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大道之行,有器之用——关于自助图书馆的几点思考

作者:吴晞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08 人已围观


思考之三:现代高新科技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代社会,实现前述公共图书馆理想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利器,无疑当属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技已经而且还将不断为图书馆带来各种重大的飞跃和变革。图书馆从业者必须及时掌握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并依此开阔视野、变革思路、成就事业。
 
深图一向以“技术立馆”为根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发研制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现已有4000余家用户。而后又陆续开发了ILAS-II、DILAS,以及LACC、UACN等一系列成果,在全国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事业中执牛耳、站潮头。2003年,由深图牵头,与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福建图书馆、辽宁图书馆等共同创建的“地方版联合采编协作网”,荣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
 
2006年新馆开馆之时,深图又在全国率先引进和应用了国际先进的RFID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其中的文献组织、架位标识、智能书车等成果均属首创,深图由此步入了智能化的新时代[5]。基于RFID技术的各种自助服务设备在读者工作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成为对外服务的主要基础设施。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的问世,实际上是深图多年来多项技术成果,尤其是RFID技术研制开发的延续。从技术上讲,它是以RFID技术为核心、集各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也是深图团队以现代科技为先导,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产物。
 
思考之四:让传统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和现代数字图书馆有效接轨
 
虽然现代科技作为利器不可或缺,但传统的物理形态图书馆和纸质文献当前依然无可替代。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F.W.Lan-caster)等人提出“无纸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消亡”的理论以来[6],有关这一话题的争议数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各种观点莫衷一是。我们的看法是:在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资源会有极大的发展,并给图书馆带来重大的变革;但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和传统的纸质文献不仅不会随之消亡,而且还会有更大的社会需求,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尤其如此。这也是当前业界的主流观点。可以说,在时下的图书馆,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刘国钧的“图书馆五要素”(即读者,图书,领导和干部,工作方法,建筑设备)、杜定友的“图书馆三要素”(即书,人,法)等经典理论和方法[7],依然没有过时。
 
既然数字图书馆不容忽视,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又不可取代,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传统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和现代数字图书馆有效接轨,亦即让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具备更多的数字化内涵和更丰富的数字资源,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更好地应用和传递传统纸质资源。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两者的接轨。我们推向城市街头巷尾的,既有数字化图书馆和各种信息资源,又传递流通了符合广大读者需要的传统纸质文献。基于此,专家们才将之誉为跨越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第三代图书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