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参里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28 人已围观


参里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衙边社区沙井中学附近,是深圳市最早的古地名之一。现已不存。

沙井是深圳最早开发的地方。西晋永嘉五年(311),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史称“永嘉之乱”。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北方士族陆续迁入岭南,零星家族迁至沙井一带。由于钦赐孝子黄舒的出现,邑人将其比作春秋孝子曾参,这里被赐名为参里。

黄舒,字展公。晋时随其父黄教迁来宝安沙井的一个村子。他心地善良,孝顺父母,只要是父母要求,即使是千里之遥,亦欣然前往。父亲去世时痛不欲生,于坟侧搭建茅庐守孝三年,后其母逝亦然。皇帝下诏,赐黄舒孝子之名,并命名他居住的地方为参里(今沙井街道沙井中学附近),旁边的一座山被称为参里山。黄舒的事迹载入《广州乡贤传》《粤大记》《东莞县志》和《新安县志》等。

参里山麓曾有一座云溪寺。康熙《新安县志》卷之十三《杂志》记载“云溪寺(在县西四十里归德场参里山之麓,今改为万寿寺)”。云溪寺建于北宋天圣四年(1026)。当时云溪寺的庙产很少,香火也不是很旺,庙里的和尚终日靠化缘果腹。景祐四年(1037),云溪寺迁到归德场衙署(旧址在今沙井围头)旁。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一个叫蒋八姑的妇人发了善心,向云溪寺捐出田亩数顷。一百多年后,东塘的寡妇邓县君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田产百亩捐出。靠邓县君的无私捐献,云溪寺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又迁回了参里山。

黄舒死后葬在参里山北麓大田村(今属沙井街道步涌社区)。该墓坐南向北,通长7.3米,宽4.8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墓葬为太师椅形,由青砖砌成的墓堂、祭拜台等组成,正中花岗岩墓碑上刻“晋钦旌孝子始祖考乡贤参里黄公之墓”。

南宋末年,理学家陈朝举从珠玑巷南迁东莞,看中这里是黄舒故里,在此定居。这时,参里已改名为涌口里。

参里山虽不高,却树木葱郁,云溪寺的晨钟暮鼓更让此山平添几分庄重。山下还有一条河流环绕。青山、绿水、古寺、街市,这一切使这个地方成为远近闻名的胜景。“参山乔木”是清初新安八景之一。

古时候,咏参里山的诗词很多,留下来又脍炙人口的是明代新安理学乡贤万家蓢人潘楫的《参山怀黄孝子》:
乔木阴森景最幽,衣冠晋代羡名流。
宫离禾黍家何在,碑没苔藓迹尚留。
林薄飘萧啼鸟乱,参山岭郁白云浮。
递迁今古悲陵谷,千载芳名史册修。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市

下一篇:西乡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