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国内外儿童数字阅读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作者:张晗 杨茜茹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 责任编辑:Gangan 2024-10-28 人已围观

 
在对儿童数字阅读态度和动机的讨论上,不同的学者研究呈现差异。我国学者发现数字阅读动机对纸质阅读动机和智能手机阅读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对阅读水平却存在直接负向影响,但此负向影响被纸质阅读动机的正向影响所抵偿。国外学者Golan发现孩子们更喜欢从屏幕上阅读,但是Merga的研究结果却显示青少年并不一定觉得电子书阅读比纸质书阅读更有吸引力。相互矛盾的结果显示出电子阅读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呈现的多种可能性,但是同时也提示学界应当进行更加客观、科学、广泛的调研。
 
儿童会出于社会互动、自我发展、同伴认可、信息获取、个人兴趣和消磨时间等多种因素进行数字阅读。研究发现数字阅读媒介的形式也会对儿童的阅读动机产生影响。个性化电子书和游戏化电子书会促进学生阅读动机的提高。孩子们对使用带有AR的平板电脑阅读故事持肯定态度,并喜欢阅读由AR技术触发的故事内容。对儿童数字阅读行为和动机的探讨,可以为数字阅读界面、阅读资源等设计与建设提供些许参考与建议。
 
(四)数字阅读效果
 
儿童数字阅读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上。阅读理解即读者从阅读书面语言文字中获取意义的思维过程。
 
在对儿童数字阅读效果的研究上,学者通常采用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对比的方法进行探究。Savva等人发现电子书在对儿童阅读理解效果上与纸质书籍没有明显差异。姜洪伟等人在对四年级儿童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记忆效果的比较研究中也发现儿童在对阅读材料的记忆上没有显著区别。Mironova对11—12岁的俄罗斯青少年在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过程中的文本理解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对文本的理解与媒介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但是,电子媒介能促进儿童对文本的事实信息的理解。Florit等学者对学前班和一年级儿童的纵向研究同样表明阅读媒介对儿童文本理解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在学前班数字阅读技能越高的孩子在一年级对数字文本的理解就越高。
 
以上研究均反映出媒介对儿童数字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不大,个人因素主要影响了儿童的数字阅读理解成绩。Lim & Jung对PISA 2009年数据分析的结果便证明了个人的导航、元认知总结策略、对ICT的态度和社会在线阅读活动对儿童阅读理解水平的重要性。但是,ChanlLin却发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反思性AR阅读取得了更好的阅读成绩。
 
阅读文本的时间也影响儿童对数字文本的理解。O.Umarji等学者对三至五年级儿童的电子书阅读日志进行分析,发现儿童花在阅读文本页的时间越多,对书中问题思考的时间越久,他们就越有可能正确回答问题。Strouse也发现儿童每周接触数字媒体时间的增加可以促进儿童对数字故事的理解。
 
此外,我国学者在广告对儿童数字阅读行为影响的眼动实验研究中发现,儿童读者在不同数字情境下的浏览行为和测试成绩存在差异。相比带有广告的阅读材料,在无广告情况下儿童阅读测试成绩较好,阅读速度也较快;在与阅读材料相关/不相关广告的测试中,广告区的浏览行为和文字区的阅读行为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实践与应用
 
基于对儿童数字阅读表现的一系列研究,国外学者探讨了诸多促进儿童数字阅读的实践应用举措,主要围绕在数字课堂指导和电子书设计上;而我国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对数字阅读的推广上。
 
在电子书设计上,当设计得当时,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效果与读印刷书籍一样好,有时甚至更好,具有字典支持、动态文本和语音输出功能的电子书有利于发育障碍幼儿单字阅读技能的提升。但是,也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带有声音、动画和游戏的增强型电子书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降低学习效果。
 
Huang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技术和电子书的电子书阅读行为监测系统,此系统主要分为真实课堂情景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功能性和可用性评估三个阶段,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功能性。Affable Reading Tutor(ART)是专为幼儿设计的在线阅读课程,课程中的数字人(虚拟同伴)充当同伴模型,采用提问的策略帮助儿童提高对说明性文本的理解。结果显示,有虚拟同伴的实验组在即时测试和延迟后测试的文本理解水平均优于没有虚拟同伴的对照组。Weiss等学者为5岁儿童开发的在线早期识字培训阅读营,包含了学习阅读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在交互式、多感官和同伴学习环境中在线教授,结果表明有利地促进了5岁儿童学习阅读。
 
在数字阅读推广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习和娱乐相融合的立体互动数字读物将成主流;人工智能+数字出版将成为发展新态势。我国学者建议可以尝试研发适用于家校阅读场景的分级阅读体系,做好以学校为主,家庭、社区为辅的公益儿童数字阅读服务,同时完善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数字馆员”人才队伍。此外,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在电子阅读资源上,可以根据儿童年龄分级管理,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色阅读产品;在阅读推广服务中,做到模式创新,推广方式“互联网+”化和移动化,阅读推广课程化和互动化。
 
此外,对于城乡儿童阅读素养差距较大的问题,学者建议可以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层面提升其数字阅读素养,建构以家庭为核心、政府为主导、社区社会为纽带的社会支持系统。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儿童数字阅读的研究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到此领域横跨多个学科,且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展开了多维丰富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方向稍显不同,但都为我国对于儿童数字阅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具体来说,国外学者多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既有专门组织或研究机构进行的全国或全州范围、纵向历时性的大规模调查,也有研究者专门对某一特定群体进行的小范围研究,明显可以看到大多数学者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分析儿童数字阅读的一系列表现及影响因素。当然也不乏部分学者通过访谈、观察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儿童数字阅读表现展开分析。而我国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还是多以思辨展开,少量学者以实证展开。
 
在研究主题上,国外学者主要从阅读策略、阅读素养、阅读行为、阅读效果展开探究,在其中,主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偏重考察数字阅读对儿童识字、语言能力的影响。而我国的研究重点在于推广儿童数字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在对儿童数字阅读进行分析时,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更好引导儿童开展阅读活动,促进我国儿童数字阅读的发展。
 
张晗,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杨茜茹,深圳大学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