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以侨为桥”,联通四海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6-07 人已围观

深圳是著名侨乡,历史上大批惠东宝地区客家人或为生活所迫,或为寻求梦想,他们“一条裤带闯世界”,纷纷迁徙海外。他们主要是途经香港到东南亚和南美洲、大洋洲及欧洲等地,如今已遍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大部分人都入籍侨居国。可以说,“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广大客家侨民下南洋、开矿山、造铁路、办实业,辛勤劳动,在侨居地艰苦创业后不忘反哺故国家园。

丰富的客家华侨人文资源是建设中国现代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特殊资源。2020年10月,习近平主席视察广东时深情感言:“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客家华侨一直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客家华侨活跃在各条战线,为祖国和家乡贡献聪明才智,在中国兴起捐资赠物、兴办公益事业,或投资合作促进经济繁荣,或穿针引线致力于中外交流,或推动人才交流与技术交往,都能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深圳的客侨也不例外。

在马来西亚森美兰州芙蓉市日叻务县,有一座生活着2万多人的新村,名为知知港。一百二十多年前,深圳龙岗区坪地人萧官姐到了马来西亚开采锡矿,发家致富,在知知港繁衍生息,知知港因此被当地华人称为“马来西亚的萧家村”。

萧官姐致富后不忘故乡,经常接济前来知知港的族人,并回家乡建了三德学校及敬老院。1935年,由知知港坪地籍华侨捐赠的兰陵学校落成。由于华侨不断从知知港捐回资金,学校聘良师、购教具,其办学质量在龙岗一带名列前茅。每逢坪地举办大型祭祖活动,知知港坪地宗亲都要派代表回乡参加,被誉为海外华侨不忘宗亲、心系故土的代表。

祖籍龙岗区吉溪村的华侨陈文新,曾任法属圭亚那华侨公所主席, 长期经营华侨公所,热心为华侨华人服务,兴办华人学校,开展公益慈善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演艺活动,受到当地政府与法国电视台报道赞扬。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在华侨中发起捐款280万元,通过驻法使馆汇往灾区。新冠疫情期间,他捐款捐物,并协助多个国家的侨团将抗疫物资和资金运回祖国,近期他回到家乡居住,最大的心愿一是动员更多的华侨支持家乡建设,二是动员宗亲修建宗祠,不忘客家之根。

“高山青松根连根,天下客家共条茎。”客家华侨华人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关心祖国的建设。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深圳要加强与大湾区客侨的联系,沟通感情,引导客家华侨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出谋献策,发挥积极作用。“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亲自部署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目标是“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地处粤港澳区域的沿海城市已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规划中。就客家人而言,闽粤赣三省亦被纳入“一带一路”经济圈的发展规划中,给客家地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树立“天下客家是一家”的理念,以滨海客家为龙头,大力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团结“客家摇篮”赣州、“客家祖地”龙岩、“世界客都”梅州、“客家侨都”惠州等区域,加强与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联系,“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一起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做出贡献。

要“以侨为桥”,联通四海,要鼓励湾区客侨以各种形式参与大湾区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促进客家华侨历史人文资源与全球文化资源的双向互动,形成基于地缘、血缘和语言等纽带的商业网络和人脉关系。同时,要特别突出关注华侨、华人的新生代,通过组织参考观察、夏令营、文化论坛、文艺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文化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做好文化认同工作,培养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更多的华侨、华人新生代认同、关注、支持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社会根基,“人文湾区”是文化赋能发展的先行示范。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和民间社团要充分理解“人文湾区”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构成中重要的文化功能,通过做好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工作,“以侨为桥”,联通四海,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人心相通的心灵引桥和精神纽带。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