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张战:精耕生物医药领域,攀登湾区行业高峰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6 人已围观


▲口述者:张战
口述时间:2019年8月15日上午
口述地点: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张战
 
1972年1月出生于湖北黄石,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现任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代理董事长、总经理,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卓越工程师,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生物医药领域工作20余年,曾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制”,该药是全世界第一个治疗SARS的特效药,被国家列入战略性技术储备及治疗药品储备。
 
我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深圳,而深圳也以包容、热情、实干和创新鼓舞着我一路向前。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深圳给了我机遇,也滋养了我的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进取之心。我将永怀蓬勃向上的开拓精神,在生物医药行业继续服务大众。
 
张战精耕生物医药领域,攀登湾区行业高峰
 

 
第一次上生物实验课时,我在实验台上看到了水稻的染色体,那一瞬间,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选择生物研究作为一生的专业
 
在长江南岸,有一座以矿冶文化闻名的城市—黄石,我就在那里出生长大。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我从小就浸染于父亲吃苦耐劳、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作风之中,这对我之后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幼时,我便喜爱与动植物打交道。1990年,我考入了武汉大学生物系。记得在大学里第一次上生物实验课时,我在实验台上看到了水稻的染色体,那一瞬间,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我感觉自己真正接触到了生命的核心。从此,生物从兴趣变成了我一生钻研的专业。
 
1994年大学毕业后,当时我有三个就业选择:老家的卫生局、青岛的医药公司和深圳的卫武光明生物制品厂(现为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光生物”)。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创造了很多奇迹,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十分向往,而且当时的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厂是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合营的一家企业,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家当时技术实力最强的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基于这两点的考量,我坚定地选择了来深圳。
 
初到光明,条件艰苦
 
1994年,武汉到深圳还没有直达列车。我先是坐火车到了广州,再由同事把我接到单位。下午6点多,我就到了广州,而直到半夜三更,我们才到达位于光明农场的卫光生物。因为天黑得早,一路上什么风光我都没看到,只知道从坑坑洼洼的国道换到了颠簸的乡间小路。
 
等到第二天,我起床一看,发现单位四周全是农田,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牛羊混合的味道。这与我们想象中的繁华深圳相去甚远。那时,卫光生物只有一栋四层高的生产车间,但已经是整个光明农场为数不多的楼房之一。农场唯一的一路公交车到市区来回需要花5个多小时。我们偶尔得空去一趟市区,市区的繁华更是与农场的清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工作内容也与想象的有落差。那时单位正在研制狂犬病疫苗,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每天清洗培养器皿,给狂犬病疫苗的培养基进行配液、消毒,做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工作,失落感渐渐在我心里萌芽。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