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2023 年深圳全民阅读展望与建议
作者:杨立青 熊德昌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8-11 人已围观
2023 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也是三年疫情之后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迎来全面蓄力、发力的关键一年。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阅读工作对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打造学习型社会、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城市的文化形象、扩展城市的文化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深圳建市不过 40 多年,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且在经济之外还实现了文化的崛起,取得了目前在城市文化领域的较高地位,可以说与深圳多年来所推动的以“深圳读书月”为代表性符号的全民阅读息息相关:200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2009 年被世界知识城市峰会授予“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特别是 2013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以表彰深圳坚持不懈推动国际化建设和全球文化交流合作,在推广书籍和阅读方面为全球所树立的典范效应;此外深圳连续四次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连续六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 而 2009 年、2019 年两次由中宣部牵头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全民阅读经验交流会,均高度肯定了深圳全民阅读在全国所产生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无不显现、见证了深圳作为新兴城市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全民阅读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进“后疫情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对 2023 年深圳的全民阅读进行新的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可谓正当其时。
(一)全面部署,勇当“深化全民阅读”排头兵
2022 年 10 月 25 日,新华社发布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报告在论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时,明确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是继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全民阅读”第二次被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可见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重视是基于认识。正如2022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深圳作者李跃对此做出如下解读:“全民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而这样一种力的获得,离不开全民阅读。可以说,全民阅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基础工程。”
全民阅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实现一座城市走向持续兴旺繁荣的一项基础工程。在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深圳。作为新兴移民城市,深圳的年轻人多,求知欲强,加上市场竞争激烈,通过阅读增长见识成为普遍的取向,很早就形成了学习型社会。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作为最早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图书馆自落成开放后,读者排着长队领借书证的阅读盛况,这一阅读盛况所显示的,正是深圳这座城市蓬勃的文化热力和知识需求:从 1989 年起,深圳人均购书量就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国内众多文化名人因深圳人的爱买书、爱读书而对这个城市刮目相看。1996 年深圳书城开业暨第七届全国书市开幕当天,前来参观购书的市民多达 10 万人,为期 10 天的书市,销售额高达 2177 万元,一举创造了购书量最多、订数最大等 7 项全国纪录,成为历届书市之最,这更是让人倍感振奋和记忆犹新。2000 年,在深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深圳读书月”横空出世,此后成为深圳全民阅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举办读书月,是世纪之交的深圳在成功完成从经济特区到现代都市的华丽转身之后,积极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空间的最新尝试,也是深圳的一个创举,成为改变城市的价值取向与文化性格、立意极为高远的文化实践:“以读书为乐”日渐成为市民共同认受的生活方式,“以读书为荣”成为这座城市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读书开始成为市民自觉自愿的文化行为。这些年来,深圳在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开创了一系列“中国第一”:深圳是国内第一个建造多座大面积书城的城市、第一个提出“文化立市”和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城市、第一个成立阅读联合组织的城市、第一个发布“城市阅读指数”的城市、第一个提出建设“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城市、第一个为阅读立法的城市 …… 阅读贯穿了深圳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发展的始终,阅读熔铸了深圳强大的文化基因。更有意味的是,著名的“深圳十大观念”中,有两条与全民阅读直接相关,那就是“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以及“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全民阅读的广泛蓬勃发展,不仅夯实了深圳的城市文化根基,也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在国内外有效地确立了“热爱阅读”的城市形象,甚至成为开展全民阅读的城市标杆。
既往一切,皆为序章。假如说深圳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方面一度站在了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那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未来进程中,如何在以往奠定的良好基础之上“深化”全民阅读并争当其中的排头兵,则是摆在深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道考题。目前,全民阅读在全国已广泛开展,在实践上各地创新举措不断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百舸争流、勇当先锋的全民阅读中,深圳要保持自身的领先优势,必须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以 2023 年为新起点,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应全面、创新谋划和部署如下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1)检视和评估以往相关法律、政策、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促进条例》),以进一步推动制度层面的调整完善;推动《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21—2025)》落地见效,为深圳未来深化全民阅读工作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2)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投入,一方面是增加公共财政对全民阅读的支持力度,包括推动《促进条例》第二十一助等方式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对“图书馆之城”和实体书城、书店(书吧)的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更好的公共阅读空间;(3)深化全民阅读举办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社会力量广泛介入和共同参与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尤其是社会阅读组织、学校、企业组织的积极性;(4)强化对新技术、新媒体条件下阅读媒介、阅读习惯、阅读方向深刻变化的理论研究,在加强价值引导的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多样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进全民阅读的“全民性”;(5)以品牌文化活动为抓手,通过举办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为品牌活动注入新鲜活力,进一步增强其行业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扩展深圳全民阅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以深圳图书馆北馆建成开放为标志,“图书馆之城”二十年建设迎来新局面
2003 年,作为“文化立市”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创举,深圳市文化局首次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新思路和新目标。“图书馆之城”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即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提供丰富资讯、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对于建市仅 23 年的新城市、文化积累相当薄弱(较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只有几个)的深圳,一方面要以“文化”立市,另一方面要成为国内第一个“图书馆之城”并将之作为“文化立市”的一个有力支撑,的确是件让人吃惊的新闻事件。然而,经过 20 年来的建设,深圳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共有 779 家公共图书馆、235 家城市街区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和 71 个书香亭实现“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作为其中的枢纽型主体,深圳图书馆的文献累计藏量达到 1277.04 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 633.8 万册,电子文献(含音像资料)643.25 万册(件)。
2020 年 1 月,作为深圳市新一批重大文体设施项目的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现更名为深圳图书馆北馆)正式破土动工。按照计划,项目将于 2023 年建成开放,其中的深圳图书馆北馆建筑面积达71951 平方米(远大于深圳图书馆近 5 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整个建筑地上 6 层,地下 3 层,设书库中转区、各类综合阅览区、展馆、报告厅及内部配套功能区,设计藏书量 800 万册,提供阅览座位 2000 多个。作为与深圳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相匹配的重要文化地标,该馆是集文献收藏、全民阅读、社会教育、思想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意创造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智慧型图书馆,承担着“一馆一库三中心”功能,既是城市公共图书馆,也是全市文献调剂书库,还是深圳“图书馆之城”的采编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和物流中心,是展现深圳市文化发展历程与未来建设的窗口,是深圳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将为深圳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由德国 KSP 尤根·恩格尔建筑师国际有限公司设计的该馆极具国际范儿,开阔通透的中庭设计配合大厅通高书墙,让人仿佛置身于“书海”,扶梯两侧书墙,寓意不断攀高的“书山”,让市民在浓郁的阅读氛围里攀登书山、畅游书海,尽享文化盛宴。该馆将于 2023 年年内建成开放,不仅极大弥补了深圳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不足,而且为深圳打造更高品位的公共阅读空间提供了新的可能。
2022 年 6 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制定的《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21—2025)》正式印发,该规划包含发展基础、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内容。2023 年恰逢“图书馆之城”建设二十周年,也将是实施上述五年规划的关键一年:一是争取将《促进条例》纳入市人大 2023 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协助制定《促进条例》配套相关细则;二是大力推进各区垂直总分馆制建设,全面深化“图书馆之城”一体化建设,提升统一服务覆盖率,加强与发改、财政部门沟通,抓紧推进深圳少儿图书馆加入全市统一服务项目、城市街区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优化更新项目的进程;三是依托北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部署第五代“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 ULAS,保障“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可持续发展,引领科技应用与创新;四是推动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场馆一键预约以及阅读推广活动集中管理、统一发布和读者活动一键预约;五是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包括围绕馆藏古籍、报纸、地方文献等多种类型文献资源开展知识资源精细化标引、知识组织与新型数字资源建设工作,通过多维的知识关联和深度的信息挖掘,推进古籍资源的可视化展示。同时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升“云上深图”影响力,推进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平台一体化建设,完成采购数据导入,并尝试搭建本馆数据库评价体系。
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二十周年到来之际,作为中心馆的深圳图书馆,将借北馆落成开馆之机,精心策划、组织推出“一个仪式、一场会议、一部宣传片、两场活动、两本图书、五个展览”,不断提升“图书馆之城”社会影响力,包括积极申请承办国际图联(IFLA)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争取承办第十八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城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学术论坛,出版深圳“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纪念文集(2003—2023),深圳“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专题展等,这些无不预示着深圳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在 2023 年,还将推动大鹏新区加快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开办准备工作,推进光明区中国少年儿童文学馆建设,支持深汕合作区推进辖区四镇文化设施提升改造,促使基层进一步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加快推进深圳少儿图书馆改建项目,深圳第二少儿图书馆建设有望取得新进展。深圳是个年轻人占主导的城市,适婚适育人口众多,在国内一线超大型城市中,深圳常住人口中的“新生儿”数量近年来一直高居第一,因此需要建设足够多的儿童公共阅读设施才能满足少儿的阅读需求。目前深圳仅有一座市级少儿图书馆,建筑面积仅有 1.56 万平方米,其他各区的少儿图书馆(室)几乎都是作为区图书馆的一个空间有限的部分,难以满足规模庞大的少儿阅读需求。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加快将深圳少儿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目前该馆维修改造工程虽已纳入市级大型文体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但后续进展较为缓慢,2023 年应有更大的推进;另一方面,有必要加快建设更多的市、区少儿图书馆,目前“宝安 1990(含区文化馆、区少儿图书馆)”、龙岗区少儿图书馆、坪山区少儿图书馆完成升级改造正式开放,南山区在 2020 年将规划建设区少儿图书馆项目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并于该年年底成立区少儿图书馆的建设项目组。同时,深圳少儿图书馆已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编制了《深圳第二少儿图书馆项目建议书》报市文体旅游局重大办,也在积极推动“二馆”项目,希望项目工作在2023 年能取得更大进展。
在特色专题(主题)图书馆建设方面,2023 年将制定分馆建设标准和五年发展规划,开展分馆业务年度培训;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区挖掘自身资源潜力,新建 10 家以上新型高品质文化空间(含 5 家以上特色主题图书馆),持续扩大“悠·图书馆”“南山书房”“城市书房”等品牌影响力,支持各区积极申报广东省“粤书吧”“粤文坊”“两中心融合”试点建设。市、区图书馆可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打造馆藏资源独特、阅读活动丰富、服务人群精准的特色主题图书馆(如 2022 年深圳图书馆联合关山月美术馆建设了一家美术主题图书馆),不断丰富“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及周边居民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进一步深化馆校合作机制,优化提升“青少年阅读基地”项目,扩大覆盖范围,继续与市内中小学合作建设基地,可尝试将“青少年阅读基地”拓展到幼儿园。
(三)以湾区书城建设为契机,有效推进实体书城、书店转型发展
作为全民阅读的核心阵地,深圳出版集团旗下的书城是享誉国内外的现代化大型综合购书中心和知名文化品牌,“一区一书城”及其运营模式也是深圳文化发展的一大亮点。而在最新的全国大书城零售排名中,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山城、罗湖城排位全面提升,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和第八,此外宝安城、龙岗城和龙华城三大书城也努力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维持日常运营,在图书销售之外开展了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使各大书城成为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生活中心。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圳的实体书城、书店、书吧近年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甚至危机:从外部市场环境看,2022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同比下降 11.77%,其中实体店销售规模和渠道份额与 2019 年相比,均出现腰斩,且首次出现网店、实体店渠道销售额双双下降的情况,出版发行市场整体增长或陷入长期停滞。加上文化央企加速在深圳布局,深圳出版集团在本土图书市场的优势面临冲击,遭遇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艰难处境。而从内部看,受三年疫情冲击、文化消费转型等因素影响,书城模式积累的问题也开始充分暴露,如已建书城的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用高,初代书城业态设施老旧,业态创新不足,尚未培育出适应新兴文化消费需求的新兴文化业态,书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滞后,书城文化综合体商业模式亟待优化,这些都制约了管理效能和文化空间消费体验的提升。在书城之外,深圳的实体书店包括一些相当有特色的书店、书吧也普遍陷入运营的困境: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视频、游戏等娱乐产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从之前较为单一的阅读变得更多样化,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从读纸质书转变成读电子书,纸质书的市场不断被电子读物挤压,加上线下实体书店经营成本高昂,便捷的网上购物流程与廉价的运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在网上书店购书的效率,更是挤占了实体书店的市场空间,实体书店的痛点越来越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正在高标准推进建设和运营筹备的深圳书城湾区城,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作为新时代深圳十大文化设施之一,2021 年 12 月 18 日开工建设的建筑面积达 13 万平方米的深圳书城湾区城,2025 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国领先、面积最大的书城文化综合体,其文化空间包括主题书店、湾区民俗馆、策展空间、文化交流平台、公共阅读、亲子活动体验、剧场等;另一方面,如何在上述业态背景下,致力于打造集知识成长、文化发布、艺文展演、科创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式多元文化服务平台,有效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一代书城,使这一“湾区之眼”真正成为辐射大湾区的城市阅读生活新空间,既是深圳书城模式实现成功转型的一个契机,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引入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创新谋划湾区书城经营业态和数字化服务模式,以知识服务为核心,以推广全民阅读、凝聚大湾区文化认同为主旨,以品质文化生活引领为方向,实施数字化智慧运营、群落式书店排布、标签式社群搭建等业态创新,促进深圳书城模式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市民读者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是深圳未来深化全民阅读工作的一个重心所在。
而实体书店、书吧的发展,要走出上面所说的困境,需要转换思路。与电商相比,能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更好的阅读体验。书店有其商业属性,但更有文化属性和社会公共价值,因此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核心不在图书本身,而是经营思维方式。一方面,针对实体书店较高的运营成本,政府应从城市文化展的高度,做好公共阅读服务的兜底工作,在工作协调机制与激励实体书店的制度上发力,根据不同情况加大对它们的扶持、资助力度,为其纾困解难,比如深圳市公布了 2022—2023 年度第二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审结果,对全市 100 家实体书店进行资助(49 家优秀奖励型书店、51 家纾困型书店),资助总额为 3035.54 万元,扶持的重点是向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书店、连锁书店倾斜,其中资助民营企业 80 家,占到全部扶持单位的 80%,资助金额超过 1600 万元,占资助总额的一半以上,此举不但为深圳实体书店下了一场“及时雨”,更是促进实体书店实现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的实践探索;另一方面,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关键是转变经营模式,必须转向多体经营转型创新,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进书店,提高实体书店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书店焕发新活力。未来书店的形态将会发生一些变化,专业卖书的书店将会大幅减少,而复合型书店会不断增多。具体来讲,实体书店应探索出一种以“学术、文化沙龙、电影、音乐、创意、生活”等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为读者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
(四)提升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等活动品牌效应,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2023 年,随着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生产经营、社会生活将逐渐回归正常化,被压抑的消费动能将聚集释放,特别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文化旅游、餐饮服务等消费领域,大概率将出现补偿性反弹。这将有利于深圳全民阅读活动的全面恢复和新局面的开创。
自 2000 年以来,深圳读书月已连续成功举办了 23 届,成为深圳深入人心的年度文化活动品牌,更是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先进崭新理念和“政府倡导、企业运作、专家指导、社会参与、媒体支持”的独特运作模式,引领了国内举办读书节庆的潮流。目前,国内城市的读书节庆如雨后春笋,初算下来有几十个,那么,如何在众多的读书节庆中继续办出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举办承办各方不疲倦、不懈怠,以持续的创新、创意、创造吸引更多的市民在每年十一月响起的“文化闹钟”中参与到这场文化的盛宴里来,达至营造更浓书香氛围、建设学习型知识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在 2023 年即将迎来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前需要细细思量的问题。
在这方面,从国内外的读书节庆的相关举措中获得灵感并进行创造性运用,是其中的一种新思路。比如在欧美,英国读书节在每年 3 月 6 日举行,秉承的是“打造读书人的国度”的理想,其中的一项活动是让全国儿童写短篇小说,内容不限,然后由作家评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有趣的是,凡作品入选文集的作者,将被邀请到出版社,亲眼见证他们的小说变成书。另外一项鼓励成年人读书的活动是,你只要在购买推荐书目中的一本时留下姓名地址,就有可能在全国抽奖中获得 100 到 500 英镑的奖券,从而可以买更多的书。这种真切的参与无疑是极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在著名的爱丁堡艺术节中,图书节是重头戏之一,通过邀请世界名流朗读自己的作品,能掀起阅读浪潮,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全球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者 J. K. 罗琳等,都曾在这里朗读过作品和进行过讲座,非常吸引人。在法国,举办读书节的宗旨是“阅读并不仅仅是一种私隐性的行为,而是要和别人的思想相遇,把自己向世界开展”,为此倾国家之力去推动,每年 10 月 14 日至 16 日,法国的“欢乐中的阅读”(即读书节)把作者、译者、出版社、书店、图书馆和各种读书协会、广大读者联合起来,在国内和全球 100 多个国家组织 4000 多项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公众阅读活动,以便人们共同分享书籍、阅读、书写与文学创作的快乐,尤其是吸引平时因各种原因而疏远书籍的人们,培养他们对书和阅读的兴趣。其中最有意思的内容之一,是在巴黎和外省大城市举行的以文学与美食为主题的“书宴”,即在各地的室内菜场或露天集市上,安排职业演员吟诵阿皮修斯、拉伯雷、柯莱特或卡恩·布列欣等著名作家作品中颂扬美食佳肴的片段。
再来看看“世界读书日”这一全球最大的读书节。1995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力争“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而巧合的是,4 月 23 日这天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这三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也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受此启示,从 2023 年的读书月开始,我们不妨举办“深圳读书月年度致敬作家(学者)”的大型综合性主题活动,每届都确定一位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的去世或在世作家(学者)作为缅怀或致敬对象,通过集中展示其作品和历史图片,召开专题研讨会,放映关于其事迹的电影、纪录片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使广大市民每年都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其人,较为深刻地理解其作品、思想的魅力及其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在实现“要和别人的思想相遇”的同时,也“把自己向世界开展”,这无疑比泛泛开展一般的读书活动有更深的文化价值和更大的社会意义,是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应地,2023 年将迎来第五届深圳书展。由于深圳书展也在每年举办读书月的 11 月份举行,如今几乎可看成是镶嵌在读书月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了。如同读书节庆一样,国内的城市书展也是纷纷涌现,但真正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并不多,目前最具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有香港书展、台北国际书展、上海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深圳书展举办的时间并不长,目前仅举办了四届,因此要后来居上,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产生更大的业界影响和社会效应,还需继续努力。2022 年举办的第四届深圳书展刷新了全国时间最长、销量最高的城市书展纪录,这是个很大的成绩,也说明深圳书展举办的社会基础相当牢固,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不过相比于上海书展等,过往几届的深圳书展更侧重于图书、音像电子产品、报刊的集中展示和销售,相关的如热门作家、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的签售、演讲等文化“雅集”还不够多,与知名出版机构、出版人的联动还不够紧密,书展期间吸引更多人热情参与的“爆款”专题活动(如充满国际色彩的“上海国际文学周”)相对较少,在图书订货团购、版权交易、出版产业信息发布、出版高峰论坛、作品研讨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在“国际化”特色营造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之,立足于已有的坚实基础和社会效应,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2023 年的深圳书展和读书月活动将办得更加新意迭出,更为多姿多彩,使之成为与“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相匹配的深圳文化名片。
(五)以特定群体为主要对象,建立健全“分众阅读”服务体系
阅读本是私人行为,是与心灵的对话活动,是思想的碰撞和升华,是心灵的旅程,需要读者的主动参与。但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社会群体并无更好的条件去接近阅读,接受阅读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众所周知的是,阅读权是人的文化权利之一,是政府和社会应投入足够资源去满足的基本人权。因此,在开展和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分别以特定群体为主要对象,建立健全“分众阅读”服务体系,将阅读行为、阅读服务扩展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这方面,深圳图书馆可以说做得较为突出。近年来,深圳图书馆以“分众阅读”服务体系为基础,致力于建设全年龄段、全身份友好型图书馆,持续开展精细化“分众阅读”服务。一方面,该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推荐优质图书,打造“新书发布”项目;围绕新书开展作家及学人讲座、新书专架(区)展借、新书直通车、馆员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新书推介服务;策划组织“书海拾珍”系列文献推荐活动,开展不同主题与形式的文献推荐与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未成年人服务力度,如持续开展“少儿智慧银行”项目、深圳“图书馆之城”少儿科普月活动、少儿“阅经典”系列活动;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支持计划”,开展“寻找青年领读者”“青年领读者”系列活动、青年数字素养提升行动、举办“青春充电站”系列讲座、青年“创客说”交流会等;升级“青少年创客成长培养计划”,优化创客品牌,策划创意展览,通过创客积分、年度读者评选等方式增强创客空间的读者黏性,发布“创客体验官”创客预约宣传系列短视频。为老年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定制资源与服务,实施“银发阅读”拓展计划,开展老年人“乐学”“乐读”“乐享”“乐春”系列服务。为视障人士举办线下电脑培训课程,开展“阅亮世界”阅读提升计划、盲人诗歌朗诵会、盲人散文创作大赛等公共阅读活动;组织策划“星星亲子读书会”等公益读书活动,让特殊少儿群体无差别享受公共阅读服务。关注“智慧女性”品牌阅读,大力促进阅读服务向知识化、精细化发展。而深圳少儿图书馆作为专门服务于少儿阅读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分众阅读”的少儿服务领域,2022 年通过推进“常青藤”计划及“共享图书”项目实施,继续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交流,推动资源共享,提升儿童阅读服务质量,全年共有 152 所学校加盟“常青藤”计划,新增 1.6 万案;特别针对“双减”以及“课后延时服务”需求,设计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积极开展“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喜阅 365 亲子共读计划、名著新编短剧大赛等品牌阅读活动,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建设“自闭症儿童家庭友好图书馆”,组织策划“星星亲子读书会”,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服务;联合深圳市福田区童伴时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开展粤港澳“共读半小时”活动,通过共享特殊儿童教育类图书以及开展读书会,让孩子们领略书中的趣味。相应地,市妇联将继续实施“阳光童年 —— 知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项目,针对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持续实施“阅芽计划”,推动建立儿童早期阅读推广发布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儿童早期阅读志愿服务体系。
此外,针对劳务工子女,深圳相关机构实施“蒲公英”劳务工子女图书馆计划,建立劳务工子女图书馆服务模式;实施“康乃馨”无差别阅读计划,为弱势群体,尤其是弱势的少年儿童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面向流动青年、贫困青年和残疾青年等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场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主题讲座等活动。总之,将全民阅读工作与实现全社会的阅读权利公平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分众阅读”服务体系,尤其是关注未成年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通过全民阅读传递温暖与关爱,始终是深圳未来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内容。
(六)加强与香港等大湾区城市的互动,促进阅读文化的深度交流
阅读文化的对外交流对深化全民阅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放眼未来,深圳可运用在全民阅读方面的影响力,积极开展以“城际阅读”为纽带的全民阅读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深圳与其他城市、国际友好城市、世界著名阅读城市、全球创意城市、“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华文地区的城市阅读的交流与合作,在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全民阅读成功经验的同时,积极推动深圳阅读文化走出去;拓展深圳与爱丁堡“阅读双城记”等城际阅读交流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继续开展深港澳之间的阅读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联系,探索建立全民阅读的国际通道与平台,扩展深圳全民阅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就近期而言,时隔三年之后,2023 年 2 月 6 日,深港两地全面恢复通关,这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湾区城市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条件。如在粤港澳图书馆际的合作交流方面,深圳图书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轮值主持单位,为助力人文湾区建设,2023 年将继续创新开展粤港澳“共读半小时”活动,持续推进“从文献看湾区”系列展览,联合举办“4·23”世界读书日创作比赛、“品读湾区”9+2 城市悦读之旅、广东省英语电影配音大赛、“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征集、广东全民英语口语大赛等联动项目,启动“特区文献联合目录”编制调研工作。继续推动“童阅未来”亲子共读计划,通过深港家庭阅读交流和对话环节,呈现深港两地儿童早期阅读推广的探索实践和精神风貌,为深港两地架起融合桥梁,促进双城交流。而在读书月期间,可邀请香港等大湾区城市的作家、学者和文化人到深圳通过对谈、研讨会等方式进行交流,邀请紫荆文化集团及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商务印书馆等知名文化出版机构,精选设计精美、内容上乘的精品书籍参加深圳书展。同样地,在香港书展、广州书展期间,也积极鼓励深圳的出版机构和文化企业、文化人参展并进行深入的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人文湾区”的建设。
很赞哦! ( )
上一篇:2022 年深圳全民阅读工作回顾
下一篇:深圳阅读指数的指标体系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