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特区教育,蓬勃发展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23 人已围观
滨海客家的大本营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创举的生动案例,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人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是实施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阶段(1980—1990年)。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继承的宝安县教育属于典型的农村教育。1982年,特区首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与特区经济同步发展”,逐步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1984年,深圳把学校基建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创造了6个月建12 所中小学的 “深圳速度”。1986 年,深圳普及小学教育。1989年,深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1990年,深圳基础教育在校学生数由最初的6.5万人增加到21万人,初步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二是提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阶段(1990—2000年)。《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提出“教育应适度超前”,全面推进教育城市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市。1992年开始,深圳逐步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条件差的村办小学,同时大幅新增中学学位。至1994年,特区内小学入学率和升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5%,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三是实施科教兴市和教育强市阶段(2000—2010年)。深圳全面确立“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至2004年,深圳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94.95万人,全面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转型。2010年,深圳成为国家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四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阶段(2010—2020年)。深圳提出“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全民化、国际化、信息化。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开启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新征程。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含幼儿园)2698所,在校学生225.23万人,比1979年的315所、6.5万人分别增长近9倍、近35倍。其中,普通中小学782所,在校学生160.88万人;幼儿园1881所,在园儿童55.97万人。2013年,深圳市率先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深圳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2020年深圳市入选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2020年,深圳入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市民对教育满意度得分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名。
除此之外,深圳重视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大、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第二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小以中华文化为荣。
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小学位于南山区长源村,这里在历史上就是深圳客家人的聚居地。校长叶小勇是本地客家人,从事教育事业四十多年,长期以来以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为己任,并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客家文艺活动形式去发掘其教育价值。在这个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客家文化的氛围。学校成立客家文化艺术工作室并邀请客家文化专家前来指导,新建客家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介绍客家历史渊源,自2009年开始举办的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形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品牌。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朗诵客家家训,演唱客家山歌,学习客家麒麟舞、杯花舞,从小就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该校副校长黄连常深有体会地说:“一年一度的客家文化节庆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家长们兴高采烈。实践证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校艺术氛围浓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深圳龙岗的大康小学,也将客家艺术作为学校开展美育的一个特色项目,除了弘扬客家山歌这一“非遗”艺术外,还专门成立客家山歌弹唱艺术团。该校校长曾勇前与副校长张小灵都是资深音乐教育者,他们结合实际创作了不少客家儿童歌曲,以客家音乐为根,融合了弹、唱、跳三种艺术表演形式,让富有优美旋律的客家山歌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该校艺术团将杨宏海先生撰写的新编《客家家训》进行改编创作,拟用山歌弹唱与童谣吟诵的方式传承优秀客家文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形态、方式和人才培养路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深圳将紧紧抓住“双区驱动”历史机遇,勇当全国教育改革尖兵,大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创新、智慧、开放、包容的深圳教育特色,先行示范效果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素质教育之城、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城、智慧教育之城、创新教育之城、教育对外开放之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城,全面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全国典范。
美好未来,是对滨海客家先贤的最好告慰!
滨海客家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三百多年的时间,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又掀起新一轮的移民大潮,深圳、香港两个城市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滨海客家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殊为重要的人文历史资源。弘扬滨海客家人文精神,助力“双区”建设,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一是实施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阶段(1980—1990年)。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继承的宝安县教育属于典型的农村教育。1982年,特区首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与特区经济同步发展”,逐步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1984年,深圳把学校基建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创造了6个月建12 所中小学的 “深圳速度”。1986 年,深圳普及小学教育。1989年,深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1990年,深圳基础教育在校学生数由最初的6.5万人增加到21万人,初步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二是提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阶段(1990—2000年)。《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提出“教育应适度超前”,全面推进教育城市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市。1992年开始,深圳逐步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条件差的村办小学,同时大幅新增中学学位。至1994年,特区内小学入学率和升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5%,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三是实施科教兴市和教育强市阶段(2000—2010年)。深圳全面确立“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至2004年,深圳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94.95万人,全面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转型。2010年,深圳成为国家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四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阶段(2010—2020年)。深圳提出“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全民化、国际化、信息化。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开启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新征程。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含幼儿园)2698所,在校学生225.23万人,比1979年的315所、6.5万人分别增长近9倍、近35倍。其中,普通中小学782所,在校学生160.88万人;幼儿园1881所,在园儿童55.97万人。2013年,深圳市率先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深圳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2020年深圳市入选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2020年,深圳入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市民对教育满意度得分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名。
除此之外,深圳重视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大、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第二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小以中华文化为荣。
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小学位于南山区长源村,这里在历史上就是深圳客家人的聚居地。校长叶小勇是本地客家人,从事教育事业四十多年,长期以来以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为己任,并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客家文艺活动形式去发掘其教育价值。在这个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客家文化的氛围。学校成立客家文化艺术工作室并邀请客家文化专家前来指导,新建客家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介绍客家历史渊源,自2009年开始举办的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形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品牌。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朗诵客家家训,演唱客家山歌,学习客家麒麟舞、杯花舞,从小就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该校副校长黄连常深有体会地说:“一年一度的客家文化节庆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家长们兴高采烈。实践证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校艺术氛围浓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深圳龙岗的大康小学,也将客家艺术作为学校开展美育的一个特色项目,除了弘扬客家山歌这一“非遗”艺术外,还专门成立客家山歌弹唱艺术团。该校校长曾勇前与副校长张小灵都是资深音乐教育者,他们结合实际创作了不少客家儿童歌曲,以客家音乐为根,融合了弹、唱、跳三种艺术表演形式,让富有优美旋律的客家山歌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该校艺术团将杨宏海先生撰写的新编《客家家训》进行改编创作,拟用山歌弹唱与童谣吟诵的方式传承优秀客家文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形态、方式和人才培养路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深圳将紧紧抓住“双区驱动”历史机遇,勇当全国教育改革尖兵,大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创新、智慧、开放、包容的深圳教育特色,先行示范效果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素质教育之城、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城、智慧教育之城、创新教育之城、教育对外开放之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城,全面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全国典范。
美好未来,是对滨海客家先贤的最好告慰!
滨海客家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三百多年的时间,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又掀起新一轮的移民大潮,深圳、香港两个城市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滨海客家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殊为重要的人文历史资源。弘扬滨海客家人文精神,助力“双区”建设,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