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义汉:他努力将癌症变回慢性病

作者:黄涛 来源:圳能量:深圳见证录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5 人已围观


▲工作中的王义汉
 
电影《我不是药神》揭示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现状和残酷的社会现实,更映射了国内数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家庭的无助与无望。观影之余,除了哀叹片中白血病患者的命运,我们不禁发问:中国抗癌药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的抗癌药是有出路的!就在深圳市南山区,有这样一位博士,他曾在美国阿里亚德药企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全面主持了公司新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包括国际I类新药Ponatinib(泊那替尼),Brigatinib(布格替尼)、Ridaforolimus(地磷莫司)等。在他主持研发的第三代白血病抗肿瘤药泊那替尼在美国成功上市,自己16年的心血终于有了成果之时,他却发现中国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竟然连第一代白血病抗癌药都买不起,不得不冒着巨大的违法风险,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去购买印度“神药”。为了让中国癌症病人能够吃到新药、用得起新药,他义无反顾地从阿里亚德辞职,回到中国创办塔吉瑞,开启了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药创新之路。
 
如今已经是公司成立的第七个年头了,尽管公司在早期运营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6年来所取得的技术突破让他对公司的前景无比自信:“再过几年,等通过了临床试验,通过了药监局审批,我们中国原创的第四代白血病抗癌药就能上市,它将完成前三代白血病抗癌药未能完成的壮举,打准突变基因的靶点,逐渐治愈白血病!”他就是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义汉博士。他的故事将告诉我们:尽管一路艰辛,但中国的抗癌药是有出路的!
 
 
荆州学子
二十四年艰辛求学路
 
王义汉出生于1966年,祖籍湖北荆州。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他刻苦努力,从小就热爱学习,渴望知识,成绩优异,1973年入读渔湖小学;1981年以全荆州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荆州中学;1984年面对升学抉择时,身边的许多同学都选择了考师范、当国家干部这条路,但他渴求知识、想搞科研,坚定地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读了5年本科、3年研究生;1992年他又漂洋过海到了美国的纽约大学,攻读了5年的化学博士,专注于固相有机合成、纳米材料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曾发表在美国和世界顶级化学期刊上。
 
就这样,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小男孩追寻着知识的脚步,经过24年的历练后,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完成了化学博士的学业。他谦虚地说:“我只是个一心钻到科学里的书呆子。”
 
 
独当一面
十六年抗癌药研发经验
 
1997年,王义汉博士毕业,来到了上市药企美国波士顿阿里亚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待就是16年。他先后担任了高级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化学副总监,一直是该公司在靶向新药研发领域的核心人物,跟随公司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研发队伍,负责白血病、肺癌等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王义汉因贡献突出多次被公司授予“信号传导药物的发现”和“临床候选药物研究成果”等里程碑成就奖。此后,他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全面主持了公司新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Ponatinib(泊那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Brigatinib(布格替尼)、治疗软骨组织癌症的Ridaforolimus(地磷莫司)等国际一类新药,使这些绝症从此转变为慢性病。其中,Ridaforolimus(地磷莫司)于2010年被跨国药企默沙东购买,这一成果短期内让该公司股价飙升10多倍。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