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提高阅读力是一门科学
作者:聂震宁 来源: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与时代变革 责任编辑:kysia 2023-06-13 人已围观
提高阅读力是一门科学。可是,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阅读学并没有受到应当有的重视。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里,阅读学是被当成一个独立学科受到重视的。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自然是有阅读课的,而中小学也是一定有阅读课的。可我们的中小学只是在教语文的时候有一些诵读安排,而且我们的诵读主要目的在于促成学生对重点课文的记忆,并不主要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在,教育部注意到了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的不足,从 2000 年起,修订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始规定课外阅读书目篇章,其后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课外阅读量,这些都是很好的。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中小学生的阅读还只是在阅读内容上下功夫,至于应该怎样认识阅读,怎样进行阅读,怎样快阅读和慢阅读,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并没有专门的课程。即便是到了大学也还没有专门的阅读教育。在欧美大学里,阅读学是一门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我们的大学除了图书馆系外,基本上没有开这门课程。美国的大学生一般被要求一周 500 页的阅读量,而我们的大学好像一般没有规定。我国大学研究阅读学的教师主要出自图书馆学专业,其授课对象主要是图书馆系的学生。好像除了图书馆系,其他专业的学生都不需要学习阅读学似的。其实,阅读学应当是一门通识课,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学习。一个人的成长,心智的发育,都应当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有人指出,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国民教育上,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危害。其实,除了应试教育的危害外,整个教育系统在阅读教学方面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还是拿在校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提高阅读力的重要性。有专家拿中美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做比较。据统计,我国一年级小学生每年的阅读量大约是 4900 字,不到美国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的 1/6。欧美国家儿童在 6 ~ 9 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我们的孩子 2 ~ 3 岁才开始阅读。儿童进入自主、独立的阅读阶段,美国是 4 岁,中国是 8 岁。此外,漫画书在中国小学生里大行其道,甚至在中学生中也是热读的品种。按照阅读学专家的看法,主要原因是儿童在 3 ~ 6 岁应该大量读图的时期没有读图,在小学生应当读文字的时候又缺乏科学的引导,造成了阅读力滞后的问题。
再来看最近中美大学生阅读状况的比较。美国著名大学和中国著名大学各自学生选择借阅的书目就很能发人深省。
有机构最近做了一个对比性统计。2015 年,美国前十名大学里图书馆借阅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尼克罗·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我们借阅率最高的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天龙八部》,还有一部是《明朝那些事儿》。看看这个对比就明白,虽然里面有东西方文化中认知特点不同的因素,但我们的大学生阅读力不足却也是明显的,过于偏感性乃至消遣。这样持续下去,不仅我们的国民素质很难得到提高,国民未来的思想力、学术力、专业力都将受到明显弱化。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连美国的大学也都感到了提高阅读力的紧迫性。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托马斯教授就发现他的学生已经难以持续地专心读一本书了。学生们习惯于看电脑,习惯于拉着鼠标一目十行地阅读。为此他要求学生慢阅读,认真地阅读,而不是肤浅地阅读,要着力于阅读力的提高。最近还看到报端披露,日本的大学生有四成的人不读书或者不想读书,原因是多方面的,移动互联网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情形如何也就不需要我在这里赘言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看手机很有能力,看 iPad 更加有能力,可以刷屏,快速刷,很过瘾,效果怎么样权且不去理它。即便在手机和 iPad上读文章,通常文章都不长,很快就浏览过了,比较轻松。尽管我认为浏览式和碎片化阅读总比什么也不读好,可读什么和怎么读还是有层次高低的区别。读一本纸介质书,需要更高的阅读力。手执一卷经典,看了 50 页,往后一翻,还有几百页,倘若坚持读下来,不仅读了好书,还磨炼了意志,养怡了性情,一个人的阅读力也就能得到明显提升。
我们还是拿在校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提高阅读力的重要性。有专家拿中美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做比较。据统计,我国一年级小学生每年的阅读量大约是 4900 字,不到美国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的 1/6。欧美国家儿童在 6 ~ 9 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我们的孩子 2 ~ 3 岁才开始阅读。儿童进入自主、独立的阅读阶段,美国是 4 岁,中国是 8 岁。此外,漫画书在中国小学生里大行其道,甚至在中学生中也是热读的品种。按照阅读学专家的看法,主要原因是儿童在 3 ~ 6 岁应该大量读图的时期没有读图,在小学生应当读文字的时候又缺乏科学的引导,造成了阅读力滞后的问题。
再来看最近中美大学生阅读状况的比较。美国著名大学和中国著名大学各自学生选择借阅的书目就很能发人深省。
有机构最近做了一个对比性统计。2015 年,美国前十名大学里图书馆借阅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尼克罗·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我们借阅率最高的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天龙八部》,还有一部是《明朝那些事儿》。看看这个对比就明白,虽然里面有东西方文化中认知特点不同的因素,但我们的大学生阅读力不足却也是明显的,过于偏感性乃至消遣。这样持续下去,不仅我们的国民素质很难得到提高,国民未来的思想力、学术力、专业力都将受到明显弱化。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连美国的大学也都感到了提高阅读力的紧迫性。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托马斯教授就发现他的学生已经难以持续地专心读一本书了。学生们习惯于看电脑,习惯于拉着鼠标一目十行地阅读。为此他要求学生慢阅读,认真地阅读,而不是肤浅地阅读,要着力于阅读力的提高。最近还看到报端披露,日本的大学生有四成的人不读书或者不想读书,原因是多方面的,移动互联网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情形如何也就不需要我在这里赘言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看手机很有能力,看 iPad 更加有能力,可以刷屏,快速刷,很过瘾,效果怎么样权且不去理它。即便在手机和 iPad上读文章,通常文章都不长,很快就浏览过了,比较轻松。尽管我认为浏览式和碎片化阅读总比什么也不读好,可读什么和怎么读还是有层次高低的区别。读一本纸介质书,需要更高的阅读力。手执一卷经典,看了 50 页,往后一翻,还有几百页,倘若坚持读下来,不仅读了好书,还磨炼了意志,养怡了性情,一个人的阅读力也就能得到明显提升。
很赞哦! ( )
上一篇:要提高阅读率,更要提高阅读力
下一篇:与阅读力相关的三本书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