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要提高阅读率,更要提高阅读力

作者:聂震宁 来源: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与时代变革 责任编辑:kysia 2023-06-13 人已围观

我国的国民阅读率不高,不仅是专业机构调查统计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家日常所见的事实。开展全民阅读,首先就是通过提高国民阅读率,改善国民阅读状况,进而达到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目的。提高国民阅读率,需要各级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在制度和财政上予以保障;此外,还建议各种相关社会团体在这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出版发行业要做出更多贡献。现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制定工作已经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全民阅读立法指日可待。可以相信,立法之后,国民阅读率会有相应增长,全国人均阅读量会有明显提高。在一定意义上,这些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在我们国家,只要有了立法,有了各级政府的投入和服务,有了社会团体的支持帮助,加上市场的运作,许多社会事务都是能得到发展的,何况像全民阅读这种投入不会太大,社会亲和力比较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可是,如果国民阅读状况的改善仅止于国民阅读率的提高,还是不太可靠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数量上有明显的提升,我们社会通常都能做到。可是,如何保证质量,做到可持续发展,却还要做出很多努力。在全民阅读这个问题上,在解决了政府投入和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国民的阅读力。长期来看,没有相应的阅读力,阅读率将是有问题的,读书的人口多了,却没有阅读的能力,这算是什么事?一个社会是这样,一个人更是这样。譬如,一个婴儿最初见到书刊,往往会把书刊当作一种玩物随便甩来甩去,甚至撕扯书页,你不能说这个孩子与书刊有什么关系,只有后来经过大人的引导示范,慢慢注意到书刊可爱,注意到书刊里面的图画。再往下,他可能就知道翻书刊。一个人的阅读力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不少书刊都介绍以色列人很早就开始培养婴儿与书刊的亲和力,由此逐步养成一个人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当中是很有道理的。

再说一个现象。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说我们的老年人不怎么读书。一方面是很多人原来就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上了年纪就很难自然而然地捧读书本。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的书刊字体越来越小,老年人很难阅读,即使过去已经养成阅读习惯,年纪大了也对付不了那些细小的字体,还不如去跳广场舞来得开心自在。可是,老年人不读书,对国民阅读状况的改善是很不利的。家里的老人如果勤于读书,对这家人的阅读是很能起到表率和带头示范作用的。为此我写过一篇随笔《竹间老人不读书》,主张在老年社会中推崇阅读生活,发挥老年群体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

20 世纪之初,现代出版家张元济给人写信,说“国民教育之旨,即是尽人皆学”,“中国号称四万万人,以受教育者度不过四十万人”,而且这 40 万人中只会背诵一些四书五经,写几句八股文,对世界上的事情也都还是“茫然无所知”,可见,识字还不意味着有了普遍适应的阅读力。所以,后来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很注意兴办学校培养读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扫除文盲,现在 15 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不到百分之十,国民的识字能力是得到较大提升了,可是,识字的人不一定读书,特别是读得好书,国民阅读状况还需要通过提高阅读率特别是提升阅读力来加以改善。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