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扫码关注

梁群——会当凌绝顶

作者:杨移贻 来源:《创新报告 : 起源于深大的 40 位创新榜样》 责任编辑:chen 2023-10-24 人已围观

人物小传
 
梁群,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1990年毕业于深圳大学中文系并留校工作。梁群业余热爱运动,2000年开始学习登山,当年登上青海玉珠峰(6178米)。2003年,参加中国登山队为了纪念人类攀登珠峰50周年而组织的珠峰登山活动,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巅峰,成为第一个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内地汉族女性。至2010年6月,成功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
 
光阴似箭。转眼,深圳大学就到了建校40周年。若以人而论,孔夫子称40岁是不惑之年。高校的生存和成长当然和人有很大的差别,大学的生命力是不会枯竭的,她历久弥新。大学本质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她能够永续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有明确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换句话说,对大学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一所大学的文化和精神是由一批又一批、一届又一届的师生共同创造和践行的,它不仅影响整个学校,也深刻影响每一个校友,而这种影响,并不囿于校园,而是整个人生。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附丽于每一个老师、学生、校友身上,体现于一个个故事之中。大学不能没有故事,不能没有代表性人物。20年前,一位深圳大学自己培养的年轻老师攀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中国内地汉族女性。她叫梁群。她的故事,生动地阐释出什么是深大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一、深大校旗飘扬在世界最高峰
 
2003年5月21日,中午。南海之滨,深圳湾畔,中国最美大学之一的深圳大学笼罩着一种不同以往的氛围。图书馆大厅、办公楼二楼会议室,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教师和学生。他们的目光都盯着电视屏幕。是什么吸引着深大师生的目光,牵动着他们的心情?原来,中央电视台正播放特别节目,现场直播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过程,正在登峰的勇士中有两位深大的教工——李伟文和梁群夫妇。
 
中午12点,梁群已登上8700米的高度。身穿红色登山服的她慢慢向世界之巅移动,步伐艰辛而坚定,深大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有人喊出:顶住!你是我们的骄傲!更多的人在心里默默为她加把劲,祝福她能够成功登顶。时任深大校长谢维信对现场采访的《光明日报》记者易运文说:“如果梁群登顶成功,这将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汉族女性成功登上珠峰。她不仅是深圳大学的骄傲,也是深圳人的骄傲,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当14点45分梁群成功登上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三极”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校园立即沸腾起来。很快,校园里祝贺梁群攀登珠峰成功的大标语贴了出来,彩色气球飘了起来,每一个深大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和自豪。
 
这是为了纪念人类攀登珠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和搜狐公司共同举办的“2003中国搜狐珠穆朗玛登山队攀登珠峰行动”,全国各大传媒都十分关注,中央电视台派出精锐部队加入登山队,推出“2003,站在第三极”大型直播节目,并首次对攀登珠峰进行全程直播。作为合作单位,“搜狐网”也即时发布登山队的动态信息。
 
引人注目的是,这支队伍的攀登队员全部是业余登山运动员,其中有5个人来自深圳,他们是王石、梁群、李伟文、张梁和周行康。梁群是唯一的女性,而她和李伟文是一对夫妇,都是深圳大学的青年教师。
 
他们将从中国一侧(北坡)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3月21—22日,为了更好适应高原海拔,陈骏池、刘福勇、梁群先行入藏,攀登了拉萨附近的启孜峰(6206米,成功登顶)。
 
3月29日,珠峰登山队其余队员陆续抵达西藏拉萨,准备营地建设和高山适应训练。
 
4月5日,中国登山队正式进驻海拔5150米的珠峰大本营,开始进行多次往返拉练和适应性行走。
 
4月11日,7名登山队员出发,两个小时后抵达5500米的B1营地。
 
4月13日,队员们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拉练。
 
5月4日,队员们从前进营地撤回到大本营。入住珠峰谷底的扎西宗珠峰宾馆。
 
5月11日,在简短而隆重的出发仪式之后,全体队员从大本营向顶峰进发,攀登进入倒计时阶段。当天下午到达6000米的C2营地。第二天中午,顺利抵达6500米的前进营地。
 
5月13日,根据最新天气预报,反复调整行程计划和分组名单。
 
5月14日,A组队员刘福勇、陈骏池、梁群在尼玛校长的带领下,开始向顶峰冲击。当晚,夜宿7028米营地的队员遭遇大风吹袭,梁群的帐篷被吹倒,不得已转移到其他队员的帐篷内,所有队员半夜起来加固帐篷,与狂风搏斗。第二天早晨发现,梁群的帐篷已被撕裂,里面压着的一袋煤气罐(30多罐)被风刮得无影无踪。
 
5月15日,A组队员撤回到6500米前进营地。
 
5月18日傍晚,调整后的A组队员陈骏池、李伟文、梁群再次从6500米前进营地出发,夜宿7028米营地。
 
5月19日上午,7028米营地一片阳光明媚。7点30分左右,三名队员在尼玛校长的带领下向7790米进发。尼玛校长心情很好,他说:“这种天气对登山来说是一等天气,非常难得。”
 
临近中午时,下了一场美丽的“太阳雪”,风力不大。下午2点,队伍穿越了7750米的一个风口。梁群一直走在队伍的第二名位置上,李伟文紧随其后。
 
下午4点左右,A组全部队员顺利到达7790米,状况良好。他们在这里搭起4顶帐篷,休息一个晚上准备向8300米冲击。他们开始用氧,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不错。
 
经过一夜的休整,5月20日上午11点30分,队员们戴上雪镜和氧气面罩,在尼玛校长的带领下向8300米海拔的突击营地进发。
 
下午5点50分左右,A组队员到达珠峰海拔8300米的C6营地。这是登山者能够休息调整的最后一个营地。
 
5月21日0点30分,珠峰大本营和前进营地同时向突击营地发出呼叫信息,唤醒了准备冲顶的勇士们。3点3分,中国登山队第一突击队(即A组)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恶劣天气下正式启程,向世界第一高峰挺进。与此同时,珠峰大本营举行了“煨桑”仪式。煨桑是藏族一种神圣的祈愿礼俗,先将柏树枝放置于“桑炉”内点燃,然后撒上多种香料制成的“甘露桑束熏香”,再撒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最后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焚起的霭霭烟雾升向雪山蓝天,向天地诸神致敬,祈祷神明降福。
 
6点50分,中国登山队第一突击队的队员陆续到达第一台阶。
 
珠峰的“台阶”是指攀爬路线上挡在路上的巨大岩壁。北坡攀登珠峰有三道岩壁,被称为三级台阶。北坡攀登路线比南坡难度大,主要就是因为在8600米以上路段有这三级台阶。第一台阶离突击营地不远,位于海拔8600米附近,位于珠峰黄色岩石飘带的顶部,由突兀的几块巨大的岩石组成。必须依靠岩石的缝隙作为支撑,使用上升器、冰爪向上攀登。著名的第二台阶位于海拔8650米至8700米之间的岩石峭壁上,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8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唯一线路上。这是通往珠峰顶峰的必由之路,也是最艰难的一段。整个第二台阶分三段。前两段是陡峭的岩壁,需用上升器拽着路绳、穿着冰爪、踩着岩石缝向上爬。绕过一块直立的大石头之后,就是最险峻的一段了,架设一节6米高的金属梯子。它是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架设的,被世界登山界亲切地称为“中国梯”。第三台阶是珠峰北坡三级台阶里海拔最高的一级台阶,位于珠峰海拔约8720米附近,是一处由几块突兀的巨大岩石组成的峭壁。岩石之间的缝隙形成了规则不一的凹槽,攀登的线路就选择在岩石缝的凹槽部位。从岩石悬崖凹槽的顶部下到悬崖的底部,高差9米左右。相对而言,第三台阶是三级台阶中难度最小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