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医疗卫生 > 医卫综合 医卫综合

扫码关注

病案统计人员的职业发展与学习路径

作者:郭志武 来源:《卫生健康发展研究》(第二期)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29 人已围观

郭志武1
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作者信息: 郭志武(1972— ),男,主要研究方向:医院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治理与可视化、病案信息管理。E-mail:guozhiwu2009@163.com。

病案统计人员是指医疗机构从事病案管理和医院统计专业工作的人员。早期的病案管理和医院统计分属不同的专业范畴,随着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的不断演化,两者已日趋融合,接近于同一个专业范畴。近年来,随着等级医院评审、国家绩效考核和医保支付改革等工作的推进,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彰显,病案统计人员的定位也日益提升,这也促使病案统计人员重新思考工作定位和职业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从事病案统计工作近30年的老兵,笔者以过来人、经历者及前行者的视角,总结一些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供同行及后来者参考。
 
病案统计人员的专业背景
 
出于历史原因,病案统计人员的专业背景比较复杂,几乎所有医学专业及非医学专业的人员都有可能从事病案统计工作,早期的病案管理人员甚至为工勤人员。近年来,新进人员较为常见的是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等)、卫生信息、卫生管理以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一般而言,不同的病案统计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背景和专业技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如病案编码人员通常需要有医学背景,病历质控人员则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而一般的病案管理人员则不需要很高的专业要求;医院统计人员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较高的统计专业技能,同时熟悉医院管理与运营业务,因此最好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的专业背景。
 
由于病案统计工作内容的不断融合和日益丰富,加上等级医院评审、国家绩效考核、医保支付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对病案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病案统计工作更需要既具有医学背景又熟悉医院管理和统计信息工作的复合型交叉人才。这也给医学类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职的病案统计人员则需要通过自学和继续教育培训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成为多面手,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病案统计的专业方向与转型
 
严格说来,病案统计尚未成为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确定专业,其更多的是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专业融合和发展。就目前现状而言,病案统计可以向以下5个方向发展。
 
2.1 病案管理
 
传统的病案管理是指物理病案(纸质病案)的收集、整理、加工、保管、质量控制与服务的整个过程[1]。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病案管理逐渐向信息化发展,病案信息的采集、审核、质控、分析利用等方面逐步成为病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和日益成熟,催生了无纸化病历,病案管理的工作内涵进一步演化。传统的病案管理最终将向数字化管理、病案质控转型。
 
2.2 医院统计
 
医院统计学是在医院工作中对收集和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各种反映医院工作的统计指标,评价和分析医院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为指导医院管理与决策提供统计信息与支持[2]。从学科体系来说,医院统计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统计学与医院运营及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而产生的专业领域。常规的医院统计主要是数据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工作,随着医院运营与管理的要求,数据分析、评价与决策支持成为医院统计工作的主要方向。
 
2.3 疾病与手术分类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是当前我国通用的疾病与手术分类。严格说来,疾病与手术分类是一项专业技术,而不是一个专业。由于ICD分类技术在临床路径管理、质量管理、医保支付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病案编码员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编码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行业内也有人建议采用“疾病分类学家”的称呼来代替“病案编码员”。
 
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是当前的研究方向,自然语言识别、智能编码、机器学习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病案统计人员也应积极参与相关研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