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 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
作者:吴志敏 张蕾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7)》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09 人已围观
一、社会阅读,一个沉重的话题
书籍是人类智慧文明主要的承载者,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塑造自我的重要手段,是人类保存、传播、延续历史文化的根本途径。国际阅读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曾总结阅读对于人类社会的最大影响,结论是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在《阅读与教育改造》一文中也曾经指出,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由此可以窥见阅读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然而,近些年来,媒介多元化形成的众多新兴媒介对传统印本媒介市场的分割与蚕食,使得作为传统阅读对象的书刊等印本媒介的阅读率日渐下降。复旦大学调查显示只有15.2%的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大学校园内阅读状况尚且如此,基于普通大众的社会阅读状况则更令人担忧,不容乐观。这一点我们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发布的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清晰印证:图书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逐年下降到2007年的34.7%,首次低于互联网阅读率。图书阅读率的走低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民阅读的普遍担忧和重视,全国各地400多个城市纷纷自主开展了包括“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阅读节”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用以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上升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2013年上升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2013年上升2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8个百分点。也正是一系列阅读推广扭转了图书阅读率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
但是,这样的成绩没有理由值得我们图书馆人去骄傲。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便利,图书阅读率可能再也回不到印本媒介独步天下的鼎盛时代,但如何在数字与印本共存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为我所用,借助互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全球化”的特征大力推动国民阅读方式的转变,实现从“浅读”转向“深读”、从“泛读”转向“精读”,值得我们图书馆人去深思。保障国民信息公平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应该是责无旁贷的,但过去若干年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保障和引领上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有专家曾经测算过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读率仅为15.6%!坐等读者上门被动服务思想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上仍然根深蒂固,大量文献资源被束之高阁,处于闲置境地,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应担负的社会职责
近几十年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数字资源和数字媒介越来越丰富,并以几何级递增速度渗透到国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标榜以保存和传播人类文明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已越来越不适应在数字环境中生存。“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法则使得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无纸社会”的著名论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图书馆消亡论”也一直在拨弄着图书馆人紧张的神经。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社会坐标体系中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图书馆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公共图书馆保存和传播两大基本职能并不会随着媒介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反而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并将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衍生出新的职能。事实上,自从国家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以来,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读者公平、自由获取文献信息权利的社会机构,正在成为为社会普通大众提供知识服务、文化阅读的社会教育中心,它不仅是借阅图书的地方,更是读者感知文化、交流文化、体验文化的精神场所。
1.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的承载者
(1)丰富的馆藏资源夯实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共3112个,文献保有量为7.5亿册。从目前来看,没有哪一家社会机构能够像图书馆那样拥有如此之多的印本文献资源,并能以平等、免费的形式向全体国民开放。特别是近些年,国家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以来,逐年加大了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保有量和图书馆科技应用水平较几年前也有了明显提升。以深圳为例,截至2013年底,公共图书馆藏书(纸质馆藏+电子图书)总量达2465.28万册,人均藏量为2.32册。对于建市30多年的深圳来说,图书馆藏文献资源建设速度可谓是神速。如此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提供了文献资源保障。
(2)覆盖全国范围的服务网络拓展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空间。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统计,我国现有县级行政区划2853个,基本实现了“一县一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国家馆—省馆—市馆—县(区)馆为主体的四级图书馆网络体系架构,这种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通过馆际互借等形式,理论上使得馆藏文献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从而拓展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空间。在一些公共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络更是完备。同样以深圳为例,各级公共图书馆在2013年底就达到了633家,形成了遍布全城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网络。这些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了提供丰富资讯、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2.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的践行者
正是看到社会阅读需求和阅读推广主体的缺失,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正在以开放的姿态,不断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业务建设和服务水平,践行着社会阅读推广责任,倡导国民走进图书馆行使自己的文化权益,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汲取人类知识文明,共建学习型社会。
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创办于1978年,以“城市教室、市民课堂”为核心理念,至今已举办1700多场,覆盖了6大板块、18个系列,为市民构建了公益性文化阅读平台,不断弘扬着优秀文化,在公共文化传播上做出了表率,并因此获取了首届文化部文化创新奖;“深圳读书月”是深圳公共图书馆引领市民阅读的平台,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以城市的名义创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创办十年来,参与人数从三四十万人次发展到八百多万人次,活动数量也从当年的50多项增加到800多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推崇创意、尊重知识、文明知理的价值追求和文明样式;杭州图书馆则锐意将图书馆打造成“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模式布局上采取“大开间、软分隔、无障碍”设计,努力为读者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浓郁书香氛围,市民的阅读生活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方便、休闲、时尚和精致。
特别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已经从单馆自发上升到了行业自觉的高度,中图学会也已经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上应承担的社会职责。2009年9月28日,中图学会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将委员会从“领导层”下移到“读者层”,在苏州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同时准备加强图书馆学中阅读文化和阅读服务研究,推动促进全国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地位与作用。
3.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的引领者
前述《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一方面说明图书阅读率低引发国民文化素养下降的担忧,另一方面映射出当前国民阅读潜在需求非常旺盛,反证在社会阅读推广领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并非不愿意阅读,而是需要有关部门提供必备的阅读条件来引导国民更好地阅读。对拥有丰富馆藏资源和庞大服务网络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行业组织的科学引导,引领社会阅读推广正是民心所向,可谓“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1)现代科技为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推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图书馆消亡论”让公共图书馆一度迷失在现代科技进步之中,作为保障社会信息公平和服务于普通民众的社会机构,公共图书馆属于科技应用领域,因此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好图书馆与科技应用的关系,图书馆沦为博物馆中的历史也并非危言耸听。可喜的是,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水平较几年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某些科技应用领域如RFID等甚至处于行业应用领先地位。也正是现代科技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为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图书馆在民众心目中也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正在成为社会教育中心和民众感知、交流、体验文化的精神场所。或许未来图书馆也正如刘炜博士在《未来的图书馆》中所言:“图书馆作为一种实体空间的作用和作为一种虚拟知识传播机构的功能将会被彻底分开,实体机构的图书馆依旧作为公民知识生活的中心,而虚拟的知识传播通过各类渠道和设备而变得‘泛在’,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但是你可能丝毫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2)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引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方向。现代图书馆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借借还还了,借还服务只能算得上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正在不断迎合着民众的阅读需求,引领着社会阅读推广的方向:借、阅、藏、查一站式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开放性服务理念;7×24小时的自助服务、预约预借服务打破了时间限制,延伸了服务内容;“文献港”“网络图书馆”等集成信息环境为民众营造出了数字化、人性化的图书馆阅读环境,读者不仅可到实体图书馆内享受阅读服务,还可通过多元化图书馆服务平台享受“无处不在”的网络阅读服务。也正是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及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为民众的阅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无限的空间。有专家测算,全国公共图书馆用了相当于5.6%的经费,获得了全社会约1/3的阅读,证实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三、罗湖区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实践
罗湖区图书馆地处深圳市罗湖区,始建于1985年,1997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2005年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2009年、201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建馆以来,罗湖区图书馆秉承“平等、开放、公益”的服务理念,尊崇“以人为本、精诚服务”的服务宗旨,大力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努力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层次的读者活动,引领和促进市民阅读,在社会阅读推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1.为推进阅读活动渗透到基层社区,罗湖区图书馆大力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
截至2014年底,罗湖区已建公共图书馆97家,其中区级图书馆1家,街道图书馆5家,社区图书馆91家,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了罗湖83个社区,实现每0.86万人口就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远远高于国际图联“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标准,也大大超过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定“每1.5万人口拥有1座图书馆”的标准。完备的网络建设也使得全市文献资源能够在罗湖区内有序地流动,充分保障了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进行。
2.在功能布局和环境营造上,罗湖区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努力为公众营造舒服的阅读环境
罗湖区图书馆在功能布局、设施安排及内外环境营造上,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为读者提供舒适、优雅的读书环境。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上同样如此,街道图书馆及悠·图书馆建馆之初,聘请了图书馆专家到现场对图书馆功能布局进行详细设计,并按服务对象划分为大众生活馆和少儿图书馆,根据图书馆特点及布局进行书架定制,阅览桌椅也是根据图书馆各自环境量身定做。特别是少儿阅览区,充分结合少儿特性,设计了集玩乐、读书为一体的阅览平台,整个活动平台造形独特、桌椅款式新颖,平台四周墙面、玻璃上张贴了大篇幅卡通动漫等装饰品,为小朋友打造了一个室内的童趣园。
书籍是人类智慧文明主要的承载者,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塑造自我的重要手段,是人类保存、传播、延续历史文化的根本途径。国际阅读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曾总结阅读对于人类社会的最大影响,结论是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在《阅读与教育改造》一文中也曾经指出,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由此可以窥见阅读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然而,近些年来,媒介多元化形成的众多新兴媒介对传统印本媒介市场的分割与蚕食,使得作为传统阅读对象的书刊等印本媒介的阅读率日渐下降。复旦大学调查显示只有15.2%的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大学校园内阅读状况尚且如此,基于普通大众的社会阅读状况则更令人担忧,不容乐观。这一点我们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发布的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清晰印证:图书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逐年下降到2007年的34.7%,首次低于互联网阅读率。图书阅读率的走低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民阅读的普遍担忧和重视,全国各地400多个城市纷纷自主开展了包括“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阅读节”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用以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上升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2013年上升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2013年上升2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8个百分点。也正是一系列阅读推广扭转了图书阅读率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
但是,这样的成绩没有理由值得我们图书馆人去骄傲。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便利,图书阅读率可能再也回不到印本媒介独步天下的鼎盛时代,但如何在数字与印本共存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为我所用,借助互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全球化”的特征大力推动国民阅读方式的转变,实现从“浅读”转向“深读”、从“泛读”转向“精读”,值得我们图书馆人去深思。保障国民信息公平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应该是责无旁贷的,但过去若干年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保障和引领上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有专家曾经测算过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读率仅为15.6%!坐等读者上门被动服务思想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上仍然根深蒂固,大量文献资源被束之高阁,处于闲置境地,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应担负的社会职责
近几十年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数字资源和数字媒介越来越丰富,并以几何级递增速度渗透到国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标榜以保存和传播人类文明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已越来越不适应在数字环境中生存。“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法则使得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无纸社会”的著名论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图书馆消亡论”也一直在拨弄着图书馆人紧张的神经。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社会坐标体系中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图书馆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公共图书馆保存和传播两大基本职能并不会随着媒介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反而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并将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衍生出新的职能。事实上,自从国家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以来,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读者公平、自由获取文献信息权利的社会机构,正在成为为社会普通大众提供知识服务、文化阅读的社会教育中心,它不仅是借阅图书的地方,更是读者感知文化、交流文化、体验文化的精神场所。
1.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的承载者
(1)丰富的馆藏资源夯实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共3112个,文献保有量为7.5亿册。从目前来看,没有哪一家社会机构能够像图书馆那样拥有如此之多的印本文献资源,并能以平等、免费的形式向全体国民开放。特别是近些年,国家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以来,逐年加大了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保有量和图书馆科技应用水平较几年前也有了明显提升。以深圳为例,截至2013年底,公共图书馆藏书(纸质馆藏+电子图书)总量达2465.28万册,人均藏量为2.32册。对于建市30多年的深圳来说,图书馆藏文献资源建设速度可谓是神速。如此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提供了文献资源保障。
(2)覆盖全国范围的服务网络拓展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空间。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统计,我国现有县级行政区划2853个,基本实现了“一县一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国家馆—省馆—市馆—县(区)馆为主体的四级图书馆网络体系架构,这种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通过馆际互借等形式,理论上使得馆藏文献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从而拓展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空间。在一些公共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络更是完备。同样以深圳为例,各级公共图书馆在2013年底就达到了633家,形成了遍布全城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网络。这些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了提供丰富资讯、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2.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的践行者
正是看到社会阅读需求和阅读推广主体的缺失,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正在以开放的姿态,不断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业务建设和服务水平,践行着社会阅读推广责任,倡导国民走进图书馆行使自己的文化权益,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汲取人类知识文明,共建学习型社会。
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创办于1978年,以“城市教室、市民课堂”为核心理念,至今已举办1700多场,覆盖了6大板块、18个系列,为市民构建了公益性文化阅读平台,不断弘扬着优秀文化,在公共文化传播上做出了表率,并因此获取了首届文化部文化创新奖;“深圳读书月”是深圳公共图书馆引领市民阅读的平台,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以城市的名义创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创办十年来,参与人数从三四十万人次发展到八百多万人次,活动数量也从当年的50多项增加到800多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推崇创意、尊重知识、文明知理的价值追求和文明样式;杭州图书馆则锐意将图书馆打造成“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模式布局上采取“大开间、软分隔、无障碍”设计,努力为读者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浓郁书香氛围,市民的阅读生活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方便、休闲、时尚和精致。
特别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已经从单馆自发上升到了行业自觉的高度,中图学会也已经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上应承担的社会职责。2009年9月28日,中图学会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将委员会从“领导层”下移到“读者层”,在苏州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同时准备加强图书馆学中阅读文化和阅读服务研究,推动促进全国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地位与作用。
3.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的引领者
前述《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一方面说明图书阅读率低引发国民文化素养下降的担忧,另一方面映射出当前国民阅读潜在需求非常旺盛,反证在社会阅读推广领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并非不愿意阅读,而是需要有关部门提供必备的阅读条件来引导国民更好地阅读。对拥有丰富馆藏资源和庞大服务网络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行业组织的科学引导,引领社会阅读推广正是民心所向,可谓“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1)现代科技为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推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图书馆消亡论”让公共图书馆一度迷失在现代科技进步之中,作为保障社会信息公平和服务于普通民众的社会机构,公共图书馆属于科技应用领域,因此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好图书馆与科技应用的关系,图书馆沦为博物馆中的历史也并非危言耸听。可喜的是,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水平较几年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某些科技应用领域如RFID等甚至处于行业应用领先地位。也正是现代科技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为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图书馆在民众心目中也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正在成为社会教育中心和民众感知、交流、体验文化的精神场所。或许未来图书馆也正如刘炜博士在《未来的图书馆》中所言:“图书馆作为一种实体空间的作用和作为一种虚拟知识传播机构的功能将会被彻底分开,实体机构的图书馆依旧作为公民知识生活的中心,而虚拟的知识传播通过各类渠道和设备而变得‘泛在’,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但是你可能丝毫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2)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引领公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方向。现代图书馆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借借还还了,借还服务只能算得上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正在不断迎合着民众的阅读需求,引领着社会阅读推广的方向:借、阅、藏、查一站式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开放性服务理念;7×24小时的自助服务、预约预借服务打破了时间限制,延伸了服务内容;“文献港”“网络图书馆”等集成信息环境为民众营造出了数字化、人性化的图书馆阅读环境,读者不仅可到实体图书馆内享受阅读服务,还可通过多元化图书馆服务平台享受“无处不在”的网络阅读服务。也正是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及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为民众的阅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无限的空间。有专家测算,全国公共图书馆用了相当于5.6%的经费,获得了全社会约1/3的阅读,证实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三、罗湖区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实践
罗湖区图书馆地处深圳市罗湖区,始建于1985年,1997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2005年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2009年、201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建馆以来,罗湖区图书馆秉承“平等、开放、公益”的服务理念,尊崇“以人为本、精诚服务”的服务宗旨,大力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努力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层次的读者活动,引领和促进市民阅读,在社会阅读推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1.为推进阅读活动渗透到基层社区,罗湖区图书馆大力推进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
截至2014年底,罗湖区已建公共图书馆97家,其中区级图书馆1家,街道图书馆5家,社区图书馆91家,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了罗湖83个社区,实现每0.86万人口就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远远高于国际图联“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标准,也大大超过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定“每1.5万人口拥有1座图书馆”的标准。完备的网络建设也使得全市文献资源能够在罗湖区内有序地流动,充分保障了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进行。
2.在功能布局和环境营造上,罗湖区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努力为公众营造舒服的阅读环境
罗湖区图书馆在功能布局、设施安排及内外环境营造上,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为读者提供舒适、优雅的读书环境。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上同样如此,街道图书馆及悠·图书馆建馆之初,聘请了图书馆专家到现场对图书馆功能布局进行详细设计,并按服务对象划分为大众生活馆和少儿图书馆,根据图书馆特点及布局进行书架定制,阅览桌椅也是根据图书馆各自环境量身定做。特别是少儿阅览区,充分结合少儿特性,设计了集玩乐、读书为一体的阅览平台,整个活动平台造形独特、桌椅款式新颖,平台四周墙面、玻璃上张贴了大篇幅卡通动漫等装饰品,为小朋友打造了一个室内的童趣园。
很赞哦! ( )
下一篇:当代书院的综合阅读探索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