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教育改革发展报告(2021)

作者:刘懿 彭红玉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4 人已围观

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共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喜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光明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光明教育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化教育统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动光明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光明区教育改革发展背景
 
2021 年,光明区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285.33 亿元,累计同比(下同)增长 1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8.8 亿元,增长 1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04.2 亿元,增长 16%;固定资产投资 880.4 亿元,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9.9 亿元,增长 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万元,增长 9%。新增商事主体 1.9 万余家,增速全市第一。高质量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达到 109 万,光明区成为全市最具人口活力的城区之一。
 
二、光明区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一)光明区学校发展现状
全区有高校 2 所,中小学 44 所(公办中小学 31 所、民办中小学 13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幼儿园 88 所(公办幼儿园 51 所、普惠性民办园 37 所)。
 
(二)光明区师生基本情况
全区在校生约 12.27 万人,其中学前段学生 32867 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17000 人、民办普惠园在园儿童 13422 人、民办非普惠园在园儿童 2445 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 51.72%、公办园和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 92.56%),义务段学生 81764 人(小学 61836 人,其中公办 37577 人、民办 24259 人;初中 19928人,其中公办 15902 人、民办 4026 人;非户籍生 62629 人,占比 76.60%),高中段学生 8048 人(公办 6630 人、民办 1418 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56 人(小学 47 人、初中 9 人)。
 
全区现有专任教师 8335 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 2351 人(公办 1272 人、民办 1079 人)、小学专任教师 3601 人(公办 2299 人、民办 1302 人)、初中专任教师 1701 人(公办 1358 人、民办 343 人)、高中专任教师 659 人(公办 561人、民办 98 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23 人。共有特级教师 12 人、省级名师 5人、市级名师 18 人、区级名师 224 人,分别有 4 个、10 个和 43 个省、市、区名师工作室及 3 个市名科研专家工作室、9 个博士工作室。
 
(三)教育经费使用情况
2021 年全区教育投入总额为 61 亿元,比上一年增加 9.11 亿元,增长 17.56%。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 478458.46 万元,增长 53.37%;教育费附加总额为 23512.99万元,增长 25.96%。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为 16844.34 元,增长 62.53%;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12700.65 元,增长 14.69%;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 11360.96元,增长 24.08%。教育基建投资总额为 265730.95 万元,增长 20.44%。
 
全年拨付在园幼儿健康成长补贴 4307.6 万元;拨付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位补贴 9687 万元(2021 年春季学期),双免补贴 123.3 万元(2021 年春季学期);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 1383 万元(2020—2021 学年);民办学校午餐午休管理经费 882.5 万元(2020 年秋季学期)。
 
三、光明区教育改革发展经验
 
随着光明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光明区教育人勇担使命、赶超奔跑,以“冲刺”姿态、“赶考”状态,在党建引领、学位供给、品质提升、师资队伍等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圆满完成年初基础教育目标。光明教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为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高品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党建引领,光明教育整体发展呈现新气象
1. 夯实基层党建。在全市率先成立公办幼儿园联合党支部,组建民办幼儿园与民办学校联合党支部,实现学前教育党组织全覆盖;率先实现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轮岗全覆盖。
 
2. 做实思政教育。建立教育行政领导到中小学上思政课制度,开展“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课”活动,打造 100 堂精品思政示范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各类党史专题学习 100 余场次,精心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系列活动 200 余场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面向全国选聘思政教研员 1 名,在各学段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建立区级、校级班主任工作室,打造一支善教、乐教的思政教师队伍。在“思政金课”建设中,荣获 2 项广东省优质思政课程,获评课程总数排名全市第一,荣获政治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市一等奖。
 
3. 谋划教育发展。擘画“1+2+3”教育发展蓝图。“1”即“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2”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三年行动方案。“3”即美育、体育、科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4. 做好民生实事。成立光明区特殊教育学校,共招收 42 名残疾少年儿童。新改扩建中小学 6 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 7260 个,推进高中园建设;新增高中学位 2100 个;新建公办幼儿园 3 所,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 1080 个。区内学校满足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的需求。
 
(二)坚持育人为本,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 3 所高校来光明合作办学。引进市二幼等 6 所市属优质幼儿园,并布局到 6 个街道,促进全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充实教育教学智慧。
 
2. 驱动学校内涵发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构建“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模式,充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区实验学校荣获 2020 年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学校认证。凤凰学校成为国内首家“钟南山创新奖实验学校”。8 所学校获评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光明小学等 4 所学校被评为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公明中学被评为“初中美术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学校”。
 
3. 开展集团化办学。制定《深圳市光明区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光明区学前教育集团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光明区第一幼教集团等 7 个幼教集团和光明实验教育集团 1 个义务教育集团,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管理、师资、课程、文化等互通互融的教育生态。组建学前教育学区联盟,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融共育均衡发展。
 
(三)坚持专业引领,教研水平提质增速
1. 加强教研专业引领。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为引领,各中小学学科教学“前置式问题答疑”为导向,开展集体教学视导 29 次,学科反馈交流 480余场,行政反馈 44 场,形成视导报告 29 份。通过区域全覆盖的集体视导和教学全流程的基本功考核,分析现状,强化运用,形成“一校一案,一师一案,一生一案”,以行动方案拉动教育提升内需,促进区域教研内循、提高师生发展内驱。
 
2. 开展名师示范课、工作室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活动。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促进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提升,承办“2021 年深圳市初中名师同课异构活动”、举办全学科“名师示范课”“名师工作室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活动共计129 次。实施“万节名课”行动,共征集并在区学分银行发布名课 2100 节。
 
3. 学科竞赛获得大丰收。全年开展学科论坛等大型比赛活动 32 项,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人数 5600 多人次,师生参赛获奖 3300 多人次。光明区教师在深圳市高考模拟命题比赛中,获一等奖 5 个、二等奖 5 个,光明区教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广东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2 个;在广东省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3 个,在深圳市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5 个。
 
4. 加强中高考备考指导。全年开展一轮、二轮备考研讨会 34 场,开展新初三、新高三教师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类培训 34 场,举办“六新”类学科培训 34 场。2021 年光明区中高考工作成绩突出;2021 年中考总分 486 分以上人数比 2020 年同等分数线人数多 249 人;高考教学质量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连续三年实现跨越;在 2021 年深圳市高考表彰中,光明高级中学荣获“高考工作特色奖”,光明中学获得“高考进步奖”。
 
(四)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1. 提质减负推动“双减”。颁发《光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光明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光明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作业设计、优化课程设置,推动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成立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规范工作专班,大力推进学科类培训压减工作,积极引导我局备案的 17 家学科类培训机构注销或转型,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 100%。
 
2. 率先开展课后服务。印发《光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呈现出了“十百千万”的亮点,即接近十分的满意率(光明小学家长满意度高达 99.50%),学校 100% 全覆盖,约 5150 名教师、约 82800 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达 98.50%。“双减”工作获得“年度最受欢迎教育实事”奖项,课后服务经验多次获得教育部、市、区领导批示、肯定。高质量承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经验交流会,将课后服务工作落实落细,并向全市分享光明课后服务经验,有效提高全区各校课后服务质量。
 
3. 举办“双减”交流活动。召开深圳市光明区与百色市田阳区“双减”背景下的学校作业设计与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光明区、田阳区共 6 所学校就办学理念、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课后延时服务等内容进行分享,深度交流了两区教育的特色经验和创新做法,在探讨学习中携手共进,共谋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

(五)坚持依法治校,学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1.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全区 44 所中小学 100% 实现“一校一法律顾问”;依法治校达标学校比例达 97%。

2. 常态开展疫情防控。积极推进全区(含市属)学校、幼儿园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教职员工接种率 100%,12~ 17 岁在校学生接种率近 100%(去除接种禁忌人员)。开展 4 轮教职员工和学生全覆盖的进校核酸检测工作,累计完成采样人数将近 30 万。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实现了健康三考、平安三考,全年校内无一起疫情事件。

3. 持续打造平安校园。通过飞行检查、联合督导、第三方专业巡查的方式,定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顿,实现专职保安配备、校园封闭式管理、一键报警装置等 4 个 100%,全区未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校园欺凌事件。全区公民办学校、幼儿园 A 级食堂率达 98%,位居全市前列。首创校车安全物联网云监管,实现数据、视频、位置、行为、安全全覆盖实时监管。

4. 不断深化教育督导。制定《光明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光明区教育督导“三方联动”实施办法》《光明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三级反馈”实施办法》《光明区教育督导报告、限期整改、复查、约谈、激励、问责制度(试行)》,积极推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聘任专职责任督学 12 人,在全市率先实现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专职化,专职责任督学 100%覆盖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中小学“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督导,开展中小学校园安全、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情况、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等督导,以各类评估为抓手,促进发展。
 
(六)坚持潜精研思,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实现历史突破
为了打造一支适应光明“生态·幸福”教育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科研队伍,强化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光明区 2021 年培养了 3 位区级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21 位区级教科研骨干,首次获评 9 位市级教科研骨干;创建 4 所教科研基地校,为光明建设更加专业的科研师资队伍、锻造更加响亮的教育科研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年组织了 21 项区级以上课题申报、评审工作。全区中小学校共获批 2021年度省级课题 11 项、市级课题 36 项、区级课题 226 项、区软科学项目 32 项。新增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约 3000 人,申报立项工作继续在全市保持量增质提的良好态势。
 
为了引导一线教师扎实、真实、有效地做好课题研究,以“1+2”(1 个市级、2 个区级)的形式聘请市内外专家参与区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56 场;对 2020 年立项的区级 130 项课题组织了一次全覆盖式的中期评估;以“2+1”(2 个市级、1个区级)的形式聘请区内外专家参与结题鉴定会 32 场。
 
为进一步培育、提炼、推广、应用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出台了《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1 年,获得深圳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5 个,结束了光明(新)区无市级教科研成果奖的历史,为光明教育提质赋能提供了智慧支撑。
 
(七)坚持内涵建设,教育队伍实现新提升
1. 高质量推进顶层设计。颁发《光明区教师基本功达标考核制度(试行)》《光明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行动计划(2021—2025)》《光明区中小学名师三年培养方案(试行)》《光明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微团队)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指导文件,为光明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引航护航。
 
2. 高标准选拔人才。全年引进培养各类教育人才 870 名,其中面向全市选聘副校长 2 名,面向区内选拔中小学校长和副校长 21 名,正园长 14 名、副园长 31名;引进正高级、高级教师和名师等各类教育人才 112 名,赴外招聘优秀毕业生690 名(中小学 561 名、学前教育 129 名)。
 
3. 高水平培育教师。突出师德师风,实施新教师培训、薪火·PICK UP 名师工程、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微团队)等,构建新入职教师、学科教师、德育队伍、管理干部、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覆盖全区的梯队培养体系。2021 年,光明区中小幼教师专项培训 958 场,涉及 69704 人次。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评选名师 224 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43 名,名师培养对象 689 名。完善“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微团队)建设工作,评选出 18 位学前教育区级名师,为幼儿教师搭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平台。实施《光明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 2021 年方案》,以赛、考促进教育能力提升,全年考核超 1.2 万人次。
 
(八)坚持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硕果累累
1. 德育名片更加闪亮。开发思政教师普法锦囊、班主任智慧锦囊等区级“智慧锦囊”“微课堂”,创设“班主任之窗”“追‘光’少年”栏目。揭牌成立光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提升家校社协同合力。光明区获评广东省首批中小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光明小学少先队鼓号队展演获深圳市特等奖。

2. 心理健康更加健全。建立教育、公安、政法、文化等部门协同防护机制,形成集宣传教育、预警、干预、报告、处置等工作为一体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指导学校按标准建设心理咨询室,按照不低于 1∶1000 师生比配齐心理教师,开足心理课程,全面摸排辖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力守护师生身心健康。
 
3. 科创素养激发活力。在全市率先成立少年科学院,举办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专题讲座 30 余场,邀请中科院“科学快车”开进校园,光明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区。举办机器人 PK 赛、创意制作等特色科创赛事,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光明辖区学校师生在科技创新赛事活动中共获得国际级奖项14 个,国家级奖项 18 个,省级奖项 50 个,市级奖项 381 个。
 
4. 人文素养节节攀升。为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党的百年伟力,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外根植弘扬,提升全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举办第二届“阅读红色经典 致敬百年征程”阅读节现场活动 13 场。在深圳市教育局主办的 2021 最美校园图书馆评选活动中,李松蓢学校图书馆获评“最美图书馆”荣誉称号,楼村小学李泽宇、马山头学校吴宜轩被评为“阅读之星”。公明一小、凤凰学校、马田小学、秋硕小学被评为市级“阅读特色学校”。
 
5. 体育教育更加丰富。引智慧体育课堂运动负荷指导系统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新跨越;研训结合,促使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光明区体育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取得市级奖项个人 52 次、团体 5 次,省级奖项个人 16 次、团体 1 次,国家级奖项个人 8 次。举行区中小学足球、篮球、武术、乒乓球比赛及田径运动会。有序开展传统体育特色学校遴选工作,玉律学校等 4 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和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及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马田小学、光明区外国语学校、光明区中粮云景幼儿园、光明区玉塘红星幼儿园、光明区玖龙台幼儿园等 5 所校(园)获评 2021 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示范园”。公明第二小学获 2021 年广东省中小学网球锦标赛小学乙组团体第一名,公明第一小学获 2021 年深圳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均开创光明区中小学参加该项赛事历史。
 
6. 美育教育大放异彩。为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成立光明少年文学院,评选分院 6 所,选拔“预备小院士”30 名。召开 2021 年光明区美育工作大会,举办光明区美育节及光明区中小学精品节目展演,展现光明中小学美育成果。成立光明区中小学教师合唱团和光明区幼儿园教师合唱团,助推光明学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光明区选送的 12 件作品获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二、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光明区教育局“优秀组织奖”;光明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被评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7. 劳动教育遍地开花。为推动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开展系列活动。组织“生活劳动美”微视频评比 1 次,开展在线教学资源包开发及相关教师培训。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特色学校”,李松蓢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光明中学被评为深圳市自然教育示范校;李松蓢学校、勤诚达学校和田寮小学获深圳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年度奖”,田寮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被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四、存在问题与成因
 
(一)存在问题
1. 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虽然学位建设力度空前,但局部学位供需矛盾依然明显,公明、马田、玉塘街道学位较为紧张;民办学校品质与公办学校仍然存在差距。
 
2.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主要以招聘应届生的方式满足教师需求,年轻教师虽然数量巨大,但是需要时间积淀和磨砺。
 
3. 智慧教育建设有待加强。智慧平台与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启动,但新技术利用还不够充分,以新技术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步伐有待加快。
 
(二)形势分析
1. 人口规模增加提出新的挑战。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底光明区人口 109 万人。区域人口大增,潜在学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并逐步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传递,同时学龄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对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教育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为 79.64 座 / 千人,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规定的 120 座 / 千人差距甚远。且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现状不均衡,居住人口多的公明、马田、玉塘等三个老城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较少,学位最紧缺。
 
2. 需求升级期盼高质量的教育。随着光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多高端科技人才来到光明,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光明必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每一所学校,加快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优质教育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3. 新的技术要求教育创新变革。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向各领域全面渗入,迫切要求对教育评价模式、传统教育边界、教学组织形式、知识获取方式、教师角色定位等进行深刻变革。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五个到位”,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组织带领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成立光明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教育党建“标准 + 质量 + 示范”建设,推动学校、幼儿园党建争先创优。积极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大力推动中小学思政教育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探索“精准 + 长效、科技 + 生态”教育帮扶模式,统筹区内教育资源与帮扶地区共享。
 
(二)推进教育量质齐升
持续加大学位供给,新改扩建光明高中园(3 所普通高中)、修远小学等学校 7 所,新建公办幼儿园 4 所,新增幼儿园至高中学位共 1.46 万个。持续强化合作办学,引进深圳中学、深圳小学等本土基础教育名校,让光明教育再上一个能级。持续加强名校打造,培育区内本土学校、幼儿园,着力打造在市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名校、名园。持续做好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探索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新路径,迸发集团资源优势,推动优质学校带动成员学校发展。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严标准引进人才,创新教师招聘模式,建立区级统筹、校级调剂的动态调配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岗位结构。高标准培养人才,聚焦校长、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新教师培养,研制并出台教师培训标准和内容框架,推进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名师的辐射力影响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教研员队伍。优标准服务人才,探索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修订教育领域人才办法,不断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四)打造托幼一体化名片
在每个街道开设至少 1 所 2~ 3 岁托班试点。依托幼教集团,在积累试点经验基础上,分批推进实施,推动全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打造德育名片
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项目为切入点,打造光明“匠心·德育”名片工程,深化推进“德育示范校”督导工作,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中小幼一体化、校内外相融合的大德育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加大力度培育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育人载体,继续扩大光明德育品牌项目的影响力。
 
(六)打造“双减”名片
制定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强化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讲评、辅导等环节管理,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总量。巩固课后服务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使“双减”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七)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特色
依托世界一流科学城,完善深圳市科普教育学分制光明区试点方案,推动科普学分制全面展开。开启“一校一企一特色”科技创新,共享创客实验室建设工作,与至少 3 家头部科技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评选 15 个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打造 3 门区级科技创新精品课程。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科普教育,成立光明区科普讲师团,开展科普讲师团巡讲、趣味科技秀、主题式科技研学等系列科普活动。
 
(八)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特色
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导师人才库,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遴选生态文明特色学校(幼儿园)5 所,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5 个,组建首批 20 名生态文明教育导师人才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大讲堂 8 场,开展 2 次中小学生“生态文明宣讲团”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和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展等活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光明范式”。
 
(九)打造社区教育特色
以社区学校为依托,充分凝聚高校、科研平台、重点科研机构、医院等光明本地社会和教育资源,开设“母亲课堂”“父亲课堂”、健康科普、心理健康咨询、普法教育等特色服务,全年开展不少于 200 个课时的“母亲课堂”“父亲课堂”,覆盖社区 80% 以上家长。推动社区学校成为家长教育、儿童心理援助、课后服务、寒暑期托管等多项服务的综合性教育中心,着力打造几所具有光明特色的示范性特色社区学校。
 
(十)开展“七大”行动
开展民办教育提质行动、特殊教育创优行动、心理健康护苗行动、家庭教育暖心行动、平安校园护航行动、教育督导强化行动、依法教育深化行动,补齐短板,做好学校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光明教育高品质发展。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