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

扫码关注

《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全国首创暂住证制度

作者:李深灵、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01 人已围观

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输入地。为了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1985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
 
暂住证这一创举迅速引发全国关注,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派人来深圳参观、学习并效仿施行,暂住证制度随后20年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的重要标志。2008年,深圳市又正式推行居住证制度,人民日报、央视焦点访谈等栏目纷纷报道,又一次轰动全国并引发各地关注和效仿。
 
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全国广开门路、搞活经济的示范性城市,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兴起。而1980年深圳市仅有户籍人口3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深圳市率先突破固定用工模式,确立劳动合同制和配套制度,打破铁饭碗,吸引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纷纷放弃原有工作来到深圳,通过辛勤努力打造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因为深圳毗邻香港,20世纪80年代初内地与香港巨大的经济差异导致大量人员来到深圳伺机偷渡赴港。种种因素导致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很快便呈现出超过户籍人口的趋势。
 
外来人口的涌入在促进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和治安问题。以往政府对人员的管理主要是依托其所在单位,而深圳放开劳务制度,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量“单干”人员,对传统机制造成了很大挑战。在刑事治安案件的侵害人和被侵害人中,外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因条件限制,大量外来人员居无定所,一旦发生经济或治安纠纷,在内地可以找家庭、找用人单位、找街道组织协助管理。而在深圳都是外来户,完全无法依赖传统管理手段,给侦查破案带来很大困难。市政府各部门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因不了解人口底数,也面临很大困难。为此,市政府从特区建立起就召集公安、劳动、计生等各部门人员成立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研究外来人口管理问题。1982年,市公安局成立户政处(四处),专门对户籍人口及外来人口进行管理。以这两个单位的人员为基干,1985年,市政府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暂住证制度正式出台。
 
我从一开始就被抽调加入了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并随后正式调入了户政处,参与了随后的暂住证制度调研发布过程。总的来说,这是市政府集合全市之力打造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整合了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多项服务管理政策,将特区的各项公共服务与暂住证进行捆绑。通过控制暂住证的发放条件和发放数量可对流动人口数量进行调控,通过暂住证登记的居住地址能动态掌握流动人口居住信息,通过每年暂住证的办理情况市政府可以掌握深圳的人口底数和流动人口的居住处所,从而大大提升了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效率。
 
在实施暂住证制度之前,深圳主要是查验内地开具的边防证,时效性不强,无法掌握居住地址,政府部门难以控制人口规模并提供相应服务。暂住证制度从一开始就与就业紧密挂钩,机关企业用人单位和个体业主均可根据市政府批文申请到相应的暂住证申办指标,根据指标即可招录用工人员。既能满足特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又使政府能确实掌握进入特区工作人员的详细情况。暂住证的办理与工商、计生、劳动等部门紧密挂钩,有力地促进了特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以此为依托,深圳市1988年开始清理特区内无有效证件、无合法正当职业、无合法聚居所的“三无”人员,特区治安情况大为好转。
 
2008年,深圳市又开始推行居住证制度,在暂住证的基础上大幅地提升流动人口的公共权益。居住证制度在暂住证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引入信息化技术与分类管理机制,加大了对持证人公共服务权益的投入和与动态活动轨迹的掌握力度。2013年受理制证已超过2000万张,规模居全国之首。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限制被逐渐解除,大中型城市普遍面临流动人口激增带来的难服务、难管理等各种社会问题。从首创暂住证到继而实行居住证制度,是深圳为解决社会急剧变迁中的这一时代难题所做的积极尝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深圳的城市人口管理也不断踏上新台阶,继续引领全国流动人口管理的潮头。
 
口述者:李深灵,时任深圳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处外来人口管理科主任科员
整理者: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