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李泽湘: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让创意变成创业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20 人已围观



 
让创意变成创业,从产业布局倒推人才培养,打通从科研成果到商业产品之间的路径,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创立新课程,让学生了解项目制作
 
通过创办固高,我对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时我们培养的学生都具备写论文的能力,但未必经受得住创业的考验。我认为大学研究必须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才能显现出大学的意义。
 
2003年,为组织亚太机器人大赛(Robocon),相关机构到港科大招募学生团队。借此机会,我给学校写了份报告,希望专门开设一门机器人比赛与设计的课程,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和调试多台机器人,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工程意识。
 
这门课程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背景的学生聚到一块,经过8个月魔鬼式的训练,让他们从了解概念、动手设计到项目合作管理,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要想在机器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快速迭代是关键。因此,为了加快产品迭代的节奏,不少学生选择到深圳华强北购买电子零部件,做PCB和机加工,这就让参与这门课程的学生逐渐熟悉了深圳的产业链。
 
在这门课上,走出了一批年轻的深圳创业者,其中就有大疆的创始人——汪滔。
 
帮助汪滔筹建大疆
 
那时候,汪滔是第一届的队长。但因为第一届带队时,没有在机器人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所以第二年他又来修这门课,最后在亚太区的总决赛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当时汪滔就已经表现出了对飞行控制技术的极大兴趣。一般来说,学生的毕业设计都由老师指定题目,当时我让汪滔做一个跟运动控制相关的项目,但汪滔告诉我,他从小就对航模感兴趣,毕业设计想做一款航模自动控制器。对于这个想法,我非常支持。但是在毕业设计演示的时候,汪滔的航模自动控制器并没有演示成功。
 
这并没有让汪滔放弃,利用暑假时间和深圳的创新产业环境,他在深圳把航模自动控制器做成功了。
 
后来,我又把汪滔招来做我的研究生,想给他多一点的时间完善他的产品。在读研期间,汪滔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公司,并开始尝试卖点控制器给发烧友。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汪滔的产品日渐成熟,甚至有了些小名气后,公司内部的一些员工拿着产品跑光了,公司一度陷入了几近夭折的危机之中。
 
那时,我正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创办了控制与机电工程学科部,从2004年开始,每年招收50个硕士研究生,以一种新的模式培养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创业、动手。
 
所以当汪滔找到我,诉说他公司的状况时,我一方面从控制与机电工程学科部找了一批优秀人才,一方面找了一些投资者,帮助他重新建立起了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产学研一体化需要不断创新
 
大疆成功后,我开始更深一步的思考:帮助学生创业是教育的延伸,但把单个成功案例系统化、规模化,培养出一批“大疆式”的新企业,让创意变成创业,从产业布局倒推人才培养,打通从科研成果到商业产品之间的路径,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此前,我在各大高校内实践“产学研”计划,但是十几年的经验让我明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实现。我应该先自己“创业”,找到一批基础扎实、受过良好训练、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将他们和珠三角的产业资源、导师们的行业经验以及国际化的资源聚合起来,打造一个能够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孵化平台,解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于是在2014年,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PARK正式诞生,由我带领的团队负责整个机器人基地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现在,我们已经培育孵化了50多家公司,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与此同时,我们还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创办了粤港机器人学院,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反馈到教育层面上,实施新工科教育实践,打造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再到新经济培育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的全闭环系统。
 
相信10年或20年之后,不管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PARK,还是深圳,都将走出更多的高科技明星企业。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