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义汉:他努力将癌症变回慢性病
作者:黄涛 来源:圳能量:深圳见证录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5 人已围观
这期间,王义汉还申请了27项抗癌新药核心专利,且这些发明专利均已获授权。此外,他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
作为一名在医学界颇有建树的海外华人,王义汉主动担起联络行业海外华人的担子,于2007年参与创立了美中生物医药协会(CABA),同时他也是全美华人生物医药联盟(AII-CABPA)的主要发起人、新英格兰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NE)的共同创始人。
在阿里亚德的16年里,这个渴望知识的荆州学子在全球尖端实验室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磨炼了精湛的技术,终于能够独当一面开展自己的抗癌新药研究。
心系祖国
跨海归来做中国原创抗癌新药
学术没有国界,但是医药产业却壁垒分明。2013年,当王义汉主持研发的第三代白血病抗癌药泊那替尼在美国成功上市,自己16年的心血终于有了成果时,他却发现国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竟然连第一代白血病抗癌药都吃不起,反而不得不冒着巨大的违法风险,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去购买印度“神药”!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背井离乡20多年,学到了知识技术,可祖国却落后了。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渥条件,辞职归国,希望能把自己在美国医药界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减轻国内病患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的抗癌药物。
“这么多年来我耗费巨大精力研究抗癌药物,就是想让国内的癌症患者拥有和美国病人一样的治疗权,能吃上和美国病人一样甚至更好的抗癌药!”王义汉放下了手头上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的肺癌靶向药项目,留下妻子和孩子在美国,只身一人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国创业,为中国研发自己的抗癌药。
得知这样一位博士要从海外归来为中国研发抗癌新药,时任南山区教育局局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别的我可能帮不了你,但你子女的教育问题我可以打包票帮忙解决。”尽管当时王义汉的子女已经在美国安顿下来了,但是他想:如果一个地方政府连海归人员子女就学的事都考虑到了,那么创业这点小事肯定早就有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考察一番后,他被南山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深深吸引住了,以深圳“孔雀计划”引进人才来到了南山,在区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很快创立了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南山科技园开启了研发中国抗癌新药的艰辛历程。
传承接力
数代人心血终将癌症变回慢性病
癌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的文献中就有相关记载。尽管当时人类对癌症很陌生,也束手无策,但人类学会了传承。人类文明传承了几千年,人类与癌症的斗争也持续了几千年,直到近代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类才渐渐揭开了癌症的面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第一代药物伊马替尼就是这样传承着几代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才渐渐被研发出来的。
从1960年Peter Nowell和David Hungerford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中的费城染色体,到1973年Rowley发现费城染色体是22号与9号染色体易位所致,到1982年Annelies证实是费城染色体导致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到1993年Brian Druker发现产生费城染色体的罪魁祸首——BCR-ABL,酪氨酸激酶,这四代科学家的传承接力终于为第一代白血病抗癌药伊马替尼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只差一步:开发一种能够阻断BCR-ABL酪氨酸激酶发挥作用的化合物。可就是这一步也走得异常艰辛!制药公司投入了几十亿资金和数十年精力仍不能确定这种药能否有效作用于人体,一度想要放弃研究,但在几位科学家的坚持下最终成功地研发出了伊马替尼。
作为一名在医学界颇有建树的海外华人,王义汉主动担起联络行业海外华人的担子,于2007年参与创立了美中生物医药协会(CABA),同时他也是全美华人生物医药联盟(AII-CABPA)的主要发起人、新英格兰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NE)的共同创始人。
在阿里亚德的16年里,这个渴望知识的荆州学子在全球尖端实验室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磨炼了精湛的技术,终于能够独当一面开展自己的抗癌新药研究。
心系祖国
跨海归来做中国原创抗癌新药
学术没有国界,但是医药产业却壁垒分明。2013年,当王义汉主持研发的第三代白血病抗癌药泊那替尼在美国成功上市,自己16年的心血终于有了成果时,他却发现国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竟然连第一代白血病抗癌药都吃不起,反而不得不冒着巨大的违法风险,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去购买印度“神药”!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背井离乡20多年,学到了知识技术,可祖国却落后了。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渥条件,辞职归国,希望能把自己在美国医药界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减轻国内病患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的抗癌药物。
“这么多年来我耗费巨大精力研究抗癌药物,就是想让国内的癌症患者拥有和美国病人一样的治疗权,能吃上和美国病人一样甚至更好的抗癌药!”王义汉放下了手头上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的肺癌靶向药项目,留下妻子和孩子在美国,只身一人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国创业,为中国研发自己的抗癌药。
得知这样一位博士要从海外归来为中国研发抗癌新药,时任南山区教育局局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别的我可能帮不了你,但你子女的教育问题我可以打包票帮忙解决。”尽管当时王义汉的子女已经在美国安顿下来了,但是他想:如果一个地方政府连海归人员子女就学的事都考虑到了,那么创业这点小事肯定早就有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考察一番后,他被南山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深深吸引住了,以深圳“孔雀计划”引进人才来到了南山,在区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很快创立了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南山科技园开启了研发中国抗癌新药的艰辛历程。
传承接力
数代人心血终将癌症变回慢性病
癌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的文献中就有相关记载。尽管当时人类对癌症很陌生,也束手无策,但人类学会了传承。人类文明传承了几千年,人类与癌症的斗争也持续了几千年,直到近代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类才渐渐揭开了癌症的面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第一代药物伊马替尼就是这样传承着几代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才渐渐被研发出来的。
从1960年Peter Nowell和David Hungerford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中的费城染色体,到1973年Rowley发现费城染色体是22号与9号染色体易位所致,到1982年Annelies证实是费城染色体导致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到1993年Brian Druker发现产生费城染色体的罪魁祸首——BCR-ABL,酪氨酸激酶,这四代科学家的传承接力终于为第一代白血病抗癌药伊马替尼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只差一步:开发一种能够阻断BCR-ABL酪氨酸激酶发挥作用的化合物。可就是这一步也走得异常艰辛!制药公司投入了几十亿资金和数十年精力仍不能确定这种药能否有效作用于人体,一度想要放弃研究,但在几位科学家的坚持下最终成功地研发出了伊马替尼。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