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自然综合 > 水文水利 水文水利

扫码关注

深圳河古称滘水河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6 人已围观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罗大佑这首委婉温润的歌曲一面世,就“流进”深港人民的心里,也“长流”在华人世界的乐坛上。这首歌里的“小河”,有人说是深圳河,我无法去台湾宝岛向罗大佑先生讨教;然而,深圳河确实是香港与深圳的一条界河,而且是香港最长的一条河流。
 
这“界河”的历史很短。它始于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众所周知这一场战争之后英国殖民主义者拿《南京条约》强占香港、九龙,几十年后又逼迫清廷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入约。从此,千百年隶属新安县的香港,就被深圳河相隔开来。
 
但是深圳河的历史久远。1960年编印的《宝安县志》(未公开发行)记载:“深圳河,又名清河,因河上游植被较好,草木茂盛,河水清澈而得名。主流发源于布吉伯公坳,它汇合了发源于梧桐山的沙湾河和发源于打石坪的布吉水两支流而从深圳出海。”深圳河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一侧187.5平方公里,香港一侧占四成有125平方公里。经后来勘测,深圳河有三条主要支流:第一条,发源于平湖镇上木古村和布吉镇甘坑村交界的牛尾岭(海拔214.2米),山不高,却是东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牛尾岭东坡的小溪流汇入东江水系,牛尾岭西坡的水汇入深圳河的支流布吉河,西南坡的汇入深圳河的上游沙湾河,是距离最远的水源。第二条是发源于梧桐山(海拔943.7米)南麓的梧桐河,流进香港境内上水河、木湖和新田河,经打鼓岭转入深圳河。第三条是发源于羊台山(海拔587米),南面水系流经白芒、塘朗和西沥的大沙河。于是,这条界河在深圳一方的有沙湾河、莲塘河、布吉河、福田河、皇岗河和大沙河,在香港一方的有梧桐河、石上河、双鱼河、新田河和平原河。
 

由梧桐山流经莲塘、罗芳、罗湖、渔民村入深圳湾这一段河,古称罗溪或者罗湖河。
渔民村村民最初便是在此结网打鱼,依靠深圳河为生。

由梧桐山流经莲塘、罗芳、罗湖、渔民村入深圳湾这一段河,古称罗溪或者罗湖河。据罗湖村袁氏谱牒记录二世袁公百良《卜居》一诗云:“相厥流泉识者谁,前人志事丕承之。罗溪水长渔歌晚,梧岭峰高月吐迟……”袁氏一世祖于明洪武年间从豫州汝南辗转温塘、泰坑,迁至罗湖卜居立村。诗中“罗溪”,为深圳河可查最早的文字记录。
 
沧海桑田,数百年后“罗溪河”更名为“滘水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新安县志》就有深圳河的记载:“滘水,在城(南头县城,笔者注)东四十里,发源于梧桐、莆隔(今布吉)、龙跃头(今香港新界上水)诸山,西流曰钊日河,北出曰大沙河(今大涌),二支分流,至滘山合流而西,曰滘水,经横岗山(嘉庆县志为龙岗村,后改名横龙岗村,今南山区南光村),逶迤四十余里,入后海(今深圳湾的蛇口后海)。”
 
由此可见,南头古城以东四十余里的深圳界河古为滘水河。“滘水”即是古时的“罗溪河”“清河”,据说后来变成“深圳河”是因为常年飓风骤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深圳河两岸形成许多“陂堰”(类似堰塞湖的湖水山塘),如石湖陂(今香港上水)、沙塘陂、石陂、黄壳陂(今黄贝岭)等(见清嘉庆《新安县志》)。陂堰蓄洪排涝,分截了河的流水,此时宽大的“清河”便变成水深的“圳河”(圳,古称浚),是否因当地客家方言“清浚河”逐渐演变成“深圳河”,留待日后查证。然而,前述《新安县志·地理》又载有:“惠民桥,在深圳,河沟深浚,凡遇雨海潮涨,往来维艰,更有不知深浅,动遭淹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检廖膺庞建造古桥,名曰‘惠民’。”据考,此桥就是今日罗湖区人民桥的前身。
 
惠民桥下的“深浚”河水,继续汇合沿途的梧桐河、沙湾河、布吉河、平原河和大沙河等,入深圳湾,出珠江口,连接浩瀚的南海。因此,有相关研究人员说从前的深圳湾也曾被视为深圳河。
 
深圳湾倘若和深圳河统称滘水河,这河倒是真的不小。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广东通志》载有麻雀岭渡、罗湖渡、下埗渡、白石渡和黄岗渡等“横水渡”及“长河渡”渡口的记述。古时深圳交通主要靠水运,南澳大鹏葵涌盐田、香港、九龙、屯门、南头、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固然可以海运,就是罗湖、福田一带,也可以通过深圳河连接珠江口,从深圳墟的麻雀岭渡(今莲塘与罗湖桥之间)或下埗渡乘船,或经皇岗渡(古称黄岗渡)、白石洲渡、南头渡出海,直抵东莞、中山、佛山、广州各地。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前大涌村的大沙河可通船只,蛇口南头的船可经大涌至西沥、白芒运去海鲜特产,运回沙石、米谷、山货等。滘水河的上游,广东大军阀陈济棠曾在罗湖桥附近开设“又生”大赌场,赌徒赢钱便下到深圳河上的“花艇”吃宵夜和寻花问柳。别说得太远了,就在20世纪7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岁月里,我们曾在老东门人民桥至嘉宾路水闸口的深圳河段举行“千人民兵水上游行”,隆重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活动。
 

曾经,深圳居民可以搭船过深圳河,前往香港新界“过境耕作”。

星移斗转,河沙淤塞,填海造地,流水变迁,加上半世纪前相继建筑了铁岗水库、西沥水库和深圳水库等,水流截断,河床萎缩,人们再也看不到深圳河水滔滔西去的景象了。
 
于是,现在有人望“圳”生义,胡编瞎说“深圳”名称的由来,只缘一条又小又窄的沟圳而得名。此等说法,屡屡见诸报端,实在是以讹传讹,误人不浅。笔者心想,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涉嫌把当地的历史当儿戏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