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 票证时代

    近现代史事票证时代

    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人口仅三万多的深圳一下涌入五六十万建设者,粮食供应一下成了大问题。一次暴雨,路被冲坏了,运粮车无法及时到达。当时,深圳存粮仅够吃两天。有一船粮食正从泰国运来,市领导要求该船每行驶10公里通报一次位置。直到粮船到达蛇口,市领导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2024-09-10

    阅读更多
  • 蛇口试管

    近现代史事蛇口试管

    袁庚向胡耀邦及随行的中央、广东领导汇报工作,最后谈到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他说,我每次回蛇口,一上码头,前呼后拥,下级唯恐照顾不周。有时候自己不清醒,就会忘乎所以,久而久之就不怕下级,更不怕群众。我只怕交通部怕顶头上司,他们可以撤我的职。我们有的干部,一旦有了小小权力,就有人送礼上门,如果头脑不清醒,不能自律,就会忘乎所以。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深宝安”

    近现代史事“深宝安”

    1982年,被撤销的宝安县建制宣布恢复,整个深圳关外地区称为宝安县。原来的县政府所在地已属关内,深圳市政府拨出1000万元要求宝安县在西乡建一个新的县城。1000万怎么建县城?县政府分析了宝安当时的情况后,批准成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曾汉雄负责筹建。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暂住证

    近现代史事暂住证

    进了关,那一代深圳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是暂住证。一张暂住证,收费高达360元,相当于当年普工一到两个月工资。更麻烦的是,一张使用期限仅仅一年的暂住证从申请到办好要盖11个公章,历时将近四个月。

    2024-09-10

    阅读更多
  • 关内关外

    近现代史事关内关外

    1982年始,一道铁丝网如同铁幕落下,将深圳分割成两个世界。这条特区管理线东起大鹏湾畔仔角,西到南头后海安乐村,计有16个陆路关口,1个水上关口,全长84.6公里,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的巡逻公路构成了一道“二线关”。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深港之根三万年

    近现代史事深港之根三万年

    距今7000至6000年的黄地峒遗址上层、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则“兄弟”“堂兄弟”众多。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环珠江口地区发现了20多处距今7000至6000年的同时期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分布最密集的地带是深港两地合围的大鹏湾沿岸。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沙头角故事

    近现代史事沙头角故事

    三百多年前,清政府废除《迁海令》,荒芜已久的沙头角一带才渐有人迹。最先迁来的是一户吴姓客家人。吴氏起源于河北沧州一带,历经数代南迁,至大埔,再至博罗,其中一支迁入沙头角地区,于康熙年间定居在新界山咀村。随着人口增长,山咀村分出一支迁至沙栏吓村,开村始祖为吴氏第八十八代后人吴尚儒。沙栏吓村即位于深圳盐田沙头角。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深圳速度”的起点

    近现代史事“深圳速度”的起点

    罗湖区嘉宾路与人民路交会处,有一座21层高的楼房,在现代高楼环绕之中显得那样老旧。这就是国际商业大厦,也是“深圳速度”的起点。有人说,正是国商大厦创造的五天一层楼建设速度,才激发出后来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文化拓荒记

    近现代史事文化拓荒记

    当年的深圳,除了一个陈旧的有线广播站外,全市几乎没有任何传媒工具,被人戏称为“文化沙漠”。一天,时任宣传部部长李伟彦与同住在新园招待所的吴南生散步。吴南生说,特区需要办一张报纸,要有个宣传喉舌,你考虑考虑。

    2024-09-10

    阅读更多
  • 往事,那年的深圳

    近现代史事往事,那年的深圳

    王石在自传《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中记录的最初的深圳记忆。那一年,他27岁,住在一个建筑工棚里,枕头下的一本《大卫·科波菲尔》已被翻烂。

    2024-09-06

    阅读更多
  • 不能在试办特区问题上开国际玩笑

    近现代史事不能在试办特区问题上开国际玩笑

    吴南生晚年回忆:“中央决定试办特区之后,海外的朋友对我说,你们中国是没有法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要人家来投资,谁敢来呀?我感到当务之急就是要起草拟定一个由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审议批准的有权威的法规。特区要同国际市场打交道,我们不能在试办特区问题上开国际玩笑。”

    2024-09-06

    阅读更多
  • 竹子林

    近现代史事竹子林

    深南大道边的竹子林一派繁华,商场与高楼林立,很难让人联想到竹林的幽静。竹子林,一个地名里承载的是拓荒者沉甸甸的往事与记忆。

    2024-09-06

    阅读更多
  • 工程兵

    近现代史事工程兵

    深圳首批庞大的移民群体是来自东北、湖南等地的基建工程兵。这支部队在大裁军时撤销改编了,它的番号早已成为历史。

    2024-09-06

    阅读更多
  • 拓荒牛

    近现代史事拓荒牛

    建市之始,市委领导一直想立一座雕塑,以彰显深圳精神。很多人想到了大鹏,深圳有“鹏城”之称,且大鹏展翅意头很好。

    2024-09-06

    阅读更多
  • “炒鱿鱼”

    近现代史事“炒鱿鱼”

    罗湖区的竹园宾馆还在,如今在深圳,只是一家普通宾馆了。谁也看不出,在当年,这是深圳第一家装有空调的豪华宾馆。

    2024-08-30

    阅读更多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近现代史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庆典上,写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工业区彩车驶过天安门。亿万人从电视屏幕中看到这个口号,从此,这个口号家喻户晓。

    2024-08-29

    阅读更多
  • 横站

    近现代史事横站

    发蛇口,建设特区,是在充斥计划经济思维痼习的土地上搞市场经济,困难之多,阻力之大,连袁庚自己以及其他改革者都始料未及。袁庚选址蛇口,有人上告他为家乡谋私。袁庚租了个50平方米的居室,有人上告他在香港住豪华别墅。更严重的是指责他办租界,搞殖民地,卖国,文章都登到大报上,说蛇口搞资本主义,只剩下五星红旗还有红色。还传说某省一位领导干部看到蛇口的做法

    2024-08-29

    阅读更多
  • 4 分钱惊动中南海

    近现代史事4 分钱惊动中南海

    当年的蛇口,急需新建一个600米长的顺岸码头,使运送建设物资的船只能够正常靠岸。工程开始得并不顺利,几百米远的距离,工人每人每天8小时只运二三十车土。计划经济的劳动用工制度是“铁饭碗”,有了工作,多干少干,工资照发。这样的进度让袁庚非常着急。为了提高效率,码头工程率先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每日工作定额为运送40车土,超过定额的,每车奖励4分钱

    2024-08-29

    阅读更多
  • 港商刘天就

    近现代史事港商刘天就

    深圳的改革开放历史,绕不开一个香港商人,他便是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刘天就。他是第一批来深圳办合资企业的人,比李嘉诚、霍英东都要早一步。

    2024-08-29

    阅读更多
  • 金饭碗

    近现代史事金饭碗

    一个偏僻小镇,一下来了这么多人搞建设,住在哪里是一个大问题。时任深圳市房管局副局长骆锦星接到任务,必须在一年内建150套干部住房。

    2024-08-28

    阅读更多
  • 东湖丽苑

    近现代史事东湖丽苑

    如今,位于罗湖爱国路的东湖丽苑显得那样老旧,每户五六十平方米大的房子,是早已淘汰的户型。没有电梯,爬楼全靠双腿。墙壁斑驳,四处可见水渍印痕。进门左侧围墙上,嵌有一块方形金字牌子,上书“深圳物业管理第一村”。

    2024-08-28

    阅读更多
  • 只做不说

    近现代史事只做不说

    1979年9月20日,谷牧受中央委托,到广东落实先行一步工作。谷牧说:“办特区,就看你们广东的了。你们要有点像孙悟空那样大闹天宫的精神,受条条框框束缚不行。”习仲勋当场说:“南生,你来当中国的孙悟空吧。”最终决定由吴南生负责广东三个特区的规划和筹建工作。1980至1981年,吴南生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2024-08-28

    阅读更多
  • 要杀头,杀我好了

    近现代史事要杀头,杀我好了

    吴南生分明儒雅之士,却是中国改革开放一大猛人,有“孙悟空”之誉。1979年初,吴南生到久别的汕头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重返故园,眼前一片破败,比他童年时还穷。他回忆,那段日子晚上睡不好觉,闭上眼睛就想,当年豁出命闹革命,可不是为了眼前这样一幅江山呵。他切身感受到,必须改变。

    2024-08-28

    阅读更多
  • 吴南生

    近现代史事吴南生

    吴南生,少有文才,未及束发,即有文章见于报端。好潮戏,曾亲为编剧。善书法,“师承”二王,又兼得明人大家笔意,自成一体。

    2024-08-28

    阅读更多
  • 洽谈办

    近现代史事洽谈办

    20世纪80年代初,老街以至整个深圳最好的建筑也就是深圳戏院了。洽谈办就设在戏院二楼的演员化妆间。当时的深圳海关,只要看到文件有洽谈办、外贸局两个图章,货物立即放行。

    2024-08-26

    阅读更多
 24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