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后院读书会:一个公益组织的文化实践

作者:王绍培 宋黎鹃 来源:《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6)》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3-15 人已围观

一、后院读书会的缘起

2009年10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王绍培和几个书友开始了在一家名叫“后院”的餐厅的第一次聚会,并由当时最年轻的书友宋交交分享了她正在阅读的一本书《秘密》。参与聚会的书友刘敬文、黄河、宋黎鹃、任离等人介绍了自己正在阅读的书,推荐了一些值得留意的书目。那天的读书会上,大家还确定了下一讲的主讲人以及要事先预习的书籍。他们决定把这个业余兴趣阅读小组称之为“后院读书会”,除了活动所在的地方就叫“后院”之外,还希望这是一个有别于广场的、属于个人的“懒洋洋的小角落”(罗兰 · 巴特语)。

从那天开始,每到星期六的下午,书友们就从城市的各个地方赶到位于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这个“懒洋洋的小角落”,在庞大的菠萝蜜树影的笼罩下,谈书、谈阅读、谈写作、谈生活在这个移民城市的感受,然后用AA 制的方式聚餐……这个定期的聚会聊天被一些人看作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类似这种“缺少功利动机”的活动在深圳是不多见的,但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纯粹性,越来越多的爱书人被吸引了过来。

后来成为后院读书会会长的宋黎鹃当时说的一句话成为后院坚持活动的一个原因,宋黎鹃说:“我之所以参加活动是因为后院读书会提升了我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幸福感。”而王绍培则用“第四种状态”来解释为什么类似后院读书会这样的兴趣小组受到欢迎。所谓“第四种状态”就是在工作、运动、休闲之外的一种“闲暇”状态,王绍培说,越来越多的人不满于自己的现状,他们希望克服自己的“异化”状态。正是闲暇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和完整的人。事实上,后院读书会的长期存在赋予了“后院”全新的含义,后院意味着闲暇、平等、开放、宽容、游戏、多元、低调、个人、民间和边缘……

早期参与后院读书会的一批人都好玩。彼时微博方兴未艾,于是大家合谋如何把微博跟阅读结合起来,让线上和线下互动,使虚拟和现实连成一片,就这样,“一本书能够走多远—阅读接力”活动应运而生。第一次走出后院的尝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很多人开始认识到:读书其实也可以是社交,也能够很好玩,而这种“阅读新玩法”可以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从这时开始,后院读书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初衷,不再局限在“三五素心人”满足自己的兴趣,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读也成为一个新的诉求。

随着后院读书会的影响日益广泛,读书会不可避免面临着一个如何严肃认真地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有人建议将读书会正式注册,以方便展开更多的公益文化活动。2012年9月,后院读书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深圳市后院阅读文化发展中心。这一次的注册也帮助后院读书会厘清了自己的定位和思路。其中包括:明确了后院读书会的宗旨是“提倡民间阅读,丰富社区文化”;制订了后院读书会的目标是“以读书会、论坛、创意读书推广活动等具体形式,将民间阅读落实在每一场社区活动中,建立民间阅读文化活动新模式”;后院读书会的口号是“岁月如书,后院读过”;后院LOGO 则是一组图案,这组图案的含义是“一点烛光,两页书香,三瓣簕杜鹃,四格后院窗……无门槛,有温度,人因书聚,花为书香”。

2013年6月16日,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提供了位于南山区文心二路78号的一处约10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后院读书会的固定活动场所。一个朋友间的个人兴趣小组升级换代,成为一个“社会公益组织”。

2013年到2014年,后院读书会组织了多次大型阅读推广活动,包括“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8+2“阅读南山”系列活动,以及以微信群为载体的音频读书会“听说后院”,将阅读的薪火传递到更广泛、更具体的社区和人群。

从2015年开始,后院读书会回顾初衷,重新回到原点—也就是认真读书。他们开始把阅读的重点放到哲学原著的阅读上。2015年上半年,他们精读了美国哲学家所罗门的《哲学大问题》一书,这是美国大学哲学专业的入门书。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他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阅读黑格尔的《美学》四卷本,并把2016年称之为“美的一年”。他们把哲学原著的阅读计划叫“哲学席明纳”。英语单词Seminar 的意思是讨论会,但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讨论会”传达不出Seminar的精神,于是用一种音意兼顾的办法翻译为“席明纳”。“席”是大家围成一团谈论问题;“明”是把问题讲明白、听明白、弄明白;“纳”是从大家的讨论中收获有营养的思想养分。这个“哲学席明纳”活动将长期继续下去,成为后院读书会的又一大特色。

二、后院读书会概况

(一)组织架构

后院读书会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由10—20位理事组成,理事长为理事会总召集人,并聘请有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监事若干人。理事会大会选举会长,审核并批准会长的工作报告。会长是行政负责人,会长有权任命执行会长、秘书长等职务,负责后院读书会全部日常工作。

(二)活动类型

后院读书会的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小型的阅读分享,通常在数十个书友之间展开;一种是大型的读书报告会,活动会选择在较大的场地,邀请知名的作者或者译者来分享他们的心得;还有一种是户外活动,从几十人到数千人规模不等。

初建时,后院读书会每周一场阅读分享活动,后来调整为每两周一次。每次活动先确定一个主讲人—这个人可以是受邀请而来的,也可以是某个书友自己提出来主讲某本书或者某个主题。主讲人先用一段完整的时间介绍主题,然后大家提出问题,参与探讨。主讲的题目话题宽泛,有时候是一本书或者是一类书,有时候则是一个热门话题。还有些时候,后院读书会的书友们会到一些地方游历,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走读”。

2012年注册为“民非”之后,后院读书会开始组织一些大型的户外活动,比如:阅读接力—利用微博进行阅读接力;换书大会—让爱书人到广场去交换喜欢的书;书乡地铁—倡导公交上的纸质阅读;海上阅读—乘坐帆船到海上读诗诵诗;迎新晚会—一年一度的书友聚会;语音分享—微信群里用语音的方式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等等。

(三)后院粉丝

后院读书会以其无门槛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开放,参与后院读书会的同仁主要是一些记者、编辑、出版家、作家、文化学者、设计师、咨询师、广告人、律师、医生、公司白领、教师、企业家、投资人,等。至今,参加过后院活动的人已达数万人次,有数百位资深会员经常参加活动。

(四)后院嘉宾

到2015年底,后院读书会共计完成线下文化沙龙240场。参与的主讲专家超过300位,听众过万。来后院主讲过的嘉宾五花八门,国外如爱尔兰作家、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科尔姆.托宾,犹太教拉比、作家、演讲家大卫 · 雅科夫 · 科恩,翻译家Bruce Humes(徐穆实)等人;台湾著名导演魏德圣,作家杨照,作家薛仁明,漫画作者弯弯,资深媒体人宫玲;香港文化学者马家辉,导演陈安琪,《乐现剧场》及《一刻苏眉剧团》创始人余诗颖等都曾经做客后院;内地学者秋风、张曙光、寇延丁,养生达人正安中医创始人梁冬,世界武当太极养生协会执行长杨硕诚,龙氏八卦推腹法传人龙帅江,都曾受邀来后院做专题演讲。至于深圳本地的嘉宾就更多了,文化学者尹昌龙、胡野秋、刘申宁、老亨,出版家南兆旭,制片人邓康延,电影评论家王樽,小说家薛忆沩、庞贝,媒体人胡洪侠、王海鸿等等,都曾经不止一次到后院读书会分享。

(五)后院专家

2015年10月,后院读书会成立5周年之际,聘请了以下15位为后院读书会特约专家,他们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北大博士尹昌龙;深圳国民纪录影视公司董事长、著名纪录片导演邓康延;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邓一光;著名作家、影评人王樽;深圳君亮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中国申请预算公开第一人”吴君亮;著名作家、编剧、翻译庞贝;文化学者、作家胡野秋;深圳生态观察家、出版人、纪录片监制、深圳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兆旭;青年作家钟二毛;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教师聂晓梅;著名作家薛忆沩;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甫华等。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