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陈伟峰:用脚步丈量深圳这座伟大城市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9 人已围观



 
放养状态已经明显不适应现状。于是我们开始与有关部门协商,并且尝试将整个活动规范化。
 
整座城市都在参与
 
大概从2007年开始,参加“百公里”活动的人数激增。
 
一方面,跟媒体宣传有关,那时深圳媒体了解到有这么一个活动,觉得很新鲜,都来采访我们。另一方面,户外运动逐渐发展,从小众变得相对大众。许多深圳人听说“百公里”活动后,或因好奇,或因兴趣,都一涌而来。
 
由于前期缺乏经验,我们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备,也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服务。直到人数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主动找上我们,我们才意识到,这个活动的规模已如此之大。
 
而这场大规模的活动,是靠几千名志愿者支撑起来的。
 
在2017年“百公里”活动的起点,有一个“深圳百公里”活动志愿者荣誉墙,上面写着那一届所有志愿者的姓名,近2000人。这里面分了许多组,有前期线路组、签到组、纪念品组、后勤物资组、通讯组,还有应急救援组、医疗组等。许多志愿者做了10余年,他们真心热爱“百公里”活动,也很清楚自己岗位的职责与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百公里”活动这么多年没出过事的原因。
 
除了在编的志愿者外,每年都会有许多人自发来帮忙。比如有个小乐队,他们每年在签到点给大家表演节目。等这个签到点人流过了以后,他们会开着车到下一个签到点再继续表演。另外,参加“百公里”活动的人在半夜时会路过一个叫背仔角的特区检查站,如今该检查站已撤掉,当时检查站还有武警把守关口。半夜时,这些武警会准备很多茶水,提供给“百公里”活动的参与者。其实热心的人非常多,他们自掏腰包买水果、煲粥、煮茶叶蛋,分给路上的徒步者吃。
 
可以说,整座城市都在参与“百公里”活动。
 
将整个活动规范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百公里”活动也逐渐从野蛮生长的状态变得规范化。
 
最初我们没有安排配套服务与设施,活动处于很粗犷的放养状态,参与者只需在起始点签到,然后自行沿着路线行走。
 
但后来人越发增多,给城市造成了一定影响。比如在深圳湾那边,走过红树林隔音墙时,里面的路很窄,如果两个人对面走就要侧身,所以我们得向有关部门申请封一个车道给参加“百公里”活动的人走。同时,由于参加人数众多,沿途垃圾也随之变多,为了及时清理,城管部门需要增加环卫工人打扫。
 
这样的放养状态已经明显不适应现状。于是我们开始与有关部门协商,并且尝试将整个活动规范化。
 
首先我们增加一些安保力量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同时,我们在中间一些路段设置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设置不同的关门时间。比如第一个点关门时间设在开赛6个小时后,当参加者超过时间经过这个点时,将会被工作人员告知不能再往前走。这个时间点我们是经过计算的,如果参赛者6个小时还没能走过这个服务点,基本上就无法走完全程了。另外,为避免参与者走到荒山野岭时,想放弃却打不到车的情况出现,这个服务点会设置在最方便搭交通工具的地方。
 
就这样,“百公里”活动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