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馆藏发展及其政策初探——深圳图书馆新馆个案研究

作者:梁奋东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3-02 人已围观

 
三、电子资源选购程序
 
(1)图书馆采购委员会成员或馆内相关部门馆员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数据库产品信息:一是根据出版商或代理商主动提供的新产品资料与信息;二是经常与较知名的数据供应商主动联系,了解新数据库的动态;三是查阅专业的图书资料与数据库出版信息资料库,以掌握各类型数据库的情况,抑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数据库产品名录,填写“电子资源需求推荐表”,进行多途径推荐选购。读者也可以在服务台索取或网站读者荐购栏目填写“电子资源需求推荐表”,以供采购委员会在搜寻或选购数据库时参考。需填写的“电子资源需求推荐表”项目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出版商/代理商、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电邮、网址、年订费/一次性购买费、回溯性数据购买及载体、推荐人、推荐人身份、日期等。
 
(2)图书馆采购委员会和相关业务部门将对所收的“电子资源需求推荐表”推荐的数据库产品进行预评,依照图书馆制定的电子资源选择原则进行评估,并安排出版商/代理商免费试用产品一至三个月,要求相关使用部门人员、学科专业人员试用,同时广泛邀请广大读者试用,试用后提供反馈意见,委托专人撰写产品使用报告,提供初步购买意向。
 
(3)将上述推荐表和产品使用报告提交图书馆采购委员会集中讨论评议,得出一定的结论后,报经单位主管审核通过后办理订购/采购事宜。
 
(4)订购使用期间除对光盘版更新盘接收或催缺外,还需随时留意各数据库产品使用情况,并和出版商/代理商保持密切联系。
 
(5)数据库产品合约届满时需进行使用统计等分析,以便作为停订/续订决策的依据。
 
四、电子资源评价
 
电子资源评价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特别是时间到了续订时。对停订/续订,或是否淘汰电子资源,可基于如下三个原则:
 
(1)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或产品本身系统产生的流通或使用数据,或用其他方法如读者调查采集回来的使用情况数据和反馈意见;
 
(2)基于数据库产品评价和本馆制定的馆藏发展政策选择原则,可考虑更好的替换产品;
 
(3)当前数据库产品已失效或已损坏或被其他电子文献覆盖。
 
五、电子资源馆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馆藏发展“拥有”与“存取”的关系。电子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既有实体形式的馆藏,也有虚拟形式的馆藏。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更强调图书馆快速获取(Access)读者所需信息的能力,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在制订未来图书馆藏书建设计划时,就强调了这一点,而且作为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这种快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突破了地理疆域、时间方面的限制,且这种全球电子化信息,虽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馆藏信息,但胜似馆藏。具有研究型性质的公共图书馆如深圳图书馆新馆,在扩大传统印刷版文献拥有量的同时,还需要为研究人员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参考文献资料,因而也需高度重视以存取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同时争取以光盘形式保存回溯性数据的拥有权。其馆藏发展的选择是“拥有”和“存取”并重。
 
(2)电子资源合作共建共享问题。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需要重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尤其是研究型电子文献,其价格昂贵,但极富价值。对深圳图书馆新馆馆藏发展而言,作为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龙头馆,一是需建设高质量的深圳地方联合书目数据库,全面反映深圳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馆藏信息,为读者查找文献提供极大之便利,也为可能实行的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业务奠定基础。二是高度重视各区、镇馆订购电子资源的整合工作,方便时形成深圳查找信息统一门户—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三是对各馆进行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统筹协调,合理分工建设,形成各自的馆藏优势或特色,共享资源。在进行电子资源统筹采购上形成合力,与数据库出版商或代理商谈判,争取以最优的价格、最大的服务范围,使部分电子资源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单个图书馆,在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数字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时空局限,为广大读者提供极大的查阅便利。
 
六、结束语
 
图书馆在可预见的将来其馆藏仍是传统纸质版与电子版并存的复合型图书馆。未来的深圳图书馆新馆开展的读者借阅或其他各种信息服务必须有赖于各种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其中的电子资源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制订电子资源馆藏发展政策并不断地进行修订,经过若干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的努力实践,定会形成独具特色的电子资源馆藏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ofTennesseeLibraries:ElectronicResourcesCollectionDevelopmentPolicy.http://www.lib.utk.edu/~colldev/elrescd.html.
[2]UniversityofVermontLibraries:ElectronicResourcesCollectionDevelopmentPolicy.http://bailey.uvm.edu/ercc/appendix6.html.
[3]UniversityofNewOrleansLibrary:ElectronicResourcesCollectionDevelopmentPolicy.http://library.uno.edu/about/policy/ele_pol.html.
[4]陈昭珍.电子学术图书馆的馆藏发展与维护.http://www.lib.ntu.edu.tw/pub/univj/uj1-1/uj1_5.html.
[5]谭艺曼.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数字馆藏发展及其政策研究[J].图书馆,2003(4):29—32.
[6]肖希明.藏书发展模式的选择:拥有还是存取?[J].图书馆论坛,2002(1):56—59.
[7]张冬梅.关于网络环境中图书馆馆藏发展的思考.图书情报知识,2002(2):60—62.
[8]章红.数字馆藏建设对传统馆藏建设政策的挑战[J].图书馆建设,2003(6):40—42.
[9]于红梅.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5):72—74.
[10]张根彬,邵利勤.制订大学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的依据与策略[J].图书馆,2002(4):34—37.



本文来源于《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之《深圳市公共文化研究论文选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