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杜玉涛:让基因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9 人已围观



 
2006年,3头手工克隆猪顺利诞生,这是克隆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从零开始学习克隆
 
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结束后,我回到学校,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但是华大的工作氛围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于是我向学校申请继续留在华大做课题,第二年再回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从2000年到2001年年底,我又全程参与了华大的水稻基因组计划。
 
2003年,在我做出国读博准备的时候,SARS(非典型肺炎)暴发了,留学申请发出后几乎石沉大海。当时,河北医科大学一位教授希望我留校工作,帮忙建设法医系,但是我特别坚定执着地去了华大。
 
有一天,当时还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的杨焕明老师问我:“华大现在有个丹麦交流访问学者的项目,你愿不愿意去?”我想,出去见识一下总归是好的,于是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在丹麦交流期间,因为表现优异,2004年,我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同年12月,杨焕明老师前往丹麦与我的导师讨论关于手工克隆技术的科研课题,当时他们正缺人手,杨焕明老师看到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的我,突然说道:“要不你来参与吧?”我当时愣了一下,下意识说了声“好”。
 
答应之后,我才反应过来,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克隆。当时国内关于克隆的研究很少,我只能以英文文献为母本进行学习,从零开始学习胚胎发育学,花了半年多时间,终于克服了理论知识的难关。
 
手工克隆猪诞生
 
当时,传统克隆技术存在设备昂贵、效率低、不便推广等问题,手工克隆技术是刚刚出现的新技术,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促成克隆动物的快速批量生产,也避免了传统克隆技术通过机械去核操作对细胞核的潜在伤害,被国际克隆和胚胎学领域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技术进展”。
 
当时手工克隆技术仅成功培育了克隆牛,在其他物种上还未实现突破。由于猪在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器官等方面与人体近似,且与人类在遗传学上也具有高度相似性,可以模拟人类疾病模型。因此,当时我所在的研究团队选择猪作为模式动物,进行手工克隆猪的研究。
 
手工克隆猪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有手工克隆牛的基础,但是从牛转猪的过程要克服物种的巨大差异,一切都要从头摸索。我进入该课题组的时候,相关研究已进行接近1年,但几乎没有进展,整个实验室笼罩在巨大的科研压力之下。
 
但我偏偏是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为了推进研究进度,我每天早上6点到达实验室,一直做到晚上9点才离开,每周6天,天天如此。与此同时,我基本每晚都熬夜读文献。在我的影响下,实验室的其他人也开始加班加点做实验。
 
如此勤奋又密集的工作,很快让我们获得了成果。2006年6月8日,3头手工克隆猪顺利诞生。这是克隆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也意味着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场景。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