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房涛:见证深圳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5 人已围观


▲口述者:房涛
口述时间:2018年11月9日上午
口述地点:深圳市慈善会(中民时代广场B座)
 
房涛
 
1968年10月5日出生于南京,深圳市政协常委会委员,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副理事长,现代慈善和有效公益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曾两度获“中国慈善百人”“责任中国慈善公益人物”等称号。其领导的深圳市慈善会实现捐赠超过30亿元,其中“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和“雏鹰展翅——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公益项目多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感恩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深圳市慈善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是这座城市和时代使然,我深以为荣。
 
房涛见证深圳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财富的归宿》这本书一下子击中了我,我觉得企业界少我一个无所谓,但这座城市需要更多的人去做公益。
 
放弃稳定工作来深闯荡
 
我在南京长大,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南京市旅游局。1992年,我带团到深圳旅行。晚上九点半,火车路过人民桥,一路灯火通明,当时就觉得深圳特别繁华,整车人都在喊“深圳到了”,有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可能大家都有关于深圳的梦想,人在其中很容易受感染。
 
当时南京市旅游局的工作很稳定但也相对固化,深圳的气氛则完全不同,我就决定辞去工作,来深圳闯一闯。
 
初到深圳,我一共搬了9次家,换一份工作搬一次家。一辆三轮车装着全部家当,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边搬边哭,没有亲人在深圳,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有时候又是欢天喜地的,一大帮朋友一起到一个新地方,开始一段新生活。酸甜苦辣中,我的生活和工作慢慢稳定,在深圳扎下了根。
 
从普通职员到项目经理、办公室主任,又升到公司副总裁,我在企业工作了15年,其间还读了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这段经历让我一直保持一个信念:人要不断地进步和向上。
 
跨界转型进入公益领域
 
2002年,我迎来了工作上的转机,我被深圳市企业联合会邀请参与他们的社团建设,因此有了很多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有一次到香港,他们说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是赛马会,然后才是政府部门、香港工业总会,社会组织在香港有这样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我很震撼,也在我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
 
2005年我参与创建了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并担任常务副秘书长。从商会筹建、规划到最终成形,我都参与其中。2007年,深圳市慈善会做出改革决定,要在社会上遴选一位秘书长。当时很多社会组织的副秘书长都接到了邀约,我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深圳市商业联合会的发展很好,我有些犹豫。后来市民政局的领导找我谈了3次话,调研了整整2个月,领导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对全球慈善发展态势的理解打动了我。
 
2007年7月,我正式担任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成为一名全职慈善工作者。
 
当时我的家人、朋友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他们觉得我应该在商圈打拼,积累更坚实的基础,甚至有人认为,我怎么会有资格做慈善呢?那一般都是腰缠万贯或者上了年纪的富翁才会做的。
 
接下来的3个月,我恶补了许多跟公益相关的知识,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富的归宿》,这本书一下子击中了我,让我对财富的归属和资本的良心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认知。
 
在当时的深圳,商业界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慈善业界的发展,则要缓慢和落后很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生存、安全等基本需求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会转向对爱、尊重、自我实现等诉求的满足,而公益是实现这些诉求非常重要的一个路径。
 
我觉得企业界少一个人无所谓,但是一定要有N个我投身到公益中,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