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全民阅读:精神的全民健身
作者:聂震宁 来源: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与时代变革 责任编辑:kysia 2023-04-04 人已围观
拟定文章的这个题目,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有过一次相遇。那是在2011 年8月初,当时中央在一定的范围内征求对起草中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草案的意见。当时我还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担任总裁,有幸被邀请到上级机关参加座谈会,对草案提意见。我发表了一些意见,其中有一条就是建议加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出于谨慎的态度,我看到草案中有“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就具体建议在这句话中加上“全民阅读”。后来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就有这么一个表述,即“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当然,提出相同或类似意见的肯定大有人在,只是因为我也是提出人之一,而又能在中央的文件里看到了,故而印象深刻。到了十八大,关于全民阅读就成了完整的一句话:“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受到高度重视。
把全民阅读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连在一起,前面讲到原因,其实非常偶然。而第二个原因,则出于我的认识。我认为二者之间还是有着天然的联系。全民健身活动是强壮我们的体魄,全民阅读活动则是强壮我们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该有的追求。
日本有一位“80 后”青年作家加藤嘉一,被称作“日本的韩寒”。此人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对中国人当下的生活有一些了解,对中国社会现状的识见可谓犀利。他用汉语写了一本《中国的逻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中国社会现状有不少记载,也有不少批评,有些批评有过于居高临下的毛病。但有一点说得还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他说,中国的知识非常廉价,中国人根本不把读书当回事,一本书的价格还不如一杯星巴克的咖啡。中国的物价、房价都在涨,就是书价不涨。他认为,只要中国人不爱书,无论经济怎么发展都是可以小瞧的。
诸位,听到一位来自异国的年轻人如此这般小觑我中华民族,是不是很受刺激?是不是让我们想起20 世纪初,那些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往事?称“东亚病夫”是对我国人体魄的藐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那么,外国人批评“中国人不爱书”,不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吗?面对“东亚病夫”的嘲讽我们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终于摘掉了这个耻辱的帽子。那么,面对“中国人不爱书”的蔑视,我们难道不应当有所反省、有所自强、有所发奋吗?
我知道,有人似乎对关于我国人均读书少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全国人均一年读不到五本书(还包括教材教辅图书在内),也不算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咱们中国人与时俱进,早就进入数字化时代,不读纸书啦。可是我们要问,欧美发达国家难道没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吗?如果说大家认为阅读差不多都被移动互联网替代了,那么请问,欧美国家难道就没有这种情形吗?可是欧美很多国家还是人均一年读数十本,日本韩国都是人均二三十本。近几年国民阅读调查把移动互联网阅读都纳入了调查范围,似乎使得全民阅读数量有所增长,但依然遮掩不了全民阅读落后的真实情况。平心而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公交车上,地铁列车上,火车站、航空港、酒店餐馆里,手持一卷、安静阅读的现象并不多见。加藤嘉一对中华民族读书现状的贬斥,可以说不亚于从前外国人对“东亚病夫”的轻视。所以我要把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提到一起来说,希望能起到提升紧迫感和危机感的作用。
事实上,关于全民阅读的提案,倘若邀约全体政协委员联署,我看恐怕绝大多数委员都会愿意。因为读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劝学是高尚的事情,劝学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传统劝学的名言。现在我们劝学,既可以讲为国民,也可以讲个人兴趣,甚至是为了获得更高雅、更自在的享受,都是正当理由。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大会上关于全民阅读活动的提案,就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下面谈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内涵和目的。
关于全民阅读,一直是受到有关部门重视的。记得1997年,文化部门牵头后开展过知识工程活动,也是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载体以图书馆为主,各省区市都组织开展,现在也还在推进。知识工程以学知识、长本领为号召,达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目的,当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近几年又有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建设,也都有一定的号召力。我们现在倡导全民阅读,内涵就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国民精神、国民素质的一种改造、一种提振、一种养成。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人生态度,阅读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方式。商务印书馆出过一本《阅读史》,作者是加拿大人阿尔维托,这本书的开篇就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9 世纪说过的一句名言:“阅读是为了活着。”太精彩了!阅读就是我们的生活。阅读是国民精神的陶冶和养成。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东坡的一首诗。有人解释句中“诗书”即学问,我觉得这个随意的解释破坏了诗句的精彩和境界。诗书显然是既有诗也有书的意思,而尤其有诗。中国把“诗书”放在一起说,诗可是核心,指的就是文化、气质、情感、心灵,是修养。不是有人说“有的人有知识没文化”吗?说明一个人只有学问没有人文精神修养,他的气质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全民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就是陶冶我们的国民精神、国民气质,使得国民素质得到提高,而不仅是因为阅读可以就业,可以拿硕士、博士学位。有人讲,现在读博士很热,读书却很冷。因为博士好就业,博士更可以升官。全民阅读活动不是要培养出多少博士,而是要养成更好的国民。要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努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这个文化素质是需要养成的。素质与知识有关,但更与教养有关。国民素质不是知道多少,而主要是能够做到多少,能不能够知书达礼,能不能够遵守秩序,能不能够爱护环境,能不能够正确对待人生价值,等等。
全民阅读活动是精神的全民健身,也就是国民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依我看,即便咱们中国再获得几个诺贝尔文学奖或者什么奖,有再多的文化产业园,拿到多少奥斯卡奖,倘若我们的国民依然在世界各地随意插队加塞,随地吐痰,大声嚷嚷,争先恐后,嫌贫爱富,铺张浪费,那么,我们仍然不会被世界承认是一个文化强国。因为全世界都会评价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人口大国的国民素质,国民的德行是国家更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国家不大,有的也就百十万人,但因为国民素质比较好,别人就不能说它文化不强,不是文化强国。而一个国家,无论多大多有实力,如果社会风气粗俗粗鄙,行为没有准则,价值混乱,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文化有吸引力,更称不上是文化强国。全民阅读活动就是试图从生活方式上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希望通过阅读,深入改造我们的国民性,不断提振我们的国民精神,持续养成我们的国民素质,为建成文化强国打下最重要、最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作者在2013 年博雅论坛的演讲实录。)
把全民阅读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连在一起,前面讲到原因,其实非常偶然。而第二个原因,则出于我的认识。我认为二者之间还是有着天然的联系。全民健身活动是强壮我们的体魄,全民阅读活动则是强壮我们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该有的追求。
日本有一位“80 后”青年作家加藤嘉一,被称作“日本的韩寒”。此人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对中国人当下的生活有一些了解,对中国社会现状的识见可谓犀利。他用汉语写了一本《中国的逻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中国社会现状有不少记载,也有不少批评,有些批评有过于居高临下的毛病。但有一点说得还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他说,中国的知识非常廉价,中国人根本不把读书当回事,一本书的价格还不如一杯星巴克的咖啡。中国的物价、房价都在涨,就是书价不涨。他认为,只要中国人不爱书,无论经济怎么发展都是可以小瞧的。
诸位,听到一位来自异国的年轻人如此这般小觑我中华民族,是不是很受刺激?是不是让我们想起20 世纪初,那些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往事?称“东亚病夫”是对我国人体魄的藐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那么,外国人批评“中国人不爱书”,不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吗?面对“东亚病夫”的嘲讽我们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终于摘掉了这个耻辱的帽子。那么,面对“中国人不爱书”的蔑视,我们难道不应当有所反省、有所自强、有所发奋吗?
我知道,有人似乎对关于我国人均读书少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全国人均一年读不到五本书(还包括教材教辅图书在内),也不算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咱们中国人与时俱进,早就进入数字化时代,不读纸书啦。可是我们要问,欧美发达国家难道没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吗?如果说大家认为阅读差不多都被移动互联网替代了,那么请问,欧美国家难道就没有这种情形吗?可是欧美很多国家还是人均一年读数十本,日本韩国都是人均二三十本。近几年国民阅读调查把移动互联网阅读都纳入了调查范围,似乎使得全民阅读数量有所增长,但依然遮掩不了全民阅读落后的真实情况。平心而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公交车上,地铁列车上,火车站、航空港、酒店餐馆里,手持一卷、安静阅读的现象并不多见。加藤嘉一对中华民族读书现状的贬斥,可以说不亚于从前外国人对“东亚病夫”的轻视。所以我要把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提到一起来说,希望能起到提升紧迫感和危机感的作用。
事实上,关于全民阅读的提案,倘若邀约全体政协委员联署,我看恐怕绝大多数委员都会愿意。因为读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劝学是高尚的事情,劝学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传统劝学的名言。现在我们劝学,既可以讲为国民,也可以讲个人兴趣,甚至是为了获得更高雅、更自在的享受,都是正当理由。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大会上关于全民阅读活动的提案,就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下面谈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内涵和目的。
关于全民阅读,一直是受到有关部门重视的。记得1997年,文化部门牵头后开展过知识工程活动,也是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载体以图书馆为主,各省区市都组织开展,现在也还在推进。知识工程以学知识、长本领为号召,达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目的,当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近几年又有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建设,也都有一定的号召力。我们现在倡导全民阅读,内涵就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国民精神、国民素质的一种改造、一种提振、一种养成。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人生态度,阅读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方式。商务印书馆出过一本《阅读史》,作者是加拿大人阿尔维托,这本书的开篇就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9 世纪说过的一句名言:“阅读是为了活着。”太精彩了!阅读就是我们的生活。阅读是国民精神的陶冶和养成。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东坡的一首诗。有人解释句中“诗书”即学问,我觉得这个随意的解释破坏了诗句的精彩和境界。诗书显然是既有诗也有书的意思,而尤其有诗。中国把“诗书”放在一起说,诗可是核心,指的就是文化、气质、情感、心灵,是修养。不是有人说“有的人有知识没文化”吗?说明一个人只有学问没有人文精神修养,他的气质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全民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就是陶冶我们的国民精神、国民气质,使得国民素质得到提高,而不仅是因为阅读可以就业,可以拿硕士、博士学位。有人讲,现在读博士很热,读书却很冷。因为博士好就业,博士更可以升官。全民阅读活动不是要培养出多少博士,而是要养成更好的国民。要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努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这个文化素质是需要养成的。素质与知识有关,但更与教养有关。国民素质不是知道多少,而主要是能够做到多少,能不能够知书达礼,能不能够遵守秩序,能不能够爱护环境,能不能够正确对待人生价值,等等。
全民阅读活动是精神的全民健身,也就是国民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依我看,即便咱们中国再获得几个诺贝尔文学奖或者什么奖,有再多的文化产业园,拿到多少奥斯卡奖,倘若我们的国民依然在世界各地随意插队加塞,随地吐痰,大声嚷嚷,争先恐后,嫌贫爱富,铺张浪费,那么,我们仍然不会被世界承认是一个文化强国。因为全世界都会评价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人口大国的国民素质,国民的德行是国家更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国家不大,有的也就百十万人,但因为国民素质比较好,别人就不能说它文化不强,不是文化强国。而一个国家,无论多大多有实力,如果社会风气粗俗粗鄙,行为没有准则,价值混乱,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文化有吸引力,更称不上是文化强国。全民阅读活动就是试图从生活方式上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希望通过阅读,深入改造我们的国民性,不断提振我们的国民精神,持续养成我们的国民素质,为建成文化强国打下最重要、最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作者在2013 年博雅论坛的演讲实录。)
很赞哦! ( )
上一篇:纵论“图书馆之城”的建设与发展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要注重社会生活礼仪?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