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蒋宝琦:杏林春暖 医患情深

作者:燕山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2-12-20 人已围观



建学科,识人才:“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除了在一线临床作战以外,蒋宝琦来深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善心内科。他主要从两方面强化心内科的建设:一是严格规范,夯实科室年轻医生的基本功;二是引进中青年的专家带头人,使其成为心内科的中流砥柱。北大深圳医院的心内科就是这样发展壮大的。
 
蒋宝琦认为,科室的制度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包括基本功也要从实际的事情做起,一点也不能马虎。“我们写病历摘要,历是历史的历,很多人容易错写成举例的例,病例报告才是举例的那个例。”蒋宝琦科室的医生,都被要求认真撰写每一份病历,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主诉收集以后加工归纳的病人的主要症状和时间,一般不能用引号。引号是第一人称,是病人说的,应该用引号,就不能做模块。作为医生要重视每个细节,一步一个脚印。”蒋宝琦回忆自己当住院大夫时,北大的老师说病历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对于临床、教学、科研都是第一手的材料,需要越详细越好。他也一直以严谨的标准要求心内科的医生。
 
诚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论大医精诚》中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作为医生,必须以病人为出发点,“病人的时间等不起”是蒋宝琦的信条,他也在科室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规范的制度将“病人为先”的理念贯彻实施。“病人从救护车到手术台的时间是 90 分钟,而不再是从前以到达急诊室门口算起。”
 
好的医生,除了有师傅领进门并严格规范要求以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修行,不断在临床中磨炼自己。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在临床中做出正确的判断。《黄帝内经》有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蒋宝琦在他从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让他感到惋惜的病例,因为没有及早发现,而导致病情延误。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仅要对本专业领域的医学知识了如指掌,也应触类旁通关注病人的可能症状。“作为医生,你不仅要认真对待属于你的专业领域,还得关注到病人可能的、但是跟你专业不相关的领域,甚至没关系的领域。对于伴发的其他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相关专业的高年医生的会诊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下医治已病”的遗憾。
 
除了加强对年轻医生的培养,蒋宝琦还重视引进中青年专家,补充新鲜血液,强化梯队建设,发展壮大北大深圳医院的心内科。吴淳就是蒋宝琦从北京调过来的青年骨干。“当时我们心内要做导管,但人手不够,我就想方设法把吴淳借过来三个月,吴淳接手后,救活了好几个人。”三个月足以让大家看到吴淳的专业水平和为人,院方在调动过程的民意调研中,科室百分百欢迎他前来入职。在蒋宝琦看来,吴淳非常全面,专业过硬,临床经验丰富,经过多方努力,才如愿将吴淳调来深圳。
 
吴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05 年他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是继续留在北京安稳地在大医院过日子,还是南下深圳开拓新的事业?最终,因为导师蒋宝琦多年的悉心培养,也因为看好事业在深圳的发展,他决定南下。在蒋宝琦看来,吴淳有很强的决断力与实施力。吴淳来深圳的第一年,半数时日在办公室过夜,第二年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心脏游离壁穿孔心包填塞的患者,并择期完成介入支架,术后患者康复出院。
 
蒋宝琦着重研究的是冠心病诊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各种急症危重抢救、心肺复苏等,并一直担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学术顾问。吴淳很好地继承了导师的衣钵,并着重发展了心内科的心脏介入手术。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在北大深圳医院的心内科,该团队共实施了万余台心脏病诊治手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蒋宝琦近照(摄于 2016 年)
 
正是因为有蒋宝琦和他带领团队的成长,才使得北大深圳医院心内科在业界获得关注。目前心内科除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外,还设有冠心病介入随访门诊、心律失常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等特色门诊,并于 2010 年纳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被授予卫生部冠心病健康教育基地、卫生部高血压健康教育基地。
 
面对心内科取得的成绩,蒋宝琦说当初来深从没想过要另辟天地发展事业。在他眼中,组织需要他来他就义无反顾地来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个病人医好,把每一次临床问诊当作最重要的事,就是15 年在深圳日复一日的意义所在。
 
【祝福北大 120 周年】
 
我们作为北大的学子,甭管年龄的差别、男女的差异、职务的差别,我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坚持尽力而为。能够不断地求进步,能做到怎么样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你尽力是你自己可以努力的,可以做得到的,我相信我们都去尽力,就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么多北大的学子,大家都往一个方向去使劲,那就能够创造奇迹,就能够走得更快,更远。
 
应蒋宝琦老师要求,将他从医面临的棘手经典案例附录于此,供年轻医生参考。
 
附:
案例 1:20 世纪 80 年代,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并收入人民医院CCU 病房,初伴快速房颤伴左心衰,经药物治疗于两天后恢复窦律,因化验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停用胺碘酮。康复过程中突然室颤,多次电复律,并予大剂量胺碘酮静脉维持 2 ~ 3 天才逐渐得到控制,而复查甲状腺功能依然正常,患者出院后渐恢复上半日班工作。(启示:客观看待副作用,反复权衡,只要获益大于副作用,也不是非停药不成。)
 
案例 2:1988 年,著名外科教授老院长诉前胸稍不适并略晕,普外住院医师告知他后,即暂停进修医生讲课,晚七点多出诊。查心电图正常,唯双侧巴氏征阳性,经神经内外科主任急会诊,确认为脑缺氧所致,而非颅内病变。时过两小时后复查心电图仍正常,仔细查体发现右上肢 BP140/100mmHg,左上肢 BP140/60mmHg,让他警惕主动脉夹层血肿压迫之可能,坚持劝说不要走步而以担架抬上救护车直达医院。心内科老主任亦从三〇一赶来,因病情较稳定,未立即进行更多检查,次日晨发现多处血管杂音,经超声及 CT 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夹层,待稳定病情择期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冠脉口重建术,渡过严重感染等多重难关,康复出院。(启示:患病有轻重之分,病状更有典型与否之别,尤当警觉慎处,患者虽闯过生死之关,但未能免丙肝之染,实为医者之憾。)
 
案例 3:20 世纪 90 年代,某男 35 岁,工作聚餐时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临近医院,20 分钟冠脉内溶栓开通血流未见管腔狭窄。戒烟两年半,恢复良好,连心电图亦难觅心肌梗死的痕迹,复又吸烟不足半年突发脑卒中,幸及时入院救治未遗留肢体活动障碍。一年前会诊某高血压患者,病史中有几乎相同经历(吸烟致急性冠脉血栓闭塞),经溶栓后康复。烟有百害,焦油、尼古丁及细菌内毒素三者为最,而吸烟成习且多者更受慢性 CO 毒害(血液内浓度可达 8%,而中度煤气中毒者为 15%)。(启示:这两例确系吸烟所致,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虽均获救,且无后遗症,实属难得。如何戒烟,还是更要重视的。)
 
案例 4:男性患者已达老年,因胸痛在家卧床,近 29 天。因数天来气促加重来入院,诊为心肌梗死。入院前心脏彩超示乳头肌功能不全,蒋宝琦教授检查病人发现其心前区杂音存在,并明确伴有轻微震颤,当由室间隔穿孔引起自左向右分流,而非乳头肌功能不全至二尖瓣反流。经造影检查及复查心脏超声证实后送心外科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及冠脉搭桥术,平安出院。(启示:疑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理当立即就医诊治。二尖瓣反流与室间隔穿孔均可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何及时识别,当是为医者汲取经验教训的。)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