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扫码关注

根植大地与源头活水——深圳民间文艺的传统与新力

作者: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来源:深圳文艺40年 责任编辑:chen 2023-02-10 人已围观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在全新历史时期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的时代机遇,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文化强市的城市定位,给深圳民间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站在“特区40岁”的特殊时间点回看民间文艺工作的践行,无疑,根植传统,融汇新力,正是深圳民间文艺拥有源源不断“源头活水”的根本原因。
 
1988年,“全国民间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深圳、珠海两地举行,时任深圳市民协副主席的杨宏海提交论文《试论深圳新民俗文化》,其间既细致梳理了溯至千年前的宝安县民俗传统,更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区新兴民间文艺琳琅满目的“新民俗”现象做出深度学术化研究,将旅游、广场、社团、歌舞厅、饮食、服饰等方面的新兴文化现象概括为特区“新民俗”,并揭示其核心成因:“深圳新民俗文化是伴随着特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的……深圳毗邻港澳,又有祖国南大门广州为依托,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外来文化中与人们生活联系较密切的那些表层形态(如流行音乐、迪斯科、桌球、游戏机等等),很快引进深圳社会……或多或少地掺进民族文化的作料,促使深圳群众文化的形式也发生变化。”
 
时代赋予特区民间文艺工作者别具一格的使命,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从创立伊始,已经致力于平衡特区民间文艺的“天平”两端:一端是为新兴的特区文化“把脉”,紧跟时代,把握这座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有“移民城市”之称城市的独特气息。杨宏海“新民俗文化”的提出与论述,正是站立时代潮流之上,把民间文艺理论建树全面融入特区新观念。天平的另一端亦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实施部署——抢救深圳当地传统民间文艺资料、组织民间文艺家队伍、激发原创与转换。这是从深圳市民协成立之日起的工作重头戏。1986年,深圳民间文艺工作者配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进行“中国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的收集、整理工作。1987年深圳市民协成立之时,已在“三套集成”和民间文艺资料抢救上取得系统成果,而在民间工艺领域,一批身怀绝技的艺人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民间剪纸、内画、草编、风筝制作、面塑、豆塑、蛋雕、泥埙等,在特区这片热土上展现了传统技艺的影响与力量,展示出深圳市这座移民城市的民间文艺的多元风采。而自2006年始,一年一度的城市文化重要品牌“客家文化节”从客家文化非遗展演到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而发展出深圳移民城市与“新客家”的创新型理论建树,成为郁郁葱葱向上生长的深圳民间文艺事业树的一支主枝。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