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董小明:向世界传播中国水墨艺术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5 人已围观


▲口述者:董小明
口述时间:2019年10月15日
口述地点:深圳画院
 
董小明
 
1948年生于香港,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全国美展总评审、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执行主席等职。1992年来到深圳,1996年任深圳文化局副局长兼深圳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深圳文联名誉主席、深圳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30余年来,董小明致力于传统中国画革新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是提出具有开创性的“城市山水画”和“都市水墨课题”的学科带头人。曾应邀在联合国总部作关于当代中国美术的演讲、举办个展,并应邀在欧洲、亚洲多国的主流美术馆和国内多家重点专业美术馆举办个展。
 
当年我有一种预感:到深圳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作为,于是我毅然决定南下。将近30年来,我见证了深圳文化敢为天下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深圳创造和积淀的文化成果,其实包含着全国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汗水。如何继续保持这种文化创造的活力和凝聚力,正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董小明向世界传播中国水墨艺术
 

 
了解和参与全国美术发展的进程和国际交流,这让我在中国美协工作中得到了特殊的专业滋养。
 
青年时期在全国美术工作中历练
 
我从小学画,少年时就考上了著名的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浙江美院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在此之前是由蔡元培和林风眠等创立的杭州国立艺专。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们被迫中断了美院附中的专业学习,我来到浙江东阳县(现为东阳市)。在那里本来没有任何专业空间,但这种境遇反而给了我接触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机会。1972年后,我在县里组织群众美术活动,自己也创作了不少反映生活的作品,参加浙江省和全国的展览。当时东阳县那批搞创作的人有几个到今天都成了名家,可以说我的专业美术生涯就是从那里开始的。“文革”后我调回杭州到浙江省美术创作办公室,参加全省的美术组织工作,并且继续从事创作和在美院版画系的学习。
 
198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恢复工作,中央有关部门人事安排小组抽调我参加美协临时领导小组,我又到了北京。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当选中国美协理事,担任了书记处书记。那时我才35岁,没有任何顾虑,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幸运,我一个小辈竟然与华君武、蔡若虹、王朝闻、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等老一辈美术家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给了我一个年轻美术家成长中最好的学习机会,那是值得我一生珍惜的日子。
 
我从第六届开始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工作,当时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格局已明显不适应美术事业发展的需要,就像一件小时候穿的衣服,到后来太小了,穿不下了。第七届全国美展上我们实施了一次重大改革。开始按画种分展区展出,增加了容量,也增强了专业性。而且在展览筹备过程中结合创作,发动、组织了各画种的理论研讨活动,对当时全国美术创作从思想到实践的正本清源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新时期中国美术创作的大步前行。以后的历届全国美展,不断革新,更加完善,可以说是七届美展的改革为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作为分管展览和艺委会的书记,兼任全国美展办主任,亲历了中国美术的这一历史进程。了解和参与全国美术发展的进程和国际交流,让我在中国美协的工作中得到了特殊的专业滋养。
 
只不过在美协紧张热烈的工作之余,我根本不可能再进行版画创作了。作为一个画家,我两个月不画画就像生病了一样。怎么办呢?我只好见缝插针地画一些儿童文学的插图和绘本,只要有一张小桌子就行,拿得起,放得下,干完活就画一点。那时我创作出版了一批作品,20世纪80年代,我被评为全国“儿童画十佳”画家之一;我的儿童绘本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书展,在国内外发行;当年创作的一本《崂山道士》2013年再版,还入选了“中国最美的书”,也算“歪打正着”。这些从夹缝中挤出来的东西,也填补了那些年创作的空白,丰富了我的创作成果。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