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医疗卫生 > 医卫综合 医卫综合

扫码关注

从破旧厂房起步到填补国家空白

作者:王小广主编 杨柳著 来源:基因与潜能 :创新驱动发展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3-02-10 人已围观

王双卫尝到了自主研发的甜头,又把赚到的利润持续投入研发之中。 有的项目看上去也没有多大利润,可王双卫认为“这是填补国家空白的事情,意义重大,哪怕赔钱也得干”。直升机医学救援项目所需的航空转运 呼吸机与电动吸引器,就是这样的项目。

2016 年底,王双卫接待了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客人,他 们承担了直升机医学救援项目这个国家级的科研课题,但一直找不到合适 的企业配合他们研制航空医学呼吸机与吸引器。“客人考察完对我说,这 是他们去过的厂区环境最差的企业了。因为那时企业还在南园工业园的一 栋老旧厂房里,设施确实一般,”王双卫回忆道,“我当时表态要全力支 持这个课题的研究。因为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有直升机救援中心,随着我 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直升机医学救援产品的需求肯定是巨大的,因 此决心参与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嘴上说要承接国家重大项目并不难,实际上要有能力去承担科研任 务,还要舍得真金白银地长期投入研发,这个都是最考验人的地方。为 此,安保科技投入 1000 多万元建立了自己的呼吸机全性能测试实验中心, 配合这个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测试实验。“基本上,市面上能看到的呼吸 检测仪器我们都买来了,公司实验室里现有的几台价格昂贵的进口测试高 端设备,国内保有量也不会超过 5 台,放眼深圳地区估计也就我们公司才 有。”

王双卫带领企业的研发人员进行反复论证,发现研制直升机上的医学装备技术难度相当大,只有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难 题。安保科技技术总监刘波当时牵头负责这个项目,他发现直升机的螺旋 桨旋转和起飞降落阶段对医疗设备的干扰很大,一升降,呼吸机上的数据全乱了。飞行过程中,呼吸机对直升机也会产生严重干扰,这些问题都必 须通过硬件设计、改善结构、增加屏蔽、降低干扰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才能 解决。

刘波与他的同事们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大学、医院、检测机构:到大学向教授们请教技术难关如何攻克,在医院跟医生讨论临床的具体需求,还 要向检测机构请教一些特殊的工艺方法,通过全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项国家课题。安保科技研制的直升机医学救援用呼吸 机和电控吸引器产品首次填补了国家空白。

▲研发部刘波主任在指导工作

王双卫说,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爱上了研发创新,而且喜欢做填补空白的事情。2015 年,安保科技上马研发中高端的除颤设备。他介 绍,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死亡的首要问题。我国很多临床 部门、商场、学校、景区、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人流量巨大的公共场 合仍然没有装备相 关的急救设备,特 别是自动体外除颤 仪(AED), 这 与 我国急救成功率远 远低于世界水平有直接关系。 当 前, 国内急救除颤设备 的技术缺失和急救意识不强,进口除颤相关产品售价昂贵是导致我国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装备 率低下,甚至是没有装备的主要原因。自动体外除颤设备只有一两种国产 产品,且水平不高,缺失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设备和中国人群的心电数 据库,对推动国产除颤技术的研发和进步有巨大影响。根据国际相关医疗 市场数据估算,我国除颤仪市场大概需要 800 万台,市场装备量仅有 5 万 台,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安保科技联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从基础临床做起,收集各种心律失 常心电图;同时,针对除颤设备的核心零部件进行开发实验,目前已经取 得重大成果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2019 年后,安保科技除颤设备的技术 研发明显提速,有望在短时间内拿到国家医疗器械Ⅲ类产品注册证。

王双卫清醒地认识到,安保科技因为舍得投入才能拥有较强的自主研 发实力,也才能获批深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来 将成为一个急救技术研究、应用及发展的良好平台,通过将临床和科研技 术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化的急救设备、急救培训设备、急救培训课程等 “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结合临床应用的痛点,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将相关的临床应用及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实施,完成先进技术和 设备的推广。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