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报告
作者:深圳市“图书馆之城”调研课题组 来源:《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6)》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3-03 人已围观
截止到2015年12月,陆续投入运行的自助图书馆已累计借还文献13869865册次,办证156359张,预借送书777528册次。
4.全城“一个图书馆”形成规模
(1)推进全市统一服务
2008年底,依托深圳图书馆长期的技术积累,深圳开始搭建“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2009年6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颁布实施《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方案》,市、区图书馆统一服务相关工作全面展开。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234个各级公共图书馆及240个自助图书馆已经实现统一服务。(见下图)
统一服务项目包括:馆藏查询、办理读者证、借还文献,读者可自主选择自助服务设备,以及短信、语音电话、网站等服务平台。读者再也不必为找一本文献在各图书馆之间奔波辗转,也不用办理几个馆的读者证。
(2)联合创建“深圳文献港”
2009年,深圳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联合构建了“深圳文献港”。“深圳文献港”的建立,全面推进了全市主要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统一认证、统一揭示、统一检索、联合服务、协调采购,包括380多万种中文图书(占新中国成立后所出版图书的85%以上)的在线检索,全国700多个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统一发现与联合文献传递服务。
2012年,“深圳文献港”二期工程—“深圳市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立项实施,“深圳文献港”成员馆增至5家,不仅资源更加丰富,而且构建起更为高效的互通网络,在全面升级网站服务的同时建立了移动服务门户,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数字资源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
截至2015年底,在“深圳文献港”平台上,聚集了本地图书馆的89位专业咨询馆员响应读者文献服务请求。2015年,读者通过“文献港”联合咨询平台共获取文献554792篇。在“深圳文献港”协作框架下,由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牵头组织了部分数字资源的联合采购,开启了深圳地区数字资源采购馆际协作的有益探索。
(二)服务绩效显著,主要指标领先
统计数据表明,深圳的多项图书馆业务指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及国内先进城市比较,位居前列。
2014年,全市各级图书馆外借书刊总量1001.65万册次,为2002年的6.2倍;全年接待读者2506.27万人次,为2002年的4.4 倍;网站点击量达到2428.19万次,为2002 年的41.3倍;人均访问量(访问量指进馆读者人次+ 网站点击人次)达到4.58次,约为2002 年的5.5倍;累计有效读者证达163万张,为2002年的5.82 倍;持证率达到全市常住人口15.12%,比2002年增加了4倍。(详见表5)
(三)创新求变,实现服务延伸与升级
1.理念创新,以人为本
“图书馆之城”的提出,首先是理念的创新。“一个城市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构想,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谭祥金)。其最大特点是图书馆建设的地域化,即从关注单个图书馆的发展扩大到整个区域(城市)范围内的所有图书馆,即一个区域(城市)的整个图书馆系统。对人的尊重,不仅是“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图书馆之城”建设的着力点。《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平等、开放、公益”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并根据《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和《落实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指标工作方案》,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增加文献藏量,努力提高文献的供给能力,使民众阅读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于2006年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集大众性、研究性和数字化于一体,率先提出“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开全国公共文化场所全面免费服务之先河,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全面免费。随后,全国不少图书馆也相继跟进,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2.技术创新,服务升级
不断探索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图书馆之城”发展的支撑和基础。近年来,运用新技术,市、区图书馆相继推出自助服务、电子文献原文传递、馆内无线上网(WIFI)、移动阅读终端以及新媒体微博、微信,为实现图书馆服务的零距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深圳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龙头馆,一直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2008 年4月23日,由深圳图书馆自主创新的首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投入试运行。自助图书馆的研发,其实质就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其一,率先推出的馆外“一站式”服务,颠覆了传统图书馆固守阵地的服务习惯。其二,颠覆了人们心目中自助服务机冷冰冰的面孔。这种让读者自主利用图书馆的理念,创造的是一种服务新境界。自助图书馆既是高科技产品,更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理念:自助的,也是人文的。其三,自助图书馆提供的是一种网络化的服务,读者的任一需求都可以从单机传达到网络,并通过网络实现服务的无限。
“深圳文献港”移动服务门户,汇集各个图书馆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文献,为市民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和图书馆综合服务。读者可通过移动服务门户在线阅读平台提供的图书、报刊、视频、音频等资源;免费订阅包括新闻、时评、图书、报纸、杂志、图片、有声读物和视频课程、资讯等近30 种频道的资源。移动服务门户实现了本地区及其他图书馆资源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也集成了图书馆常用的服务功能。
2012年3月,经整合而成的“图书馆之城”语音咨询服务平台开放,读者只需拨打统一咨询电话,即可查询开馆时间以及各服务规则,自助进行人工咨询等。2015年,自助语音系统服务读者2.77万人次,人工电话咨询服务读者4.87万人次,短信服务读者32.6万人次,其中到期提醒服务16.8万人次,预借通知服务15.8万人次。
2013年,深圳图书馆建立起“三微联动”服务平台。继新浪微博后,先后开通腾讯微博,创设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组建成立“微团队”,通过建立QQ 群及创建品牌微博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至2015年12月底,深圳图书馆微信订阅用户55132人;微博粉丝144585人,微博粉丝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的“微服务”也获得了深圳“2013年度公共服务奖”。
(四)打造阅读品牌,推动全民阅读
1.阅读活动精彩纷呈
全市各级图书馆常年坚持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扩大了图书馆的文化辐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市民阅读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深圳图书馆在原有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提炼整合为深图讲座、深图展览、深图艺苑、深图活动四大系列读者活动,打造成为全馆常规性活动品牌。2012 年又增设了“南书房”,打造深圳学派、深圳学人系列阅读活动。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制订了“喜阅365”亲子共读计划等多项阅读计划,举办“图书馆之夜”、少图讲座、少图阅读实践活动、少图影视剧场、亲子共读经典公益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为少儿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举办的“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以及各种培训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其中仅2013年,就举办了名家讲座14场,各类用户培训109场次,公益性专题展览5次。
各区图书馆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如:福田区图书馆的“大家讲坛”和“读书沙龙”;宝安区图书馆的“宝图星期讲座”“宝图英语沙龙”和“宝图少儿英语”;龙岗区图书馆的“龙岗大讲堂”和“龙岗读书会(品书会)”;罗湖区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静心读书会”“尚修学苑”“罗图品书”;南山区图书馆的“博士论坛”“南图沙龙”;盐田区图书馆的“海洋文化论坛”;沙头角街道图书馆的“小桔灯阅读计划”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参与的市民也逐年递增,2014年参与读者活动人次是2003年的24.5倍,人均参加读者活动次数由2003年的0.01上升到2014年的0.25。(详见表6)
全市各级图书馆在“4・23 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深圳读书月”发挥了骨干作用,成为深圳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在两次深圳市的评选中,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宝安区图书馆、南山区图书馆、福田区图书馆、盐田区沙头角图书馆5 家图书馆被评为“全民阅读示范单位”,甘琳等图书馆人被评为“优秀阅读推广人”,自助图书馆、“小桔灯”阅读推广计划、宝图星期讲座、龙岗品书会、海洋文化系列阅读活动、“喜阅365”亲子共读计划等多个项目被评为“全民阅读示范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来深圳视察时,对“图书馆之城”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图书馆之城”的建设成就,为深圳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添彩加分。
2.市民图书馆意识普遍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4年深圳市民持证率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3.75% 上升为2014年的15.12%,远远高于全国持证率1.84%(2012年)。人均访问图书馆量由2002年的0.84次提高为2014年的4.58次,提高了5.5 倍。(详见表7)
问卷调查表明:52.9% 的市民知道深圳正在建设“图书馆之城”;64.25%的读者选择图书馆借阅所需书刊。(见下图)
被调查的2000多名市民,其每天阅读时间1 小时及以上的占44%;30分钟的占41.3%;10 分钟的占8.7%;76% 的读者喜欢纸质书刊阅读;32%的喜欢网络阅读;36% 喜欢手机阅读。
3.图书馆社会能见度不断提高
2013年8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七十九届国际图联大会发布了《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与发展的宣言》。《宣言》在充分确立图书馆在信息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发展与未来作了指导性预测。国际图联新任主席更是着眼于“强大的图书馆是强大的社会基础”这一理念,呼吁在未来应提高图书馆在全球的能见度。
深圳的各级图书馆在提高社会能见度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利用“慧科搜索”(WiseSearch),以“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之城/ 深圳图书馆/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 深圳市大学城图书馆/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为检索词,选取了深圳当地权威报纸《深圳特区报》《晶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等进行多次搜索;又以“深圳公共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之城/ 深圳图书馆/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 深圳市大学城图书馆/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为检索词,选取国家权威文化类报纸《中国文化报》进行检索,为了保证查全率,以标题、标题及内文作为检索范围,并在检索出的结果中细致地进行人工筛选,最终得出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媒体关注度统计表(详见表8)。如表所示,媒体关注度从2005年的38.2 上升为2014年的147.2。媒体的关注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能见度。
另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公共图书馆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各种媒体报道量高达4653次。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