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建设的宝安表达——加强“文化钟点工”建设刍论
作者:刘明军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20 人已围观
◎刘明军: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馆长、研究馆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而深圳市宝安区在长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勇于探索,实施了“文化春雨行动”的“三个手”工程,即文化义工是助手,文化钟点工是推手,文化辅导员是能手的惠民工程。文化钟点工以政府向个人定时间、定地点、点对点、面对面购买群众最喜欢、最需要的文化项目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将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大地,潜移默化地滋养群众的精神世界。因为文化钟点工服务模式从群众中发掘,接地气、管用,受到群众充分肯定。“文化钟点工”建设,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究竟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这一观点,抛砖引玉地进行探讨。
一、加强“文化钟点工”建设,能极大地弥补文化馆人员编制的不足,打破群文工作经费不足的瓶颈
众所周知,现在的文化馆、站主要是以辅导、策划、监督等形式为主,而群艺馆的专业人才有限,无法以有限的人才条件去实现公益文化活动,无法让政府服务深入到基层、社区、学校及工厂。因此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文化馆专业人才力量的基础上,去挖掘埋藏在基层群众中的文艺专业人才。
文化钟点工这种弹性服务的形式,一方面发现了更多可用的专业人才,以更多的力量把政府服务的工作延伸到基层社区,另一方面,在服务的同时给予这些人才适当的经济补助,能更好地促进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期稳定进行。
宝安区群艺馆努力创建的文化钟点工队伍,就是要让更多的群众以及外来劳务工享受到深圳文艺成果,让他们更快速地融入深圳本土文化,凸显“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管理理念。目前宝安已有文化钟点工项目多项,有广场舞、书法、民乐、京剧、国学、汽车漂移等等,这些项目目前在全区各街道都开展得很好。
“文化钟点工”采购与此前的政府采购有很大不同,此前有关社区的政府采购在采购对象上一般都是集体采购与限时采购,比如京剧演出,都是针对京剧演出机构,不针对演员个人,采购时间也就是1—2个小时,演出结束后合同也就终止了。“文化钟点工”最大的不同在于一是针对个人采购,这类个体大多是居民中的热心人,他们有相关专业,也有这份热心,采购成本极低;二是常态化采购,不像大型演出2个小时就结束,而是因为低成本运行形成长期运作,持续运作的时间也会更加持久。
我们知道,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社区开展好文化建设将更有利于形成社会合力,宝安“文化钟点工”由政府文化部门在社区中挖掘经培训后服务于社区。为营造这种社区文化氛围,政府还将加强提升“文化钟点工”水平,每年对“文化钟点工”进行考核与评选,对优秀个人进行奖励,并选送优秀人员到省艺术组织机构进行提升培训等等。
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实现文化创造等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在加强社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鼓励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大力丰富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文化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在社区自发组织的群众活动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管文化的导向作用,带动、带旺、带活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文化活动水平。而宝安实施开展的“文化春雨行动”内容之一的“文化钟点工”工程,就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最管用的方法。
把文化广场建设成承载老百姓文化娱乐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宝安走在了全市前列。现在,宝安各街道均建有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街道级文化广场,有些已经免费开通了无线Wi-Fi,同时,在宝安的一百多个社区广场、工业区广场,也配备了休息椅、文化宣传长廊、健身器械等,它们一起构成了宝安区普通老百姓最常光顾的大众文化阵地。宝安区开创的“购买式服务”的弹性模式,开创了深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新举措,而这种模式的提供者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文化钟点工”。自2011年创立以来,“文化钟点工”就迅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缘”,政府文化部门向文化钟点工购买群众最喜欢的时间段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这一举措得到了市民群众广泛一致的好评与赞誉,极大地弥补了文化馆人员编制的不足,解决了经费不足的困扰。
二、加强“文化钟点工”建设,能加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而加强“文化钟点工”建设,能加强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群众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基础,是提升群众思想的阶梯,是规范群众日常行为的先导,群众文化也是激发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面积733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520多万,其中暂住人口490多万,暂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因此,作为深圳的“大工业园区”,劳务工是宝安区人口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安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思想道德和群众文化建设与辅导的重点人群。
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着鲜明的特征,一是多样性,二是发展性,三是自主选择性。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既受到历史、社会、个人因素的制约又具有可塑性,因此,对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我们走进工厂,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在工厂里寻找热心公益文化的外来工活跃分子,整理他们的档案,在广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培养热心公益文化的青年人才,将他们吸收进队伍,利用他们的能力,在各个工厂、工业区开展群众自发性舞蹈或其他有益的文化活动。所以说,我们的“文化钟点工”们都来自工厂,来自企业,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只有坚持“创意有高度、影响有深度、实施有精度、推广有宽度、受众有广度”的文化思想,结合实际,把握趋势,引导文化消费,做到“借势、造势、推势”,克服平庸,与时俱进,才能打造“精品宝安”,提高宝安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而深圳市宝安区在长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勇于探索,实施了“文化春雨行动”的“三个手”工程,即文化义工是助手,文化钟点工是推手,文化辅导员是能手的惠民工程。文化钟点工以政府向个人定时间、定地点、点对点、面对面购买群众最喜欢、最需要的文化项目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将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大地,潜移默化地滋养群众的精神世界。因为文化钟点工服务模式从群众中发掘,接地气、管用,受到群众充分肯定。“文化钟点工”建设,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究竟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这一观点,抛砖引玉地进行探讨。
一、加强“文化钟点工”建设,能极大地弥补文化馆人员编制的不足,打破群文工作经费不足的瓶颈
众所周知,现在的文化馆、站主要是以辅导、策划、监督等形式为主,而群艺馆的专业人才有限,无法以有限的人才条件去实现公益文化活动,无法让政府服务深入到基层、社区、学校及工厂。因此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文化馆专业人才力量的基础上,去挖掘埋藏在基层群众中的文艺专业人才。
文化钟点工这种弹性服务的形式,一方面发现了更多可用的专业人才,以更多的力量把政府服务的工作延伸到基层社区,另一方面,在服务的同时给予这些人才适当的经济补助,能更好地促进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期稳定进行。
宝安区群艺馆努力创建的文化钟点工队伍,就是要让更多的群众以及外来劳务工享受到深圳文艺成果,让他们更快速地融入深圳本土文化,凸显“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管理理念。目前宝安已有文化钟点工项目多项,有广场舞、书法、民乐、京剧、国学、汽车漂移等等,这些项目目前在全区各街道都开展得很好。
“文化钟点工”采购与此前的政府采购有很大不同,此前有关社区的政府采购在采购对象上一般都是集体采购与限时采购,比如京剧演出,都是针对京剧演出机构,不针对演员个人,采购时间也就是1—2个小时,演出结束后合同也就终止了。“文化钟点工”最大的不同在于一是针对个人采购,这类个体大多是居民中的热心人,他们有相关专业,也有这份热心,采购成本极低;二是常态化采购,不像大型演出2个小时就结束,而是因为低成本运行形成长期运作,持续运作的时间也会更加持久。
我们知道,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社区开展好文化建设将更有利于形成社会合力,宝安“文化钟点工”由政府文化部门在社区中挖掘经培训后服务于社区。为营造这种社区文化氛围,政府还将加强提升“文化钟点工”水平,每年对“文化钟点工”进行考核与评选,对优秀个人进行奖励,并选送优秀人员到省艺术组织机构进行提升培训等等。
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实现文化创造等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在加强社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鼓励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大力丰富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文化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在社区自发组织的群众活动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管文化的导向作用,带动、带旺、带活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文化活动水平。而宝安实施开展的“文化春雨行动”内容之一的“文化钟点工”工程,就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最管用的方法。
把文化广场建设成承载老百姓文化娱乐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宝安走在了全市前列。现在,宝安各街道均建有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街道级文化广场,有些已经免费开通了无线Wi-Fi,同时,在宝安的一百多个社区广场、工业区广场,也配备了休息椅、文化宣传长廊、健身器械等,它们一起构成了宝安区普通老百姓最常光顾的大众文化阵地。宝安区开创的“购买式服务”的弹性模式,开创了深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新举措,而这种模式的提供者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文化钟点工”。自2011年创立以来,“文化钟点工”就迅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缘”,政府文化部门向文化钟点工购买群众最喜欢的时间段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这一举措得到了市民群众广泛一致的好评与赞誉,极大地弥补了文化馆人员编制的不足,解决了经费不足的困扰。
二、加强“文化钟点工”建设,能加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而加强“文化钟点工”建设,能加强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群众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基础,是提升群众思想的阶梯,是规范群众日常行为的先导,群众文化也是激发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面积733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520多万,其中暂住人口490多万,暂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因此,作为深圳的“大工业园区”,劳务工是宝安区人口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安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思想道德和群众文化建设与辅导的重点人群。
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着鲜明的特征,一是多样性,二是发展性,三是自主选择性。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既受到历史、社会、个人因素的制约又具有可塑性,因此,对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我们走进工厂,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在工厂里寻找热心公益文化的外来工活跃分子,整理他们的档案,在广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培养热心公益文化的青年人才,将他们吸收进队伍,利用他们的能力,在各个工厂、工业区开展群众自发性舞蹈或其他有益的文化活动。所以说,我们的“文化钟点工”们都来自工厂,来自企业,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只有坚持“创意有高度、影响有深度、实施有精度、推广有宽度、受众有广度”的文化思想,结合实际,把握趋势,引导文化消费,做到“借势、造势、推势”,克服平庸,与时俱进,才能打造“精品宝安”,提高宝安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