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观澜墟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1-03 人已围观
观澜墟整个街区由一条南北走向的观澜大街,四条东西走向的东门街、新东街、卖布街、龙岗顶街以及沿观澜河的西门街组成。四条东西走向的街自北向南依次排开,均经观澜大街通往观澜河边,也就是当时的水路货运码头。当年这里繁华热闹,是宝安、惠阳、粤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也是外国商品进入这三个地区,以及内陆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在当时素有“小香港”之称。每逢农历的一、四、七都有集会,每次集会持续一天时间。
新东街长85米,宽5.4米,是当时的商业一条街,主要有日用百货、水果(沙梨、柿子、山竹、菠萝、李子等)、小吃、理发等店铺。
卖布街,又叫碎布街,长90米,宽3.2米,是当时洋布和省布(本地产布)的主要买卖地。洋布全部是从香港贩运过来的,有水运,也有陆运,陆运主要靠劳工们双肩挑运,早上9点钟出发,下午4点钟左右就可以到这里了。这里之所以叫卖布街,是因为它整条街全是经营布匹的。毗邻的宝安、惠阳、粤北一带的人都要到这里来买布,不仅仅因为它是商贸中心,商铺集中、货品繁多,选择的余地较大,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可以买到引领时代潮流的最新、最洋气的布。漫步卖布街,可以看到一些标志性的残留痕迹,如商铺二层正门之上的两侧,有“洋贸、布匹、省布”等字样,不难想象当时这里人潮涌动的闹市景象。从观澜大街进入卖布街不到50米向右拐,有一条立新巷,巷里有一座不大的古炮楼,它拥有观澜最大的炮楼门。这座炮楼曾做过国民党某师的指挥部,1949年后,做过民兵指挥部。在此炮楼的一顶角,生有一棵形态怪异、类似盆景的小榕树,微风拂过,树叶簌簌,榕树宛如一位美丽而凄婉的女子,是漫长岁月里这座炮楼唯一的见证者。
观澜墟整个街区由一条南北走向的观澜大街,四条东西走向的东门街、新东街、卖布街、龙岗顶街以及沿观澜河的西门街组成。四条东西走向的街自北向南依次排开,均经观澜大街通往观澜河边,也就是当时的水路货运码头。
龙岗顶街不长,但有一座外观壮丽豪华、保存较完整的四层洋楼,名为“公益酒家”,意在服务于民。公益酒家占地面积为67.5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其建筑外墙为红色,因此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红楼”。如今,公益酒家的招牌与楼的整个外观都保持原貌。这里集酒家、旅馆于一身,主要面向外来的客商。2009年,根据古墟开发的整体规划,观澜古墟“红楼”被整体平移43米。公益酒家背后的小巷里有一家当时很有名的狗肉店,叫做“登康狗肉”,是观澜最早也最有名的狗肉店。
西门街,全长68米,在当时是杂货一条街。
在观澜古墟的东门街和南门街上,还有不少的“杉铺”,也叫“木铺”。当地人将从羊台山上砍伐的或者是从东莞一带买来的杉木,用绳子连成排,并将杉排系在柴油船后经由东江运回杉铺。如果要从东莞等下游水域拉杉木回来,就是逆流,在水比较浅的地方,船拉不动,只有靠人力,因此也派生出一个职业:拉杉工。这些杉树经过加工,或做成船,或做成家具,销往外地。而观澜河发达的水运,以及古墟众多“杉铺”也孕育出了一项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扒龙舟”。如今,具有百年历史的“扒龙舟”与观澜客家山歌、麒麟舞一起成为当地齐名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整个古墟有规模不等的炮楼6座。其中,东门街的文昌古炮楼高8层,占地面积42平方米,是深圳地区最高的炮楼之一,后改称成昌楼,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址。斑驳的历史遗痕,为它增添了更多的沧桑与古朴,其巍峨之势却仍不减当年,它是客家人智慧与财富的象征。
新东街长85米,宽5.4米,是当时的商业一条街,主要有日用百货、水果(沙梨、柿子、山竹、菠萝、李子等)、小吃、理发等店铺。
卖布街,又叫碎布街,长90米,宽3.2米,是当时洋布和省布(本地产布)的主要买卖地。洋布全部是从香港贩运过来的,有水运,也有陆运,陆运主要靠劳工们双肩挑运,早上9点钟出发,下午4点钟左右就可以到这里了。这里之所以叫卖布街,是因为它整条街全是经营布匹的。毗邻的宝安、惠阳、粤北一带的人都要到这里来买布,不仅仅因为它是商贸中心,商铺集中、货品繁多,选择的余地较大,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可以买到引领时代潮流的最新、最洋气的布。漫步卖布街,可以看到一些标志性的残留痕迹,如商铺二层正门之上的两侧,有“洋贸、布匹、省布”等字样,不难想象当时这里人潮涌动的闹市景象。从观澜大街进入卖布街不到50米向右拐,有一条立新巷,巷里有一座不大的古炮楼,它拥有观澜最大的炮楼门。这座炮楼曾做过国民党某师的指挥部,1949年后,做过民兵指挥部。在此炮楼的一顶角,生有一棵形态怪异、类似盆景的小榕树,微风拂过,树叶簌簌,榕树宛如一位美丽而凄婉的女子,是漫长岁月里这座炮楼唯一的见证者。
观澜墟整个街区由一条南北走向的观澜大街,四条东西走向的东门街、新东街、卖布街、龙岗顶街以及沿观澜河的西门街组成。四条东西走向的街自北向南依次排开,均经观澜大街通往观澜河边,也就是当时的水路货运码头。
龙岗顶街不长,但有一座外观壮丽豪华、保存较完整的四层洋楼,名为“公益酒家”,意在服务于民。公益酒家占地面积为67.5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其建筑外墙为红色,因此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红楼”。如今,公益酒家的招牌与楼的整个外观都保持原貌。这里集酒家、旅馆于一身,主要面向外来的客商。2009年,根据古墟开发的整体规划,观澜古墟“红楼”被整体平移43米。公益酒家背后的小巷里有一家当时很有名的狗肉店,叫做“登康狗肉”,是观澜最早也最有名的狗肉店。
西门街,全长68米,在当时是杂货一条街。
在观澜古墟的东门街和南门街上,还有不少的“杉铺”,也叫“木铺”。当地人将从羊台山上砍伐的或者是从东莞一带买来的杉木,用绳子连成排,并将杉排系在柴油船后经由东江运回杉铺。如果要从东莞等下游水域拉杉木回来,就是逆流,在水比较浅的地方,船拉不动,只有靠人力,因此也派生出一个职业:拉杉工。这些杉树经过加工,或做成船,或做成家具,销往外地。而观澜河发达的水运,以及古墟众多“杉铺”也孕育出了一项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扒龙舟”。如今,具有百年历史的“扒龙舟”与观澜客家山歌、麒麟舞一起成为当地齐名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整个古墟有规模不等的炮楼6座。其中,东门街的文昌古炮楼高8层,占地面积42平方米,是深圳地区最高的炮楼之一,后改称成昌楼,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址。斑驳的历史遗痕,为它增添了更多的沧桑与古朴,其巍峨之势却仍不减当年,它是客家人智慧与财富的象征。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