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党政机构团体 党政机构团体

扫码关注

深圳市水务局

作者:梁明、付巍巍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2-12-08 人已围观

1993 年 7 月,深圳市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水务局。在原水利局职能基础上,实行城乡水源开发与供水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一体化,将原市水利局改建为市水务局,进一步确立了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政府水务管理职能部门,为建立高标准的城市供水和城市防洪排涝两大保障体系而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进行科学管理、协调发展。
 
此事是全国水利、城建领域公认的事实,《深圳年鉴》《深圳水务志》以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新闻出版部门出版的各类教材等大量书籍均有记载。如海天出版社于 2001 年出版的《深圳水务志》记载,“1993 年 7 月 5 日,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公布市直属机关部分单位机构调整事项。为了改革城市供水管理体制,决定撤销市水利局,以原水利局及给排水指挥部为基础组建市水务局”,“1993 年 9 月 18 日,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了市水务局的‘三定’方案,确定了基本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再如水利部《水利发展研究》2010 年第 8 期《深化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问题与对策》一文记载:“1993 年,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的试验区,为解决自身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国率先成立水务局,进行水的管理体制创新,并由此拉开了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作为深圳市水务局的创建者,我亲历了整个难忘的组建和发展过程。我在 1986 年年底从粤北韶关来到深圳工作时已年届五旬,原以为在广东省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局担任党委书记几年后就能退休,没料到,1993 年让我担任了深圳市水务局的第一任局党组书记、局长。从 1991 年到 1998 年,我就与深圳水务结下了“不解之缘”。其间,我见证了从 1989 年至 1991 年深圳遭遇的连年干旱,也见证了深圳连续遭遇台风、暴雨、山洪的袭击。但最欣慰的是,我与同事们一起推动并见证了全国第一家城市水务局 —— 深圳市水务局的诞生和成长。
 
深圳面临南海,属丘陵台地,河溪短陡,易受台风、暴雨、山洪侵袭,且是旱涝交替的地区。深圳市的行政区域原是宝安县,改革开放前是个农业县,农田水利基础尚可,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用水。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尤其是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市的户籍人口骤增,总人口更是突破 400 万,无论是工商业用水还是居民生活用水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当水利逐步由为农业服务为主转向为城市工商业及居民生活供水为主时,深圳全市各地供水严重不足。记得自 1989 年秋开始,深圳连续 3 年降雨稀少,境内不少河流断流,水库干涸,水源枯竭,居民用水无法保障,不少地区的居民供水每天仅限 3 小时。我还记得,当时八卦岭片区等 26 个居民住宅区共计 10 多万人口,连续一个星期停水,市民只能靠矿泉水度日或干脆外出就餐。同样因为水荒,工业用水无法保障,深圳不少工厂干脆停产甚至外迁。用水难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最关注、最头痛的问题,“水荒”一度成为深圳发展的严重障碍。据统计,1991 年,深圳经济特区内日均缺水 25 万方,60 多万人受缺水困扰,直接经济损失达 12 亿元。恰逢我刚就任深圳市水利局局长不久,深圳市水利局的投诉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多为投诉缺水之苦。有情绪激动的市民甚至将电话打到我家,给我家里人也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1991 年 6 月,水利部、建设部在天津召开的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开发座谈会,将深圳列为全国七大最缺水城市之一,深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1/8。深圳缺水严重已经引起了水利部和建设部的高度关注。
 
1993 年 6 月 16 日,刚经历过水荒的深圳又被洪灾所袭。我记得,当天布吉河上游 3 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达到 256 毫米,布吉镇顿时变为“水中岛”。市区内大面积遭水淹,建设路、和平路一带水深达2 米多,广深铁路因此中断行车 11 小时 40 分钟。富临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的损失高达 8000 多万美元。不仅居民受困,当时来我国访问的尼泊尔国王代表团一行 40 多人正好下榻富临酒店,也被洪水所困。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紧急调来橡皮艇,才将他们转移到当时的南海酒店。同年 9 月 26 日,深圳再度出现强降水天气,又一次给深圳带来强大冲击。这一年内的两次洪灾共造成深圳直接经济损失 46 亿元,死亡 25 人,水务管理改革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深圳市于 1982 年撤销了市一级水利机构,从 1984 年到 1989 年,由当时的市三防办和后来组建的隶属于市农业局的市水利办合署办公,管理深圳市水利工作。直到 1990 年,时任深圳市市长郑良玉公开表态:“一个市没有水利局怎么行?”于是,当年 9 月份,经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深圳市水务局的前身 —— 深圳市水利局正式成立。尽管成立了市水利局,但当时深圳的城市水管理工作仍沿袭老旧的管理模式:规划国土部门负责城市供水规划设计,建设部门负责供水设施建设,城管部门负责供水的管理调度,而水利部门只负责水资源开发、防洪排涝,形成了“四驾马车,多龙管水”的局面。1992 年的两件事让我陷入了沉思:一是当年 4 月份,我们已完成了全市供水水资源规划报告,经深圳市政府及广东省计委批准实施,但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又委托某设计院搞深圳市东部供水规划。这不免重复劳动,劳民伤财。二是 1991 年冬深圳缺水最严重的时期,深圳市领导要求茅洲河堤引水工程务必在 1992 年 4 月竣工投产,将茅洲河水提引至石岩、铁岗水库后,向位于市区的大冲水厂供水,以缓解特区内紧张的供水局面。我们在 1991 年农历大年初一也没休息,日夜奋战,提前一个月完工,将水顺利引至铁岗水库。可是,后来在市长办公会上,我才得知,从铁岗水库向大冲水厂供水的市政管道仍未完成规划设计,甚至需待半年后才能施工,而市区只能“望水兴叹”。可见,深圳市面积虽不大,但如果四个部门“多龙管水”,必然会出现“规划不协调,建设不同步,调度不统一,责任分不清”的问题。所以,当 1993 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向我征询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时,我坦率地提出,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城乡分割的水管理模式,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由一个部门统一水资源开发、防洪排涝、供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以及水土保持工作,加上其他有关部门配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责任分明。与此同时,我在龙岗镇进行试点,将该镇水利管理所与自来水公司合并,“两块招牌,一班人马”,统一管理水资源开发、防洪排涝、供排水工作,理顺了关系,提高了效率,改“多龙管水”为统一管理,群众和镇领导都很满意。1992 年,召开现场会介绍、推广龙岗镇的做法。深圳全市 18 个镇,有 12 个镇按照龙岗镇的模式实行了水的统一管理。1993 年年初,在深圳市委扩大会议和向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时,我大胆提出了有关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改变“多龙管水”局面,成立市水务局,统一管理全市水的行政事务。我的建议同时获得了深圳市委和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这一重大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尽管遭遇阻力,甚至有来自中央某些部门的反对声音,但深圳市领导一方面帮我们顶住了压力,另一方面又力促设立市水务局的最终落实。
 
借鉴香港水务管理的成功经验,1993 年 7 月,深圳市委作出决定:撤销市水利局,组建市水务局,统一管理全市水的行政事务。既是市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又作为城建的重要职能部门,深圳市水务局正式登上深圳的历史舞台。同年 9 月,深圳市水务局正式成立,是全国第一家城市水务局。当时,我在向水利部、建设部汇报工作时曾说,“今天”,深圳实施这种水管理体制;“明天”,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必然要实行;“后天”,全国都要实行。城乡分割的水管理模式一定要打破,改革城市水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果不其然,在深圳市水务局的管理架构实践两年后,深圳的城市供水能力成倍增加,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要“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倡导和推动全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自从深圳市进行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尝试、成立全国第一家城市水务局后,全国各地政府纷纷进行了水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包括上海、北京、武汉、大连等城市都借鉴这一模式,并推行开来,如今已相继成立了统一管理水的行政事务的水务局。截至目前,全国成立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超过 1100 家。深圳市水务局的成立,无疑为我国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口述者:梁明,深圳市水务局第一任局党组书记、局长
整理者:付巍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