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自然综合 > 水文水利 水文水利

扫码关注

沙上的井(七)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水随谁睡碎》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10-23 人已围观

 

向下或向内

这种逻辑关系,表现在人类的实用之外。

坐在井边,头靠近井口,停留几秒,感觉一股凉气在蔓延。随手扔下一颗石子,沉闷的声音传上来,是“咚”的一声,还是“轰”的一声?这个象声词让我纠结了一小会儿。它打开了一个通道,暗示井或无底,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

人类的两个动作:仰望或者俯视,一向上,一向下(也可理解为向外与向内,天空是外,深井是内),此为真理的两极。显然,向外(向上)更轻松些,那是敞开的,大朵云彩后面还有建筑或者故事,终究一览无余,实在不行就用望远镜,高倍望远镜。而向下是闭合的,探索之,相当于闭着眼摸黑走路。别用单薄的“泥土”两字来概括一路遇到的事物,它有着无限的可能。名目繁多的岩层、涌动的火山、微生物、洞穴、沉静的水……站在井边,总有隐隐跳下去的冲动。井越深,越黑,冲动越显著。这种生物本能,就来源于井的神秘力量。

当年苏联要探索地下世界,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一项科学钻探。这个被钻出的洞深达12000多米,名为“科拉深孔”。有人将录音器材送到最下面。录制的声音播放出来,竟是浩大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凄厉恐怖,人们称其为“地狱的声音”。后又有人证实,那个声音乃造假,来自一部电影。我从不相信一个地狱存在。即使有,也不应该在地下而是在天上(所谓的天堂的隔壁),也不是现在我们想象的这种境况,人类所能感受到的一点疼,便是地狱了?笑话。哪有这么简单的表达。时下的人们拥有的恐惧,还是地面上的,非常表面化的,与天高之处和地下深处的情绪迥异。“天高地厚”,这四个字需要掰开揉碎了去理解。

井是通向地下未知世界的一个途径,名义上由农人挖成,为了那一点水。实际上它们一旦建立,便成了一个途径,一个探索,一个向往。水井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人类所能掌控的,它自己会往深处走,走啊走。那些水中的鱼,边沿的蚂蚁和蜥蜴,簇成一团的蚊子,都比人类要敏感,它们已经看到了什么,但无法跟人类交流。它们会在自己的世界里传播这些信息。只有极少的人类,能听懂这些信息,并在水井中突然发现自己。

那些井边的细节和传说,都是滚滚大江中的一滴水,荒漠中的一粒微尘,被时光碾压,被宇宙淹没。它们存在的意义便是陪伴同样渺小的人类,以免太孤单。它们的被填埋、被损毁以及其他方式的消失,亦非我们理解的那种“死去”,无须为其感怀或伤感。它们去了更多的地方,拥有了更自如的空间,也会更深,更阔大,且依然具备连接功能。

沙井这块地域,作为水井暂时的拥有者,比地面上的人安静,始终缄口。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