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谭嗣英:一生华年献文艺,满腔热血注鹏城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4 人已围观



 
为了筹备深圳音乐厅的首场演出,我顾不上自己年事已高,跟年轻人一起加班加点。
 
离休后再次参与深圳创新文化设施建设
 
1993年,我已经到了离休的年纪。为了给大剧院培养更多全技术水平的业务人员,时任市领导希望我再多干几年。于是,我便推迟了三年才正式离休。离休后,我立即被邀请到广州参与了广州世界大观五个演出场地的建设工程,同时被邀请兼任广州世界大观艺术部部长。
 
1997年,深圳迎来了第二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汉青打电话点名要我回来,参加深圳中心区的建设规划并担任深圳文化中心工程指挥部(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功能保障部的主任。就这样,我再一次回到深圳。
 
建设深圳音乐厅是一项标准很高、专业性强的工作,原先的知识储备显然不足以支撑我的工作所需。为此,我开始钻研更多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多学科专业知识,主要是建筑声学。我边工作边学习,几年下来还钻研了《实用建筑声学》《演艺建筑:音质设计集成》《近代音乐厅建筑规范》等20多部国内外专业书籍,发表了多篇专业文章,这也让我在深圳音乐厅的建设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参与建设深圳音乐厅
 
深圳音乐厅的演奏大厅呈峡谷梯田式,中为岛式舞台,主要适用于演奏交响乐。这个设计在当时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这样的设计不同于音乐厅共用的鞋盒式设计,它就像是一个大喇叭,舞台在最下方,声音可以层层传递到四周上方的观众席里。深圳音乐厅的墙壁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不再是光滑平整的墙面,而是使用了特殊的凹凸设计。舞台的声音打在墙壁上会不断碰撞弹射,使得厅内整体音响效果非常饱满,给观众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在当时,无论从音色的饱满度还是清晰度来说,深圳音乐厅的自然声效都达到了国际最高标准,这让我们这些参与深圳音乐厅建设的人引以为豪。
 
2007年3月4日,崭新的深圳音乐厅终于揭幕。深圳音乐厅坐落在福田中心区的莲花山脚下,不仅是深圳的重点文化设施工程,也是国际一流的音乐殿堂。在筹备深圳音乐厅的首场演出时,我顾不上自己年事已高,跟年轻人一起加班加点。在筹备的那些时日里,我每天都到音乐厅里协调、调试管风琴及各种乐器的声质功能,力求把深圳音乐厅的声学建筑艺术完美地呈现在深圳观众面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