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阅读与人生 —— 与唐浩明对话

作者:王京生 来源:《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与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kysia 2023-02-28 人已围观

唐浩明:
20 世纪90 年代,大家都来到深圳淘金,搞经济建设。我当时在湖南,我在出版界做个什么事情呢?我在清点曾国藩全集。故纸堆,真正的故纸堆,从湖南省图书馆的仓库里把那些发霉了、已经被虫蛀、一百多年前的老版,我一件一件地把它翻出来,我在整理。就在这种过程中,我走进了曾国藩的事迹。

过去在我读书的时候,曾国藩在历史教科书上是一个很坏的人,他十恶不赦,又是刽子手,又是卖国贼,又是大汉奸,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我在读曾国藩的东西时,发现好像不是这样子。他的文字都摆在那儿,他的很多话,他的人生观,他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他的美学观、审美观,我很多都能够认同,跟我们从我们老祖宗那里接受的文化教育非常能够吻合。我心里面就有很大的迷惑。

我想这个人是非常有趣的历史人物,我开始用自己的思维、大脑来好好地研究他。通过研究我觉得,他既不是十恶不赦,也不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他就是近代一个充满悲怆的人物,看起来表面风光得不得了,但是他的内心比当时所有人都悲怆,都孤独。我要写一部以他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因为我喜欢读《三国演义》,从小就喜欢读。所以我要写一个像《三国》这样的小说,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著作,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元素,来诠释我心中的那个人物和那一段历史,这样就有了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因为我是一个文化人,我总觉得这是一个文化人应该做的事情,是我们的担当。至于现在大家都在赚钱,我呢,一个是我赚不到钱,另一个我也不是很感兴趣。我觉得有粗茶淡饭,能够过日子,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挺好的,尤其是一个文化人,好好读书,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再来写本书,让大家都来看,让大家都了解我的这样一些认识。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就做了这个事。

王京生:
今天这个对话,我能陪唐浩明老师来,是非常荣幸的。因为唐老师在我心目中是非常受尊重的一个学者,而且又是一位文学大家。这种尊重从我看到《曾国藩》这本书就开始了。当时我在《深圳青年》杂志,就安排编辑采访了唐老师。看了采访文章后,更觉得作者了不起。所以我一兴奋就给文章起了个名字,“湖南出了个唐浩明”,而且把这名字专门打在杂志的封面上,最显眼的位置。那期杂志是1995 年的第二期,发行量是54 万份,在当时创了《深圳青年》的一个新高!

我为什么喜欢唐老师?为什么喜欢《曾国藩》这本书?第一点,就是刚才唐老师说的,曾国藩这个人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是奇怪的是,居然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都对他崇拜得不得了。一个是我们共产党的领袖、创始人毛泽东说,“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服他,蒋介石更服他,把他看成是古今完人,而且把曾国藩的家书,把他的著作放在床头,没事就拿来翻,把他作为人生的楷模。这就怪了,两个人,政治上的死对头,居然在对曾国藩的问题上,这么尊重他。这人,绝对不是一般人。《曾国藩》这本书进一步把曾国藩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又能够让所有的世人和我们今天能理解的一个人。这本书好就好在,第一,他用生动的形象剖析了中国的世人,叫读书人;第二,他用生动的笔墨剖析了中国的官场;最重要的;第三,他用生动的文字剖析了中国的文化。所以,我建议年轻人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仔细读懂。

第二点我不得不说,我佩服唐浩明老师本人。唐老师从1984 年开始整理曾国藩文集,一直到写这本小说,1992 年完成,1993 年出版,用八九年的时间倾注于曾国藩的研究,学术造诣非凡。他和其他的作者不一样,其他作者可能写小说主要注意一些奇闻逸事,然后凭想象把当时的社会风俗了解一下,就写出来了。唐老师不是,唐老师是在整理所有的曾国藩文献的基础上,先是从学术上剖析这个人,然后再写成小说。而且我从书中能感觉到,唐老师一方面在写曾国藩,一方面也寄托着自己的人文情怀。

第三点就要说到这本书的影响。这本书1993 年出版以后又经过13 次的再版,在国内,到今天为止,这样的图书非常
不多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大陆出版不久后,香港和台湾也在出版,海峡两岸暨香港同时出版一本书,影响太大了。所以这本书在当时可以说是变成了一本大家都要读的书。所以说到我起的这个题目,大家想想,应该不应该是“湖南出了个唐浩明”。

唐浩明:
当年我看到《深圳青年》这篇文章,首先是很惶恐,这么大的一个题目,我怎么承担得起,湖南有多少人才,我算什么?我心里很不安,但是当然非常感谢,感谢这一番厚爱。20 多年来我也一直以这个标题激励自己,我作为一个湖南人,真的要有这样一个责任。

我曾经用四个字来概括湖湘文化,一个就是楚风,一个就是湘学。曾国藩生前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霸蛮”。“霸蛮”这个东西最能够体现湖南特色,这是由湖南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而成的,是湖湘文化一个基础。但是如果湖南人只有霸蛮,绝对成不了大事。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决定了湖湘文化,就是湘学。湘学有两大特点:第一个,注重心性。康熙皇帝为岳麓书院题一道匾,叫做“学达性天”,性天上,性天就是人性最高的东西,湘学追求这个。所以它培养的学生有信仰,有追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已,关键的是出于人格人品的培养。第二个,经世致用。它的学生拥有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一个宏伟的抱负和具体办事的本领。你不能只在书单里面,那是书呆子。你要走出去,要改变整个社会,用你的学术为老百姓着想。湖南有很多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精英,他们受过湘学的培育熏陶,又具备湖南人的霸蛮,所以两者结合起来,能够做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尤其在近代,从曾国藩到毛泽东,他们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王京生:
有一句话是,“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便是斯巴达”,斯巴达是古希腊城邦里面最强悍的一个城邦。所以能看出湖南确实很了不起。

唐浩明:
我跟深圳的读书、阅读的渊源要超过任何一个城市。深圳读书月,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就参加了三次,还有一个深圳的市民讲座,我不记得参加了多少次,还有深圳好多的文化讲座,它也不是视频讲座,也不是读书月的,尤其是企业家或者是文化机关举办的,我也来过很多次。要数在文化讲座谈读书最多的,我是在深圳。

2001 年,我的历史小说封笔之作《张之洞》出版时在深圳搞了很大的发行活动。时隔17 年了,我记忆犹新。那天买书的人排了几百米,现场调动了十多个保安在维持秩序。我在别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都搞过签售活动,根本就不能够跟这个场面相比。深圳读者对阅读的喜爱和热情让人感动不已,那一刻,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真的是太荣幸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启超把《周易》的这两句话送给清华大学,我也把这两句话送给深圳读者。

王京生:
我想送给读者三句话,源自《曾国藩家书》。“唯读书可改变气质”“有志、有识、有恒”“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深圳要不断营造阅读环境,不断丰富阅读手段,不断弘扬阅读价值,要让“以读书为荣”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念,让“以读书为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以读书为用”成就我们的人生梦想。

(摘自2018 年7 月18 日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大家的声音”对话实录)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