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
城市文化景观打造 —华侨城文化旅游与传统民居艺术改造范例
文化服务1989年,华侨城在深圳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 开创了中国文化旅游的先河。
2023-02-06
阅读更多 -
腾讯 —科技文化巨头的拓新之路
文化服务深圳市的文化龙头企业与特色文化活动的发展新模式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深港澳台地区文化深度合作
文化服务2018年8月18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让深圳继续领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文化部“十三五”规划特聘专家、文化经济学者彭中天提出,“文化力”是中国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能力,是文化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新时代的新动力、是产业与消费升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深圳义工
文化服务“深圳义工”是深圳十大文化名片之一,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法人组织、第一部义工服务条例都出现在深圳,深圳是国内城市义工模式的先行者与创新者。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深圳文化项目的政府基金支持
文化服务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设立于1994年,由“深圳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即“两金”)构成,专项用于扶持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2008年,深圳市设立中国首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启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运作,建立网上申报受理系统及市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咨询评审委员会。文化项目的扶助,除政府基金支持外,首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深圳科技文化巨头公司与文化产业园区为发展双翼
文化服务2008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鼓励三旧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若干措施(试行)》,修订《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关于扶持我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对城市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进行文化改造与成片开发。深圳市现有华侨城集团、大芬油画村、南岭文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深圳文化服务网
文化服务构建信息便捷、覆盖全面、特色明显的现代公共文化体系。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深圳市文化名片
文化服务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前院长李凤亮教授认为,城市的品牌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品牌,对于深圳这样的“非资源禀赋型”新兴城市而言,要想提升影响力,要想打造文化品牌,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创新” 。为了用创意补足文化资源的短板,深圳市开创了全国多个文化“第一”:首创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设立中国首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全国首个文化银行……深圳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深圳市文化特点
文化服务2003年1月,深圳市率先在全国提出“文化立市”战略,早于同年10月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04年,深圳首次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
2023-02-06
阅读更多 -
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概念,源于德国西奥多 ·阿多诺(Theodor Adorno)和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947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的 “cultural industry”。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意义上,这一概念有时候也被称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媒体文化、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
2023-02-03
阅读更多 -
深圳市的文化发展与创新概况
文化服务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速8.8%,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43.95亿元,增长14.5%,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全市文化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90万 。在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评出的《2017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创意城市榜单》,深圳力压广州、苏州、成都等文化古城,位居第二,仅次于杭州;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位列2017年
2023-02-03
阅读更多 -
成立 “故宫博物院—腾讯集团联合创新实验室”
文化服务2017年11月28日,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7年“文化 +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召开,论坛主题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来自国内博物馆和数字技术领域的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2023-02-03
阅读更多 -
“互联网 +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和借鉴
文化服务2017年10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官网上公示了69个项目,拟纳入2017年度“互联网 +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库名单
2023-02-03
阅读更多 -
“互联网 +中华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
文化服务建立文物资源信息名录公开机制,挖掘创新信息内容,创作信息产品。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应用。鼓励各类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双创”企业(个人)与文物博物馆单位合作,参与平台建设或基于云平台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提供文物图形图像、音视频、三维模型等数字产品,丰富文物知识,创意设计素材库,创作基于文物资源的影视、游戏、音乐、图书、商标以
2023-02-03
阅读更多 -
《问苍茫》(三)
文化作品曹征路小说《问苍茫》第4~6部分,原载《当代》2008 年第6 期。
2023-02-03
阅读更多 -
《问苍茫》(二)
文化作品曹征路《问苍茫》第2、3部分
2023-02-03
阅读更多 -
《问苍茫》(一)
文化作品曹征路小说《问苍茫》第1部分,原载《当代》2008 年第6 期。
2023-02-03
阅读更多 -
《陈俊生大道》
文化作品吴君小说《陈俊生大道》原文,
2023-02-03
阅读更多 -
“互联网 +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
文化服务“互联网 +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19年初步构建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基本形成授权经营、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规范;树立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融合型文化产品和品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博单位和骨干企业。
2023-02-03
阅读更多 -
“互联网 +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概念
文化服务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国家文物局、国
2023-02-03
阅读更多 -
“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概念
文化服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与灵机文化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互联网 +”传统文化发展专题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中国“互联网 +”传统文化应用用户规模将达到1.96亿人,增长率为56.8%。数据显示,在使用传统文化应用软件的用户中,传统文化资讯浏览是用户主要的需求点,占比达61.2%,传统文化应用工具及教育学习则分别位列第二、三位。
2023-02-03
阅读更多 -
《那儿》(三)
文化作品曹征路小说《那儿》原文7~9部分,原载《当代》2004 年第5 期。
2023-02-03
阅读更多 -
互联网 +商业模式
文化服务“互联网 +”背景下,互联网为消费者和商家搭建快捷而实用的互动平台。供给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中间枢纽环节被省去,供给方与需求方直接形成消费流通环节,使得个性化“私人订制”成为可能。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将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给供给方,等同于亲自参与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中;生产者则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外形、性能等多方面要求提供个性化商品。“互
2023-02-03
阅读更多 -
《那儿》(二)
文化作品曹征路小说《那儿》原文4~6部分,原载《当代》2004 年第5 期。
2023-02-03
阅读更多 -
“互联网 +”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文化服务“互联网 +”和“+互联网”是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谁是主体,谁是客体。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为例,在“传统行业 +互联网”语境中,主体是传统行业,客体是互联网。传统企业把互联网平台定义为工具,传统企业在保有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平台接收和发送信息,通过减少信息交流的成本和提高信息互通的效率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目的。
2023-02-03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