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义汉:他努力将癌症变回慢性病

作者:黄涛 来源:圳能量:深圳见证录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5 人已围观

尽管伊马替尼能有效抑制白血病,但仍存在着158种碱基突变导致的耐药,第二代白血病抗癌药尼洛替尼仍存在着7种点突变导致的耐药。这时王义汉接到了公司的任务:主持研发第三代白血病抗癌药,以彻底解决耐药问题!
 
虽然有了前人提供的理论基础和成功案例,但实际上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着手合成新的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王义汉合成新抑制剂的过程大致类似于爱迪生寻找电灯泡灯芯的过程,只是王义汉的工作量更大,需要做无数次实验、直面成千上万次失败,最后才能匹配成功。
 
合成新抑制剂后,还要考虑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人体,因为人体内存在着数百种酪氨酸激酶,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此外还要做大量的临床试验,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如此漫长的研发周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使新药研发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个烧钱的行业。从1997年王义汉加人阿里亚德,到2013年第三代白血病抗癌药泊那替尼获批上市,前后总共耗费了16年时间,研发花费高达几十亿美金,这中间的艰难曲折可谓一言难尽。王义汉告诉记者,最初几年毫无进展,2000年前后,与德国大药厂的合作也宣布终止,资金几乎枯竭,公司不得不大量裁人,另有一些同事因对项目失去信心选择自动离去。他说,那时公司和他的事业都跌到了谷底。
 
一年之后,他们将研制方向转到刚露出苗头的酪氨酸激酶催化活性域结构设计上,也采用了平时药物化学家不常采用的特殊结构元素。“最初设计时我们都不能确定化学上它是否会足够稳定,但几轮优化后,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分子完全达到了我们的设计目的。分子结构相当稳定并且同激酶紧密结合,使得分子对癌细胞活性很高。”采用创新式的研发方案,他们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第三代药泊那替尼成功了,将癌症由绝症变回了慢性病。
 
美国顶级癌症杂志Cancer Cell曾以他们的设计作为封面故事。王义汉说:“这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新药开发教科书级的案例,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再度起航
站在巨人肩膀上将慢性病彻底根除
 
但这并不是终点。王义汉还有更大的梦想——彻底治愈白血病!“我决定回国创业,不是重复以前的工作,而是想站在原先的肩膀上,再往前跨一步,造福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第四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好似皇冠上的明珠,一旦成功,就跟丙肝一样有了治愈性药物,塔吉瑞很可能是全球首个去摘这颗明珠的企业。它就像珠稳朗玛,代表着整个靶向药的最高峰。很幸运,我在制药生涯中与泊那替尼和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布格替尼两个原创药结缘。”王义汉说。他声音和缓,没有刻意的高亢,听上去不像是一个顶级科学家在讲述昔日的荣光,而更像是一个理性的拓荒者。
 
但研发第四代白血病抗癌药所需的这些钱,都要王义汉自己来筹集,这对一个专注搞科研的博士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
 
但他很乐观,他说:“我们研发的第四代白血病抗癌药将在前三代的基础上找准突变基因的靶点,逐渐治愈白血病。尽管公司目前只有30多人,但我们在6年的时间里申报了180多个PCT国际一类新药专利,药物的研发也已经攻克了关键技术难关,预计再花三到四年的时间完成临床试验、拿到药监局审批,预计2022年就可以量产上市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