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月落星稀 手记传情(四)

作者:丘盘连 来源:金风集 : 一九八一年至二〇〇六年深圳特区办报纪事 责任编辑:chen 2022-12-30 人已围观

24. 汉城奥运会报道很抢眼球 《深圳特区报》一时“洛阳纸贵”

汉城奥运会是本周最抢眼球的报道题材。我国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在奥运会夺得首枚金牌,以及随后中国其他运动员的摘金壮举,本报都做了特别报道;同时对外国运动员的夺金表现也充分反映。奥运各项赛事新闻的报道,快速、及时、全面、准确、生动,开设了近十个栏目,还从北京、上海体育界请来行家名记“侃”赛事,论“金”评“银”。此外还搞了有奖竞猜活动,如猜中国队能拿到多少块金牌等。整个奥运特刊(两个版)既精彩又热闹,广受读者好评,带动了《深圳特区报》一时“洛阳纸贵”。因为体育还没有独立设部,而是放在专刊部,所以只有几个体育记者。为了搞好奥运报道,临时成立前方报道组和后方编辑组。由于当时只有少数中央大报才能派人出国采访,地方报纸无缘出国。
 
如何才能更加快捷地报道奥运?“利用香港优势,派人去香港。”在专刊部召开的备战奥运报道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出主意、提建议。于是,在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派出由赖奕武等3人组成的报道组,驻在香港《文汇报》广泛摘捡外电外报有关奥运报道的资讯,编好后再传过来;同时统一由编委会抽调几位得力干将专门负责奥运特刊的编辑工作。由于直接采用外电外报奥运信息,《深圳特区报》的奥运特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广受好评。在地方报纸中,独领风骚,令同行刮目相看。于是,国内一些同行纷纷来电询问:“你们从哪儿弄到如此丰富的奥运信息?”“从香港。”我们如实回答。《南方日报》等省内报社也学我们迅速派出记者驻到香港友好新闻单位。内地有的记者去不了香港,干脆派员住在深圳特区报招待所,把我们特刊的内容改头换面后再传回去。
 
说明:关于这次奥运报道,1993年提拔为体育部主任的赖奕武,虽然退休多年,但每每谈及,仍记忆犹新,一桩桩、一件件娓娓道来。现在,他虽然和女儿住在英国,但每年都回来小住一段。2012年11月,他回到深圳,我们有一次茶聚,他兴致勃勃谈到2011年在伦敦与李宁太太邂逅,一起喝茶的情景。赖的外孙和李宁儿子同在英国最有名的私立学校—伊顿公学(英国6位首相从该校毕业)就读。因为两家买房的经纪人是同一个华人,约在一起喝茶,于是认识。两家人越谈越投缘。提起当年《深圳特区报》关于李宁的报道,李太太还饶有兴趣。

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5枚金牌,但是汉城奥运会却连连失手,国人震惊。当时的《深圳特区报》奥运特刊,不是简单扼腕叹息或责难,而是运用大量资料,客观分析李宁失败的必然性,入情入理。立论准确,辩证看待,赢得读者好评。李太太听后非常动情地说,感谢《深圳特区报》对李宁长期的支持和厚爱。两家人从此时有来往。“世界真小呀!”赖奕武打趣说。

 
(1988年9月24日)
 

▲凡有世界体育赛事,《深圳特区报》体育部都开展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广泛联系读者,活跃版面

————————————

① 香港《文汇报》从《深圳特区报》创刊时起,就给予大力支持,两报关系一直非常友好。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报》两次奥运报道,香港《文汇报》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② 香港当时还是英国管治,内地人员前往香港很难获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