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图书馆无特区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侧记(四)

作者:余子牛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09 人已围观


针对上述问题,南山区图书馆于2005年初向政府提交了“构建南山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设想。设想提出参照香港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根据需求对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进行合理布局,对建成的公共图书馆实行一体化管理。2005年末,利用政府下拨的社区图书馆建设经费,南山区图书馆在桃源街道辖区内,建成第一家一体化管理的分馆—众冠分馆。该馆在建设和管理体制上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按需求选址(而不是按街道和社区行政建制设馆),管理上与基层行政管理机构脱钩。该馆由区图书馆、众冠股份公司、桃源街道共同建设。行政上不属于街道或社区,由区图书馆主持建设,直接管理。图书馆所在的红花岭工业区,为众冠股份公司所有,聚集着数万名外来工。图书馆选址于工业区的员工宿舍楼内,读者闲暇时,只需下楼或步行几分钟,即可进入图书馆学习,方便利用。二是实行一体化管理。书刊统购统编。在人员上,总馆委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担任业务馆长,全权负责分馆的业务管理,其他工作人员则由企业出资,按照总馆要求聘用。录用的员工在总馆接受长达一个月的岗位轮训,符合要求后上岗。确保分馆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流程,乃至各种基础设施、形象标识等基本沿用总馆的做法。三是一体化服务。一证通用,资源共享,总馆与分馆使用相同借书证,分馆可使用总馆数字资源,总馆的讲座、共享工程电影等活动品牌引入分馆,由政府组织的年度重大文化活动,在分馆亦有与总馆相对应的安排;图书通借通还,资源充分共享,根据需要适时流动。四是立足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分馆除保持与总馆相同的管理模式外,还根据当地读者需求,提供特色化、个性化服务。考虑到务工人员收入偏低等特点,专门推出只需50元押金、每次借一本书的借书证,取名为普及证;根据外来工及当地居民作息特点,制订独特的开放时间:上午闭馆,下午开馆,持续到晚上十点半,休息日全天开放;在图书选购上,选择普及性、知识性、通俗性的读物,同时加大报刊的订购量,特别是多订购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报刊,也根据外来工要求,订购一些外来工家乡报纸,使图书馆兼具学习知识和休闲阅读两大功能;在讲座的选题上,力求贴近读者,针对青工较多的特点,开展劳动法普及、青春期卫生保健、招调工政策、安全知识、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讲座。五是与企业共建,降低政府建设成本。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图书馆。企业与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书,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投入上,企业免费提供场地及日常运营的水电、物管费用,购买书架、阅览桌椅,聘用工作人员数名,负担其工资福利;区图书馆负责提供书、报、刊、电脑及其他数字资源,保证图书轮换更新及年度报刊的订购,委派馆长及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负担其工资福利。各项读者活动的开支也由图书馆提供。政府和企业合办公共图书馆,调动了社会机构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实了企业文化内涵,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实为双赢之举,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因为企业变动太大,可能会因迁移、倒闭等原因影响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为规避风险,南山区图书馆在合作之初制订了应对策略。双方的协议中规定,各方投入的财产归投入方所有,合作期满,可将财产打包,择址新建,避免了“净身出户”。
 
众冠分馆模式,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赏。市文化局在全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南山的办馆经验,会议亦组织与会者到众冠分馆现场参观。该模式后被各区广泛采用。众冠分馆试验成功,引起南山区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2007年5月,在区主管文化的副区长亲自筹划下,拥有500多平方米的同富裕分馆在西丽建成,因为服务受众大部分为外来工,按照领导提议,该馆又被命名为“外来工图书馆”。新闻媒体更是将其称为“全国第一家外来工图书馆”。
 
2008年,南山区政府将建立南山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列入当年全区重大创新项目。区长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并批准了南山区图书馆提交的建设方案,并下拨450万元用于当年的分馆建设。至2009年末,南山区共建成七家一体化管理的分馆。区政府每年对各分馆下拨20万元—30多万元不等的经费,确保各分馆正常运行。这些分馆的规模有的超过街道图书馆,有的相当于社区图书馆,皆是依照全区整体布局而建设,脱离基层行政主管机构而独立设置,由区图书馆直接管理,资源共享,服务规范,因而社会效益极为明显。
 
表 2009年南山区图书馆各分馆流通数据
 
目前,深圳正在酝酿搭建公共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部分工作已开始实施。此项工程将为最终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管理奠定基础。各区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证明,多年来形成的各级政府各自为政的财政、人事制度,将要让步于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从前不可撼动的政策特区,将出现令人可喜的松动。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已走过七个年头。七年之“养”,培养的是市民日渐高涨的读书热情,培养的是一个城市的图书馆意识,培养的是这个城市决策者和图书馆人的公共图书馆精神。今天,已没有人关注“深圳特区特不特”的问题,从前的争论也烟消云散,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前不久,从市人代会传出消息,经国务院批准,深圳特区扩容至龙岗、宝安两区,特区面积增加5倍。这个看似鼓舞人心的消息并没有给普通的深圳人带来多少惊喜。在深圳,鲜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特区的真正含义。对这里的老百姓来说,理论上的特区离他们太过遥远。他们所需要的特区就是他们理想中的特区:它不仅仅是富裕的,而且是公平的、开放的。这里的阳光、沙滩、海浪应该属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没有“特区”的“图书馆之城”正在成就他们的理想。

本文来源于《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之《深圳市公共文化研究论文选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