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扫码关注

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 黄麻岭

    文化作品黄麻岭

    郑小琼的“打工文学”代表诗作之一, 原载《诗刊》2007 年7 月上半月刊。

    2023-01-11

    阅读更多
  • 文化作品铁

    郑小琼的“打工文学”诗作之一,原载于花城出版社2008 年出版的《郑小琼诗选》。

    2023-01-11

    阅读更多
  • 流水线

    文化作品流水线

    郑小琼的“打工文学”代表作之一,原载于《长安文学》2007 年第2 期。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出租屋里的磨刀声

    文化作品出租屋里的磨刀声

    王世孝的代表作之一,原载于《作品》2001 年第6 期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小区旧事

    文化作品巷中总见一身影:小区旧事

    小区坐落于宝安区和南山区的交界处,门牌号码为贯穿宝安的主干道——前进路1号。当年周围稻田连天,稻穗滚滚之时,它轰然站起来,再不肯蹲下,在远近明灭的灯光中顾盼自雄。等周围的事物醒过味儿,它已坚不可摧。周围的荒地、垃圾山、滩涂只好向它学习,模仿它,超越它,多年以后,它习惯了世界发展快如翻书,一天一页。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它眼睁

    2023-01-10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文武帝宫

    文化作品巷中总见一身影:文武帝宫

    一度。我说“一度”,最繁华处宜建庙。庙中所供,各地不一。有人拜神,有人拜己。深圳坪山老街上这座老建筑,供的是文武帝。文帝者,孔子也。武帝者,关公也。在本地土著客家人的传统信仰中,二人代表了某些方面的最高标准。如今大量外地人涌入,信仰渐渐被稀释。但建筑还在,每天夜深人静时,若侧耳,还能听到它喃喃自语,讲述自己不断转换面孔和身份的经历。

    2023-01-10

    阅读更多
  • 打造“打工文学”品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首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纪要

    文化作品打造“打工文学”品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首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纪要

    2005 年11 月26 日—28 日,以“打造打工文学品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宗旨,由深圳市文联、中共宝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在宝安区龙华街道办事处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邓友梅,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谢望新,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永航,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小明,中共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桦,与来自全国的知名作

    2023-01-10

    阅读更多
  • 为打工文学立言

    文化作品为打工文学立言

    2000 年8 月28 日—31 日,由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宝安区文化局主办的“大写的二十年• 打工文学研讨会”在深圳市宝安区都之都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五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打工文学作家们欢聚一堂,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广东萌生并发展起来的打工文学召开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

    2023-01-10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巷中灵

    文化作品巷中总见一身影:巷中灵

    小巷的地面上走着人,有些人在这里出生、长大、死去,却从未离开。只要小巷还在,他们就一直在。他们的子女已人到中年,有的垂垂老矣,在屋子里挂着他们的黑白照片,前面摆着香火。逢年过节,子女向照片鞠躬,轻声告诉他们这一年来的生活。他们的照片一动不动。街面潮乎乎的时候,天地就连接在一起了。行走其间,我能感到许多眼睛在眨啊眨。

    2023-01-10

    阅读更多
  • 文化视野中的广东打工文学

    文化作品文化视野中的广东打工文学

    本文从文化视野对此作一探讨,旨在为广东打工文学的创作和努力作一纪念,也为更新更丰
    富的文学流派的出现展示一种背景,提示一种方向。本文原载于《深圳文化研究》2000 年第2 期。

    2023-01-10

    阅读更多
  • 在“中国梦”的面前回应挑战 ——“底层文学”和“打工文学”的再思考

    文化作品在“中国梦”的面前回应挑战 ——“底层文学”和“打工文学”的再思考

    本文“底层文学”和“打工文学”进行了再思考,原文发表在《中关村》2006 年第8 期。

    2023-01-10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青排世居

    文化作品巷中总见一身影:青排世居

    这个地方真难找。导航上并无“青排世居”,只能导航至青排村。停好车一边走一边问,路边的人都大摆其手。终于有个戴帽子的清洁工提醒,到马路对面小楼房打听,那里住着村主任的母亲。走近,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整理园中青菜,听清来意,见怪不怪地抬手说,前行二三百米有条小胡同,不要拐,直走,即到。其实并没明白什么意思,在众多岔路中选了一条,懵懵懂懂向里面撞,竟然到

    2023-01-10

    阅读更多
  • 打工文学的文化意义与视角调适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的文化意义与视角调适

    本文从打工文学的文化意义和打工文学的视角调适两方面讨论打工文学。本文收录于《打工文学纵横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

    2023-01-10

    阅读更多
  • 走向新的地平线 ——谈深圳的“打工文学”

    文化作品走向新的地平线 ——谈深圳的“打工文学”

    本文分析了深圳打工文学现象的形成、阐述了打工文学的特点和作者对打工文学的期望。原文收录于《思想树》,海天出版社1994年出版。

    2023-01-10

    阅读更多
  • 青春驿站

    文化作品青春驿站

    本文梳理了“打工文学”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并指出了打工文学存在的不足,寄望打工文学能更上一个层次。原文收录在《在南方的阅读:粤小说论稿(1978—1996)》,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2023-01-10

    阅读更多
  • 打工文学与文学史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与文学史

    作者尝试将打工文学和知青文学进行比较,提出“只要中国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没有最后完成,打工群体便将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将不得不真正
    地正视他们。”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作者认为“打工文学”终将堂而皇之地进入文学史。“

    2023-01-10

    阅读更多
  • 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新潮:打工文学

    文化作品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新潮:打工文学

    杨宏海和尹昌龙两位深圳文化学者对打工文学的特性和意义进行了解读,呼吁批评界或理论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原文最早发表于《广州文艺》1996 年第7 期。

    2023-01-10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大万世居

    文化作品巷中总见一身影: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乃一围合式建筑。若航拍,可见方方正正的一个极大院落。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个村子。村中人都姓曾,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二百多年间,后代们在这里出生、长大、离开,同他们饲养的牲畜、鸡鸭,草窠里的小虫,一起过完了酸甜苦辣咸的一生。小虫变成了泥土,鸡鸭留下几根细骨,而离开的人,将自己的气息扔在偌大一个空间里。

    2023-01-09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老街寻标配

    文化作品巷中总见一身影:老街寻标配

    深圳有一些称为老街的地方,以保留历史风貌为初衷,将一些曾经人气很旺,后来老化、落寞,一时半会儿又不方便拆掉的墟镇重新梳理包装,试图使之聚拢人气,焕发活力。除“老街”二字,有些则以“小镇”“古镇”等自号,性质都差不多。深圳建城历史不长,这样带着农耕色彩的街路尚能挺得住高楼大厦碾压。再过些年,它们是否存在,还真不好说。

    2023-01-09

    阅读更多
  • 打工世界与打工文学

    文化作品打工世界与打工文学

    著名文化学者杨宏海对”打工文学“和几位代表作者的作品分析。原文发表在 《当代文坛报》1991 年第4 期。

    2023-01-09

    阅读更多
  • 打工妹在“夜巴黎”

    文化作品打工妹在“夜巴黎”

    黎志扬的”打工文学“代表作,原作品发表在《广州文艺》1995 年第2 期。

    2023-01-09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冬至上街图

    文化作品巷中总见一身影:冬至上街图

    放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此地还叫作宝安县沙井镇),也确实算一条大街。今日街路,两边店铺林立,仿佛时间凝滞,依然是彼时样式。有肉铺、五金店、杂货店、理发店、搪瓷店、打印社、口腔诊所等。或因房子低矮,老街显得风大,立于街头,有头发飘飘之感,秃头则有突然一凉之感。并不冷,阳光透彻。白皙少女笔直地站着,手持冰淇淋,和跨坐在摩托车上的小伙子聊天。每次经过

    2023-01-09

    阅读更多
  • 街巷志:立足于深圳的城愁

    文化作品街巷志:立足于深圳的城愁

    这些年的很多个周末,我都穿行于深圳的大街小巷。大街如楼厦林立的深南大道,小巷如城中村里仅可容一人走过的握手楼。当我的身影在街巷里晃动时,此处的每一块砖,每一道墙,楼上的每一扇玻璃窗,窗后面每一个倏忽消失的人影,都带上了光环,延伸着事物本身,连接起了天和地。行走其间的我,同样披挂光环。我们互相观望和打量,内心都有着说不出的欣喜。它们不仅仅是铁

    2023-01-09

    阅读更多
  • 米脂妹

    文化作品米脂妹

    周崇贤的”打工文学“代表作,原作品于1999年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打工爱情系列“收录。

    2023-01-09

    阅读更多
  • 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特区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文化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特区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深圳是典型的现代化城市,以年轻、开放、包容、创新为人所称道。深圳的文化建设者曾这样形容:深圳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城市,即“以特殊的政策、体制和地缘经济为载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机、活力和梦想”①。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政策前瞻性等方面,深圳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深圳答卷”,但文化底蕴不足问题自建市之初便始终困扰着深圳。初

    2023-01-09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