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余现普:见证南航发展的深圳速度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5 人已围观


▲口述者:余现普
口述时间:2019年7月2日
口述地点:深圳市飞行大厦
 
余现普
 
1949年出生,河南省滑县人,曾任南方航空公司深圳分公司大型机飞行教员、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功勋机长,国家一级飞行员。因保证安全飞行超过2万小时,被中国民航总局授予飞行员最高荣誉“功勋飞行员”称号。余现普连续安全飞行37年,飞行时间3.1万多小时,创下了飞行零差错的优秀安全纪录,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金质奖章”。
 
我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这座城市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我的事业有三个腾飞点,第一次是1968年入伍当兵,第二次是在民航学校当飞行教员,第三次便是来南航深圳分公司。深圳为我的职业生涯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圆了我的飞行梦想,感谢深圳。
 
余现普见证南航发展的深圳速度
 

 
我从小的愿望便是飞上蓝天,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一波三折,飞行梦成真
 
我成为一名飞行员的梦想很大程度上源于成长环境。从小,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为国家奉献力量,那时人们常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穿皮鞋戴手表”,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一种期盼,更别提坐飞机了,所以开飞机成为我的一种理想和追求。
 
1966年,我初中毕业,报名参加飞行员选拔活动,那时飞行员是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选的。经过多重筛选,我成为我们中学唯一的候选人,但最终还是落选了。
 
1968年2月,我应征入伍。刚好那年部队在选空军飞行员,我赶紧报了名。这一次同样卡在了“最终关口”,体检都通过了,但还是没被录取。
 
第二年,部队又一次招飞行员。飞行员有两个要求,一是身体素质要过硬,二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两项都符合。可能因为这样,我们连的指导员主动找到我,问我是否要报名。在我看来,当飞行员与当一名普通的战士还是有些区别的,我从小的愿望便是飞上蓝天,所以当第三次机会来到我面前时,我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它。也正是这一次,我闯过重重难关,成功被空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现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录取了。
 
艰苦却充实的学员生活
 
当时民航归空军管,我加入空军序列时保留着军籍,虽是飞行学院的学员,但还是把军人的身份放在第一位。学校从飞行员中找了一位知识渊博的飞行员干部来教我们领航学,从机务工程师中请了一位机械师来给我们讲飞机发动机和特种设备,从气象台找了一位预报员给我们讲气象学。
 
那时候学习条件比较艰苦,没有教室、没有教材,只有一块黑板。每人发放一张小板凳、一个本子、两支铅笔,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给我们讲课,我们在下边记笔记。上课地点有时在室内,有时在露天平地。除了最主要的理论学习外,我们也有飞行实践操作。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站岗、放哨、挖地洞,有时还要修路、种水稻、养猪、磨豆腐。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一切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当时飞行员没有小时费,只有伙食费,管吃管住,还管发衣服,基本上不用花钱。毕业之后工资52元一个月,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