馆人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繁荣新时期群众文化事业谱写新篇章
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我们的文化馆应紧跟形势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观念,增强为社会“大文化”服务的意识,整合各种资源,在积极履行国办公益文化职责,努力完成当地政府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组织举办好各重大节庆大型综合类文艺展演和专项文艺比赛等公益示范、导向性活动的同时,继续发挥自身场馆阵地配套、设施设备齐全、艺术力量雄厚等诸多优势,千方百计地拓展活动项目和空间,努力创新馆办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青睐,使它真正成为新时期城乡人民群众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辅导培训、艺术创作和业务指导中心。
我们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方向,充分调动本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社区,与各镇(街道)文化站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大力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为各街道培养更多热心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基层文化指导员和文艺骨干以及大批“文化义工”,不断壮大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推动基层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抓好业余艺术创作,繁荣社会文艺舞台,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项主要目标。我们的文化馆辅导专业人员应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带动广大业余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多出人才、出精品、出力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突出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多种文艺形式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新高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把文化馆办成新时期名副其实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辅导培训和开展业余文艺创作、艺术指导、业务咨询与经验交流的中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论述中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如何做到城乡统筹,切实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文化馆建设,加强公共公益服务功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这是群文工作者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就有关如何加强城乡文化馆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有的社会职能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一)在构建城乡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必须认真加强基层文化馆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特别强调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中心)建设。
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长期以来,为配合党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繁荣业余文艺创作,辅导基层文化站,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的文化馆(含群艺馆)已有3214个,从业人员达十多万人。从整体上来说,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这支颇具规模的群众文化专业队,是繁荣我国城乡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回顾本人现所在馆的简单历史,无论是深圳建市前或设立经济特区后的宝安县,还是撤县建区以来的宝安,在全区十多个镇(现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无不留下文化馆人辛勤耕耘的足迹。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两代文化馆人和各基层文化站的共同努力,至今社会文化“四基”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我区先后被授予“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建设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不能说没有文化馆人的一份辛勤汗水和功劳。
因此,我们在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必须认真按照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各级文化馆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扶持经济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的文化馆建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诸多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文化工作网络,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的目标。
(二)文化馆人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繁荣新时期群众文化事业谱写新篇章
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我们的文化馆应紧跟形势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观念,增强为社会“大文化”服务的意识,整合各种资源,在积极履行国办公益文化职责,努力完成当地政府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组织举办好各重大节庆大型综合类文艺展演和专项文艺比赛等公益示范、导向性活动的同时,继续发挥自身场馆阵地配套、设施设备齐全、艺术力量雄厚等诸多优势,千方百计地拓展活动项目和空间,努力创新馆办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青睐,使它真正成为新时期城乡人民群众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辅导培训、艺术创作和业务指导中心。
我们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方向,充分调动本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社区,与各镇(街道)文化站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大力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为各街道培养更多热心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基层文化指导员和文艺骨干以及大批“文化义工”,不断壮大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推动基层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抓好业余艺术创作,繁荣社会文艺舞台,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项主要目标。我们的文化馆辅导专业人员应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带动广大业余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多出人才、出精品、出力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突出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多种文艺形式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新高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把文化馆办成新时期名副其实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辅导培训和开展业余文艺创作、艺术指导、业务咨询与经验交流的中心。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