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阅读永恒,载体创新 —— 谈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上)

作者:李小甘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6)》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3 人已围观

自古至今,“阅读”对于个人、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民族而言,其深远意义已无需多言。但“阅读”本身的演化,也见证了人类的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历史的曲折之处,尤其是技术突破所能拓展的社会阅读空间,是值得深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而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于此也获得了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技术与阅读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将阅读看作一种权利,或者说,阅读权成为公民的文化权因而也是人的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回顾历史可知,人的阅读权的获得及其普泛化,并非“自然”赋予的产物,而是“人为”争取的结果,它既取决于以争取或斗争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社会过程,也取决于人类的技术突破、进步及其空间扩散的维度。事实上,在人类的早期文明史上,文字与阅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权力”(特权)而非现代意义的“权利”,而被少数人所掌控。比如说,所谓“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指的是文字被创造后,人们可以经由文字交流思想,致使老天及其代理人(如巫师)的秘密已守不住,于是“天雨粟,鬼夜哭”。而在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开始寻找文字的书写工具和载体,比如古代中国人的甲骨、苏美尔人的芦苇秆、古埃及人的麻布、欧洲人的羊皮纸、印度人的棕榈叶等,这其中当然涉及了书写技术因素的进展,但一直到中国汉代发明造纸术为止,这种技术进展是缓慢的。而造纸术发明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极大地改进了书写工具和降低了书写成本,它与后来发明的印刷术,使得新的媒介—印刷书应运而生。

可以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其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如在中国,书写载体的发达催生了中华文明的早熟,也由此形成了极为深厚的阅读传统和文化积淀;在西欧,古登堡印刷革命不仅有利于社会识字率和知识传播速度的普遍提高,也直接推动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兴起,所谓的“印刷资本主义”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社会大革命的发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从阅读权的角度看,其最深远的影响就在于,造纸术和印刷术所代表的技术突破性进展,成为冲破阅读特权藩篱的强有力手段,也有效地打破了巫师、教士和贵族阶层对教育、文化资源以及阅读权的社会垄断,使得识字的普及、知识的传播可以经由书写文字的发展进入千家万户,驱动作为“权力的象征”的阅读权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成为一种历史趋势,也即文化由垄断向共享转化—技术由此成为打破垄断、增进自由的重要工具。

进入近代以来,伴随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人类的科技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其对人类信息交流、知识积累和文明扩散的影响也更为直接与迅猛。如19世纪以来陆续发明的光缆、电报、电话、照相机、留声机、传真机、摄像机、复印机等光电技术以及图书、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现代媒体的大量涌现,同时伴随着现代政治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不仅极大地便利、拓展了人类信息传播和知识交集的渠道,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信息的普泛化和民主化进程,从而也为人们以阅读权为表征的文化权利的普遍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