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阅读永恒,载体创新 —— 谈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上)
作者:李小甘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6)》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3 人已围观
二、互联网使“全民阅读”成为可能
如果说以造纸和印刷为中心的技术发展代表着人类阅读历史的一个里程碑,那么作为“可与瓦特的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和“人类过去半个世纪取得的最大成就”的互联网于1969年的出现以及TCP/IP 协议于1983年的达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降临了。尽管在早期阶段,互联网并不属于普通人,而蜷缩在专业人士手中,与普通公众天高地远,但此后30年,随着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持续酝酿和狂飙突进,继互联网将所有电脑连接起来之后,1991年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万维网)的签订,使电脑连接了所有人:网页出现了,所有人的登录开始了,这是新时代的敲门声,人类由此进入了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这一方面驱动了互联网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另一方面则随着2007年第一款苹果智能手机的面世而向移动智能终端延伸。在万维网诞生的1991年,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只有20万台,而在今天,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30亿。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地球人口成为网络人口,其结果就是信息的超大规模和速率的膨胀:一家大型微博网站发布的信息,就可以超越《纽约时报》60年的信息量;全球最大视频网站一天上传的影像,可以连续播放近100年;互联网两天积累的信息总和,相当于人类历史留下的全部记忆。伴随海量信息几乎无成本的全球流动,以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限连接,人们有理由相信,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 所说的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已经诞生。在中国,同样的事实也正在发生与变化。自1994年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以来,中国网民数量迅猛增长,目前已成为互联网的泱泱大国:截至2015年6月,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也就是说目前有一半的国人是网民。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于阅读或全民阅读而言,将意味着什么?
第一,我们将看到,互联网所改变的,首先是“阅读”本身。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首先需要对“阅读”进行重新定义。传统的阅读形态主要是指纸质的文字阅读,比如图书、杂志和报纸等,它往往不包括影像内容,更不包括电子文本。但这一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都被颠覆了。换言之,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阅读,更包括一切基于互联网或电子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设备的文字、影像、图片等内容,阅读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扩展了,而且其对象和内容都处于一种边界日益模糊和不断延伸变动当中。
第二,互联网极大地改善了阅读的渠道、条件与环境。在传统阅读中,我们依赖于容量有限的单一渠道,即图书报刊等纸质阅读形态或图书馆等物理空间,但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得阅读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且其海量信息也使个人阅读的自由度得到极大提高,尽管现实世界中可能还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但相比于图书报刊等的购买,kindle等电子阅读设备、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多维链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成本,提高了阅读的可达性,改变了阅读的习惯和拓宽了阅读的技术条件,从而也优化了整体的社会阅读环境。
第三,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真正使全民阅读成为可能。近年来,在学界、业界等社会各界,关于“阅读率”的讨论一直是个热门的社会话题,甚至认定阅读率下降是个趋势性的历史方向。表面看来,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调查数据支撑。但事实上,说阅读率下降,在传统阅读的意义上可能是成立的,但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电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催生传统出版的颠覆性变化,而且也可能导致新的阅读革命的出现。如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2005年,我国传统的国民阅读率为48.7%,比1999年下降了11.7%;而与之相反,网上阅读率却从1999年的3.7% 增加到2005年的27.8%,7年间迅速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中国读者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 网上阅读率增7.5 倍》,载《中国新闻网》2007年4月23日。)这表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随着数字终端的普及,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 阅读等方式看书的人正在迅猛增加。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0.1% 的受访者使用过数字化阅读,人数首次过半。(《中国人去年人均读书7.25本数字化阅读率暴涨》,载《新快报》2014年4月22日。) 如今,在6.68亿中国网民中,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规模达5.94亿,占网民总数的88.9%。在“上网即阅读”的意义上,互联网不仅让全民阅读成为可能,而且正在使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现实。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