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
水果在天空奔跑:杨桃
文化作品嫩绿的杨桃,前生是古代一种称为“椎”的武器,头部六棱或八棱。金身武士将其持在手中,威风凛凛。应该出手的时候,椎绝不含糊。这一生砸进多少人的体内,溅起过多少触目惊心的鲜血,它已经数不过来了。
2023-01-12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探花
文化作品西乡河畔簕杜鹃。三月份时我来看过它们一次。七个月后它们重新开了。它们不知为何开,我不知为何来。两岸都是粉红色。遗憾没有学过凌波微步,否则,一定走到水中间,像长臂猿伸开两三米长的手臂,手指头扒拉着两岸的鲜花,一颤一颤。它们一起低着头,小和尚念经一样。少数认真念,多数睡着了。滥竽充数的比认真吹竽的多。我一搅和,它们苏醒了。亿万双眼珠滴溜溜乱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寻花记
文化作品微曦。在鸟鸣中醒来。那清脆的叽叽喳喳声经过窗玻璃的过滤,更显悦耳。我知道,鸟儿们是在唤那些花。惺忪中,可以想象出蓝星花正伸着懒腰,巴西野牡丹和栀子花的花瓣应声张开,露水从上面滚下来,深圳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花著名的城市也多,而深圳便是低调着微笑的花城之一,只是“创新之城”“经济特区”“智慧城市”“图书馆之
2023-01-11
阅读更多 -
想起一段旧木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作家郭金牛的代表诗作之一,原载《纸上还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罗租村往事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作家郭金牛代表诗作之一,原载《纸上还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庞大的单数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作家郭金牛的代表诗作之一,原载《纸上还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纸上还乡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作家郭金牛的代表诗作之一,原载《纸上还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日遇三毒
文化作品这些漂亮的花,与动物有所不同。动物越是皮鲜鳞艳,毒性越大,如眼镜蛇、银环蛇,如树上的褐边绿刺蛾(洋辣子),其肉不可食,其身不可近。状貌便是语言,鲜艳非吸引,乃警示和拒绝。植物没这么多说道,美艳是本能,与是否有毒无关,如鸡蛋花、木棉花,清丽可人,可食可泡,可堪攀折。海芒果做了相反的选择,好看就好看,且让你看个够,然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绿萝绿萝你别走
文化作品卧室里盛不下姹紫嫣红总是春。地位最低的让路,所以绿萝避居阳台。岳父在阳台上种菜。彩椒、香菜、臭菜、小白菜、黄瓜等,是岳父放牧的羊群。以观赏为主,偶尔摘下来吃。阳台挤得特别满,植物们半夜为了争地盘站起来吵架。岳父哄了这个哄那个,好不容易摆平,又加进来一盆非我族类。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依稀仍是“死不了”
文化作品童年的颜色灰突突。除了黑白,就是昏黄,不见亮丽。花朵这个词语只在课本里见过。四年级的某一个夏日早晨,暴雨过后,华北大平原上空遍布湿润。学校门口的泥地上突然钻出一片赭红色植物,细茎,长着几片绿叶,头顶花苞。第二天,它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纷纷绽开。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见到红色的花。我不敢确定此前是否真的没见过花朵,但此刻的花是使我轰然醒来的第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杠上开花
文化作品取名“杠上开花”,其实是想描述“树上开花”,以“杠”代“树”,凸显其强烈对比。幼年成长于北地,树木三大金刚,杨树柳树榆树,均不开花。(注:后查资料,显示它们似乎也开所谓的花,而我从未得见。)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一片花海向阳开
文化作品唯阳光能让它们平静下来。阳光有重量,金色,从天而降。好像遥远的上面有个人,拴一条绳子,放下一坨一坨的金块儿,压在花朵上。叶片都乖乖就范。阳光越亮,压得越紧。我对着它们啪啪猛拍。回头看那些照片,花朵都闪着金光。我知道,那其实是两种事物:一是花朵,一是金块。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跟着花朵到深圳
文化作品每朵花都有道理。粉色有粉色的道理,深红有深红的道理,浅黄、浅蓝也不例外。它们生来就晓得世间诀窍,打开的花瓣恰似一张一张的嘴,站在大街小巷,把该讲的都讲了,语言里还带着新鲜的潮气。
2023-01-11
阅读更多 -
人来花不谢:鸡蛋花的尖叫
文化作品鸡蛋花浅白色,挂在枝头。几朵挤在一起,看不清模样,被绿色的叶子托着。阳光直射下来,敲打着它的白,仿佛要磨掉上面多余的东西。多余的东西是什么呢?又是一个谜。反正太阳一定有其道理。鸡蛋花吃不住阳光的力,其中一朵站不稳,突然跌出去。不是直直下坠,被风一吹,似乘着降落伞,飘飘摇摇,在空中摆几个姿势,甚至来个360度空翻,落在草坪上,空谷回响般“吧嗒”一声。不
2023-01-11
阅读更多 -
赠林志玲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作家许立志的代表诗作之一,原载《新的一天》,作家出版社2015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代表作者许立志代表作之一,原载《新的一天》,作家出版社2015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流水线上的雕塑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代表作家许立志的代表诗作之一,原载《新的一天》,作家出版社2015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吃甘蔗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代表作家谢湘南的代表诗作之一,原载《零点的搬运工》,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呼吸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代表作家谢湘南的代表诗作之一,原载《零点的搬运工》,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零点的搬运工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代表作家谢湘南的代表之作之一,原载《零点的搬运工》,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金龟
文化作品金龟是个村子,现在都叫社区。位于深圳市坪山区。来历:村中溪水中曾有金钱龟出没。当然这只是说法之一种,各处地名的发音、意义多离初衷已远,后人只能根据现有名字牵强附会,却使错讹更深。
2023-01-11
阅读更多 -
打工,一个沧桑的词
文化作品“打工文学“代表作家郑小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原载于《散文诗》2003 年第14 期。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环岛上的学堂
文化作品名为学校,其实只是单独的一栋楼。当年一定有过操场、实验室、厕所、围墙,鼎沸的人声,现在全都消散了。孤零零的身影,两层,白墙黑瓦,已斑驳不堪。正面飞檐雕柱、拱门、石窗、堡顶,状类南洋风格;内有石柱、土梁及墙面的三合土,颇具传统的客家建筑元素。岭南一带的老建筑很多如此。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各有痕迹,糅在一起又不生硬。皆因面向海洋,最早接触海外事物
2023-01-11
阅读更多 -
阳台山小考
文化作品深圳有山,现名阳台山,规模偏大,登山口多。此前多年,一度称为羊台山。初见此名时,直觉认为应该是“阳台山”,后来看惯,偶尔把玩,觉得“羊”也小有趣味。现改名“阳台山”,又有人不适应,认为傻气。其实阳台若不与楼房之阳台挂钩,只是“晒太阳之地”,亦有灵气。
2023-01-11
阅读更多 -
巷中总见一身影:灶下村
文化作品我经常从那里走过,灶下村。我曾在楼群的缝隙里见到倏忽的夕阳,灶下村。我曾吃过小店里的肉夹馍,灶下村。听说它终于要变模样了(综合整治),灶下村。且喜且失落。喜的是,变一点,好一点;憾的是,也许这里会成为我的陌生之地。故,该写点东西,以文字描摹之。也就这几年时间,我写过的地方陆续变身,间或消失。笔下所记,不为史料看,只为自己留个念想。
2023-01-1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