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张翔:把青春献给这座志愿者之城我感到很幸福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9 人已围观



 
2001年,我们决定把平时帮助的特殊人群进行统一登记,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我们的实际工作情况协调安排。我们以关怀弱者、助人为乐为原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这些需要全社会关心的群体。
 
成立爱心车队帮助有需要的人
 
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车队很多同事觉得这样做好事帮助他人挺有意义的,就主动加入进来。2001年,我们决定把平时帮助的特殊人群进行统一登记,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我们的实际工作情况协调安排。刚开始只有我的一辆车,后来发展到十几辆车,并在2010年正式成立爱心车队,现在车队已有300多辆车。我们以关怀弱者、助人为乐为原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这些需要全社会关心的群体。
 
那时候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默默多做点好事帮助他人,有些媒体要来采访,我们都拒绝了,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社区和街道知道后,也很认可我们的行为。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做下去,几乎跑遍深圳的大街小巷,本子上记录的特殊人群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我们。
 
做好事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有一次我送一个自闭症孩子到深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在等待的过程中看到服务台在募集深圳大运会的志愿者,我也想为这座城市的大事出一份力,就过去询问相关情况。当时了解到需要注册成为深圳义工联的正式义工,于是当天下午我就跑去登记,加入组织成为一名真正的深圳志愿者。
 
为大运会的顺利举办贡献力量
 
很多人都是通过大运会这个契机成为深圳志愿者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做义工最疯狂的时候。我既是U站志愿者、地铁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又是开闭幕式应急车队的一员,还是火炬手和安全保障应急小分队队员。我现在还保存着当年那些志愿者证件,差不多有9张,应该是大运会志愿者中最多的。
 
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基本上围绕着大运会连轴转,完成应急车队的工作后赶紧跑着去U站给不熟悉路况的人指路,接着又去人流量大的地铁站引导交通。虽然很忙碌但真的很充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深圳的大爱和温暖人心的志愿者氛围。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我对这座城市倍感骄傲和自豪,自己能够发挥一点点力量为深圳做点贡献,也是莫大的荣幸。后来,只要是志愿活动我都尽量抽空参加,在这个过程中跟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家一起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建立敬老U站让志愿服务不打烊
 
因为平时在爱心车队帮助老人比较多,大运会之后我成了深圳市义工联合会老人服务组的一员。这个组还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松柏之爱组”,是1994年7月成立的。最开始服务的地点在罗湖区养老院,后来发展到一些福利院,服务时间是周末的上午9点到12点。很多老人觉得我们做得很好,但每次我们走了之后心情就很失落,又要等待一个星期才能见面。
 
于是,我就建议我们组学习大运会U站的形式建一个敬老U站,这样志愿者就能每天到U站为他们提供服务。后来我整理大家的意见形成方案向深圳市义工联申请,就这样我们在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建起了第一个敬老U站,真正做到志愿服务365天不打烊。仅过了1年,我们在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起了第二个敬老U站,之后又在福田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起了第三个敬老U站。
 
为了给老人们提供优质服务,我们组慢慢形成4个特色队,包括关爱队、文体阳光队、培训宣传队、个案服务队。我们会定期进行探访,为他们提供康复护理、上门理发、打扫卫生、心灵关怀、按摩等服务,还会开展趣味运动会、生日联欢、手工艺课、书法课等有意义的活动。
 
同时,我们跟养老院等机构对接,协助他们办理各项入住手续等,还会定期组织义工陪同老人购置生活用品、参观博物馆、到仙湖弘法寺祈福等,通过外出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力量。
 
我们组现在有2万多名志愿者,去年一年服务的人数为2万多人次,服务时间总计超过3万小时。持续关爱长者让我们成为全国敬老模范团队,我们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十大敬老之星”“广东省五星级义工”“深圳市五星级义工”等。
 
把志愿工作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我既是爱心车队的队长,也是市义工联“松柏之爱组”的大组长,几乎每天的生活都跟志愿工作分不开。在深圳这么多年,接触并服务过的老人成千上万,有不少老人跟我一联络就是一二十年。印象很深的是王阿姨,她第一次坐车时我了解到她是个空巢老人,而且住处十分偏僻,平时出入很不方便。于是我没有收取车费,还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她并表示以后只要她外出需要用车随时可以联系我。
 
从此,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王阿姨一个电话,我都会想办法赶过去。后来她遇到租房难题,我还花1个多月时间帮她找到新住处并垫付租金。几年后,她的老伴得重病住院,我主动过来帮忙照顾,还动员妻子一同在夜间陪护。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生活挺不容易的,每年过年我就把她接到家里和我的家人一起过。
 
2018年5月,有位原籍天津的85岁归国华侨尹大爷独自来深圳寻找朋友的女儿,没想到对方已经去世,他在深圳便无依无靠。我知道后自掏腰包把他安置到一家宾馆,还通过深圳晚报联系上天津当地的媒体,双城联动帮助老人在天津上户口,并把他安置到当地的敬老院。
 
像王阿姨和尹大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多帮助一些人,把志愿工作和付出精神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