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文化中心·精神客厅·心灵牧场:“理想图书馆”
作者:朱永新 来源: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 责任编辑:kysia 2023-08-15 人已围观
十年前,《中国教育报》的记者曾就“最理想的学校图书馆应该是怎样的”话题,对我进行过一次专访。我的回答是:图书馆应随时随地向孩子们敞开,让爱书、懂书的人来荐书、管书,“书香校园”是学校图书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其实,学校图书馆只是图书馆的类型之一。那么,一个“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理想的图书馆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中心、精神客厅和心灵牧场。在二战中被毁的德国国家图书馆废墟上,德国人曾经刻写过这样一句碑文:“没有比毁掉图书馆更容易毁掉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确,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进步、弘扬文化传统、支持地方经济、培养人才技能、激发个人创造力、提高社会整体智能水平、建设“学习型城市”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心,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客厅,更是广大读者的心灵牧场。
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来说,公共图书馆居功至伟,它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这份《公共图书馆宣言》还详细阐述了图书馆的 12 项使命:
(1)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
(2)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
(3)提供个人创造力发展的机会;
(4)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
(6)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
(7)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支持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8)支持口述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9)保证市民获取各种社区信息;
(10)为地方企业、社团群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
(11)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12)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
对于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说,搜集、保存、保护和传播地方文献,为地方和社区提供各种便利的知识食粮和文化服务,是其中心任务。基于这一使命,图书馆对于在文化程度、人生志趣和知识需求方面多元化的广大读者来说,也就成为所在城市的“精神客厅”和“心灵牧场”。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联合国于20 世纪70 年代公布的公共图书馆拥有量标准为:3 万人/ 座。目前发达国家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为:瑞士3000 人/ 座、挪威4000 人/ 座、奥地利4000 人/ 座、芬兰5000 人/ 座、德国6600 人/ 座、英国1.14 万人/ 座、法国2.2 万人/ 座、意大利2.6 万人/ 座、美国3.11 万人/ 座。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平均拥有量只有46 万人/ 座,1181 人/ 平方米,人均藏书0.27 册。而且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普及率也比较低。其中北京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55 万人/ 座,104 人/ 平方米,人均藏书2.8 册。上海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54 万人/ 座,人均藏书3.53 册。广州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65 万人/ 座,625 人/ 平方米,人均藏书 0.4 册。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仅5% 的受访者曾经在图书馆中读过书。
美国诗人、著名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图书馆是一座神奇的陈列大厅,在大厅里人类的精灵都像着了魔一样沉睡着,等待我们用咒语把它从沉睡中解脱出来。因此,一座理想的城市图书馆,应该不遗余力地收集与保存以所在城市为中心的一切文字材料和文化资料,不仅要尽一切可能地保存,而且要尽一切可能地激活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应该通过各种积极的措施,来继承人文传统,推广文化和传播文明,让那些沉睡的文字与无言的文物,通过图书馆馆员和阅读推广人的努力得到复活与再生。一座理想的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吸引人们走近书籍,培养人们成为读者,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精神自豪感,让人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积极求索。图书馆还应该开创优越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让人们来到图书馆,与古今的大师对话,与中外的名著经典沟通,不断地汲取知识的养料和精神的动力,让图书馆成为充实自我、放飞理想的“心灵牧场”。如果没有了图书馆,一个国家与民族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一座城市就如同一座房屋没有了客厅和书房,一个人就如同一匹骏马远离了青青的牧场。一座理想的图书馆是一片神奇的沃土,读者能够在这里不断汲取营养,生命最终会如同花朵般怒放;这是一条宁静的隧道,读者能够在这里穿越时空,倾听古今中外人类所奏响的所有伟大乐章;这是一间神圣的殿堂,读者能够在这里隔绝时代的喧嚣、内心的烦躁,最近距离地接近真、善、美,让心灵吮吸知识和文化的芬芳。
(一)
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来说,公共图书馆居功至伟,它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这份《公共图书馆宣言》还详细阐述了图书馆的 12 项使命:
(1)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
(2)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
(3)提供个人创造力发展的机会;
(4)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
(6)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
(7)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支持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8)支持口述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9)保证市民获取各种社区信息;
(10)为地方企业、社团群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
(11)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12)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
对于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说,搜集、保存、保护和传播地方文献,为地方和社区提供各种便利的知识食粮和文化服务,是其中心任务。基于这一使命,图书馆对于在文化程度、人生志趣和知识需求方面多元化的广大读者来说,也就成为所在城市的“精神客厅”和“心灵牧场”。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联合国于20 世纪70 年代公布的公共图书馆拥有量标准为:3 万人/ 座。目前发达国家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为:瑞士3000 人/ 座、挪威4000 人/ 座、奥地利4000 人/ 座、芬兰5000 人/ 座、德国6600 人/ 座、英国1.14 万人/ 座、法国2.2 万人/ 座、意大利2.6 万人/ 座、美国3.11 万人/ 座。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平均拥有量只有46 万人/ 座,1181 人/ 平方米,人均藏书0.27 册。而且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普及率也比较低。其中北京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55 万人/ 座,104 人/ 平方米,人均藏书2.8 册。上海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54 万人/ 座,人均藏书3.53 册。广州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65 万人/ 座,625 人/ 平方米,人均藏书 0.4 册。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仅5% 的受访者曾经在图书馆中读过书。
美国诗人、著名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图书馆是一座神奇的陈列大厅,在大厅里人类的精灵都像着了魔一样沉睡着,等待我们用咒语把它从沉睡中解脱出来。因此,一座理想的城市图书馆,应该不遗余力地收集与保存以所在城市为中心的一切文字材料和文化资料,不仅要尽一切可能地保存,而且要尽一切可能地激活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应该通过各种积极的措施,来继承人文传统,推广文化和传播文明,让那些沉睡的文字与无言的文物,通过图书馆馆员和阅读推广人的努力得到复活与再生。一座理想的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吸引人们走近书籍,培养人们成为读者,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精神自豪感,让人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积极求索。图书馆还应该开创优越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让人们来到图书馆,与古今的大师对话,与中外的名著经典沟通,不断地汲取知识的养料和精神的动力,让图书馆成为充实自我、放飞理想的“心灵牧场”。如果没有了图书馆,一个国家与民族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一座城市就如同一座房屋没有了客厅和书房,一个人就如同一匹骏马远离了青青的牧场。一座理想的图书馆是一片神奇的沃土,读者能够在这里不断汲取营养,生命最终会如同花朵般怒放;这是一条宁静的隧道,读者能够在这里穿越时空,倾听古今中外人类所奏响的所有伟大乐章;这是一间神圣的殿堂,读者能够在这里隔绝时代的喧嚣、内心的烦躁,最近距离地接近真、善、美,让心灵吮吸知识和文化的芬芳。
很赞哦! ( )
上一篇:人工智能会改变人类阅读吗?
下一篇:高铁阅读:最美的风景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