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物遗迹 > 古代遗址 古代遗址

扫码关注

深圳咸头岭遗址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4 人已围观

深圳博物馆馆藏着一件大鹏湾北岸小梅沙遗址出土、距今6000多年的浪花纹彩陶盘,是咸头岭文化的代表作之一。这件藏品口径23.7厘米、底径20.2厘米、高8.3厘米,被权威文物专家鉴定为“广东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精品”。直口、圜底,下附宽大的圈足,里表均经打磨,涂暗红色陶衣后,再用赭红色颜料彩绘,腹表、足表和足里处各饰有一组两周方向相反的浪花纹,每组花纹上下均施条彩。足表两周浪花纹之间,还用一周海浪相隔,每个浪峰上下各穿一个圆孔。
 
它既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品,也是一件原始艺术品。凝望着它,让人油然生出“逝者如斯夫”的喟叹,眼前莫名地浮现出一幕幕漫长历史深处的人类光影。
 
 
深圳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咸头岭文化遗址共有六处。大鹏湾沿岸有五处,自东向西分别是咸头岭遗址、大黄沙遗址、下洞遗址、小梅沙遗址、大梅沙遗址,均属于典型的沙丘遗址。另一处是位于南山区月亮湾荔枝园内的月亮湾遗址,这是一处同时期遗址中仅见的山冈遗址,证明了在距今7000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们已经开始沿着深圳北部梧桐山—银湖山—塘朗山一线,从易于原始渔猎的大鹏湾沿岸,迁居至便于原始农耕的珠江口东岸、深圳湾畔一带的山地上,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拓荒生涯。
 
令人惊讶的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深圳地区先民的“西进运动”,与改革开放后深圳城市建设沿着深圳河、深圳湾一路向西,直抵珠江口东岸的轨迹不谋而合。
 
深圳地区目前已发现的57个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山冈遗址占了绝大多数,且集中分布在今天深圳西部的南山、宝安、龙华光明等区的大陂河、铁岗河、西乡河、观澜河和大沙河两岸。东部的盐田坪山、大鹏等区(新区)仅有10处同类遗址,也多为山冈遗址。
 
青铜器时代的遗址、遗存同样集中在珠江口和深圳南山、宝安一带。
 
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期间发掘的深圳市南山区西丽福光村屋背岭遗址,在1400平方米的面积内共清理出商时期墓葬94座,是当时广东地区发现、发掘规模最大的青铜时代早期墓葬群。根据调查和勘探的情况推断,这个遗址的墓葬总数应当在200—300座之间。出土的300多件文物多为商时期遗物,有石锛、石斧、陶豆、陶罐、玉矛、水晶。有的灰坑还出土了米字纹陶片、方格纹陶片等。另有东周墓葬两座,出土了铜矛、铜斧、铜剑等多件青铜器物。
 
与黄地峒遗址、咸头岭遗址如出一辙,屋背岭遗址的发掘成果惊动了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邹衡教授。他一开始深表怀疑,因为在此之前整个广东地区只挖出过零星的殷商时期陶器碎片,如此大规模的出土闻所未闻。为此,他专门飞赴深圳,实地考察屋背岭遗址发掘工地。在仔细看过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后,“石破天惊,感受震撼”。他十分肯定地判断,“屋背岭遗址是商时期偏早的墓葬群,这在广东、在南方实为可喜的发现”。
 
屋背岭商代古墓群的重见天日,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陶器编年的一段空白。《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古代深圳》一书提出,屋背岭遗址“对岭南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岭南古代文明的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沿海小地理单元考古学文化乃至中国边疆考古学文化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屋背岭遗址众望所归地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随后又被评为“‘十五’期间全国夏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
 
屋背岭遗址的考古发现,以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补足、补强了深港地区距今4000至3000年来,在远离中原文化的岭南以南,生生不息、丰满立体的史前文明史。

很赞哦! ( )

上一篇:宋陈康适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